說說電商直播、新零售、完美日記等新國貨背后的邏輯
翻翻各種熱鬧的文章,背后都藏著這個疑問:“電商直播是「未來趨勢」還是「一時熱鬧」”。
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沒看到直播電商背后的邏輯:直播電商不是一時熱鬧,是新技術對廣告,零售,物流行業,品牌以及整個供應鏈形成的巨大沖擊和根本性變革,是一個正在發生的商業革命。
曾鳴在《智能商業》里提出一個概念:智能商業=網絡協同+數據智能,這個簡單的等式代表了未來商業的所有密碼。
一
這一點,在過去幾年中國最具創新性的網紅模式中,已被證明的很清楚:張大奕的如涵,早在2018年前就在運用這套商業架構了。(案例來自曾鳴《智能商業》)
1、提前預定,根據C端數據反饋協調后端生產,減少庫存成本
張大奕定期在微博曬新款。這些衣服很快就會在淘寶的限時搶購中被瘋狂的粉絲預訂一空。
與此同時,如涵會在銷售之前和銷售期間就將銷售數量通知其生產合作伙伴,后者在接到訂單后開始按照需要的數量進行生產。
這些衣服幾天內就可以發貨,而且因為是按需生產,所以很少有多余的庫存。
2、實時協同各個環節數據,讓決策越來越科學,并形成了連續的反饋循環
如涵開發了自己的軟件后臺Layercake,來協調這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通過這一后臺,公司的每一筆訂單被分到了哪個工廠、使用了哪條生產線,以及動用了多少工人……
產品的組成部分需要什么時候交付、送到哪里,成品何時入庫、存儲于何地……
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都由軟件程序控制,網絡中的每個人都可查看。
當設計團隊設計服裝時,工廠會立即知道生產這些單品所需的材料;當營銷團隊需要監督社交媒體內容時,他們能夠確切知道有多少庫存,以及生產及交付一大批新衣服需要多長時間;工廠經理可以看到與他們相關的工作進度,設計師也可以查看與他們的設計相關的采購和制造進程。
Layercake連接和協同了如涵四大業務的數據:社交網絡、貿易、倉儲和制造。這四大領域大致對應于微博和淘寶平臺,以及工作流管理軟件和供應鏈管理(SCM)軟件的結合。
為了支持前端與粉絲的溝通和,這套系統爬取了微博、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數據,同時跟蹤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的訂單信息和狀態來設計工作流程和保障供應鏈管理。
這一套結構非常復雜,包含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業務打通,不詳細展開了。幾乎是對產業鏈進行了重構。所以實際上,如涵的贏點是這條基于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搭建的c2b模式。
很多人對網紅商業模式,都只停留在“長得好看發發自拍的流量生意”這個淺層的認知,不去看背后更高維度的邏輯。看到這個Layercake后臺,是不是要重新定義你對網紅的認識了呢。
二
回到直播帶貨,主播的核心競爭力是啥?流量,人氣,顏值,現場發揮能力?這些都重要,但都非最核心。
貨品組合才是主播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大家看到的直播電商的這些頭部網紅,誰不是對生產鏈有強大的話語權,能提供超高的價格優勢。并且經常為爭“全網最低價”各種撕逼大戰。
李佳琦賣蘭蔻套裝時發現自己拿到的價格比薇婭貴了20塊,在直播間宣布“永遠封殺蘭蔻”,甚至,“給我淘寶彈窗的資源都不會再合作”。
在主播的世界里,“全網最低價”才是粉絲死心塌地追隨的原因。
哪怕是十幾萬粉絲的小主播,每天也要耗費大量精力在貨品組合上,誰提供的商品更全面更實惠,更能滿足粉絲的需求,才能留住粉絲。
這也是為何明星不好帶貨的原因。他們雖然不缺流量,但是在貨品組合和客單價上沒有優勢。
直播網紅們往往帶貨都是客單價較低,因為直播購物是一種沖動消費,客單價低,才會一心動就下單。
而對于明星來說,會考慮自身的品牌形象,往往帶貨的也都是客單價較高的產品,不會去接低價,無品牌產品。(想象一下“肖戰直播帶貨19.9護手霜”,即使業績再好,那男神光環也得到期了。)
而高端品牌的產品給出個最低價本來就很搶手,找一個中腰部網紅就行,為何找明星大牌出場費這么高。
那主播們怎么做到強大的貨品組合和物美價廉呢?那些便宜,不是“價格割喉”的俗氣甩賣,而是成本結構發生了深刻重構。類似如涵的那套c2b模式。
所以直播電商,拼的就是如何重新整合產業鏈的能力。也因此淘寶、快手都在爭做源頭產業帶,為的是滲透到更深更廣的產業鏈重構中,是對協同網絡的不斷擴張。
三
說到這里,可以一并提下另一個大家都在討論的熱點。
近年來新崛起的各種國貨之光品牌,如完美日記,鐘薛高,喜茶等,網上都在分析它們各種成功原因。
從營銷,定位,品牌,中國崛起的國民消費心理等等分析,非常多,但這些都只停留在現象本身,沒看到背后更高維度的總結。
界定問題和解答問題。如果問題界定的質量是非常低的,那么不管你再怎么解答,也是藥不對癥。
其實它們背后也是跟直播帶貨同樣的邏輯:靠對產業鏈的重構,實現對比國外大牌的超高性價比,完美逆襲。
比如一支完美日記口紅,工廠成本價30元,市場售價60元。加價率只有2倍?!獋鹘y化妝品的加價率大約在十倍,也就是說,他家把傳統該賣300的口紅,用2倍的加價率來賣,還動不動再來個“第二支半價”。
喜茶也是2倍加價率,十幾塊的成本,賣二十幾塊——但傳統飲料行業,幾十年來的行規,都是10倍加價率。如果零售價二十幾元,那么成本必須控制在兩三塊錢的(例如星巴克)。
你說有了這么多加價空間,還用愁營銷嗎?這種能降維打擊的,才是贏的關鍵點啊。
網紅模式,直播電商,還是新零售,新國貨,其實這些背后都反應同一個本質:傳統的競爭因素正在被推翻,商業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我們正在面臨一個商業范式的革命。
不管是商業運行流程,企業間的合作競爭模式,企業內的組織結構,還是生產的成本結構等等,都在發生深刻的重構。
這是對工業時代,傳統,垂直,封閉,串聯的,線性的供應鏈結構做一次徹底的打散和重組。正在形成由無數實體組成的動態和靈動的網狀結構。
列車正駛向智能化,直播電商只是其中一站,下一站肯定是比直播電商更高維度,可以對直播電商再次降維的重構。
新事物正在發生,虛擬的空氣中飄蕩的全是關于未來的氣息。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