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挑戰老品牌:該打打,該撕撕,慫蛋不給發工資
領導品牌占據優勢地位,據守堅固堡壘。
新品牌要想進攻,不玩狠的,還想贏?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營銷戰也不是。
以下是新品牌進攻領導品牌的三板斧。
來源:知乎專欄
作者:快刀何文峰
本文已取得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板斧一、痛打領導品牌軟肋,再把打擊撕成話題
定位論的作者艾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在70年代推出定位論之后,推出了《營銷戰》。
在這本書中,他們把企業戰略劃分為四種:
防守戰:領導企業采取防守戰;而最好的防守,是自己進攻自己。
進攻戰:緊隨領導企業之后的企業,采用進攻戰,攻擊點選擇領導企業難以反擊的軟肋。
側翼戰:追隨企業應采取側翼戰,開辟新的戰場,新的細分品類。
游擊戰:中小企業采用游擊戰,游擊有時間、區域、細分市場等維度。
神州專車進攻Uber,堪稱進攻戰的經典
在追隨企業進攻領導企業的進攻戰中,暫置道德評價于一側,神州專車進攻Uber堪稱經典案例。
其打擊點是“安全”。誰最擔心安全?晚上下班的女性。
而女白領,正是Uber的核心用戶群體。
而還沒有用上Uber的女白領,很可能在心里就種下了一顆種子:Uber能夠給陌生人留電話,不是專業司機,有隱患。
有隱患,這就夠了。
當微博罵過神州專車廣告的女白領,過了一禮拜忘記了關于這則廣告的理性批判后,她會記得的,是情緒。
這就是人們紛紛批評腦白金,但是一走進禮品專柜,好多人腦子里只有腦白金三個字的本質。
說動你,根本不需要說服你。
重復的、強刺激的信息,直接進入你的潛意識,影響你的行為。
在一個撕的世界,大家都是演員
曾經有個朋友問老何,為什么撕這么受歡迎?
老何說,很簡單。
咱們現在下樓,找個路邊空地,開始吵架,吵著吵著開始推搡,然后開始肉搏。
你說會怎么著?
身邊圍一堆人。
本質上來說,我們還都是魯迅筆下的看客與被看客。
我們與周圍環境,是看與被看的關系。
日常生活的庸常與無聊,時刻刺激著我們的神經:
有沒有新事情發生?
撕,就是這樣的狀態。
兩個大品牌打架,羅永浩和王自如約架,多好玩!
美國最賺錢的體育賽事,不是NBA,而是拳擊。
以前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知道了。
撕得越很,打得越兇,看的越多。
板斧二、略過品牌,把產品拆解成為功能參數集合
小品牌有什么比大品牌好的地方?
你為這個品牌花的錢要少。
你買到的產品功能要多。
所以,小品牌和大品牌對打,先撕掉對方的品牌溢價外衣,用純粹的、赤裸裸的品質對比,對品牌進行祛魅化。
這是新品牌進攻老的領導型品牌的常用辦法。
把產品功能一條條掰開了,深度解析那些消費者不熟悉的名詞術語,進而用這一套術語重新定義消費者的認知,重塑評估標準。
在這個重新定義的過程中,消費者關于品牌的既有觀念被擱置了。
在這個語境中,光膀子的新品牌脫掉了老品牌的鎧甲,直接肉搏。
小米一開始為什么要講跑分?
錘子一開始為什么要講螺絲釘?
凡客陳年為什么要重新講新疆阿克蘇長絨棉?
因為這些品牌都是新的、品牌力處于弱勢的,他們要從產品功能拆解入手,重建消費者的認知框架。
板斧三、倚小賣小,把小眾變成用戶的自豪
我平胸,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布料。
胸不平,何以平天下。
這是團結一部分女士的口號。
大眾很難形成強有力的社群。
小眾才能。
中國人在中國不團結,到國外團結了。
為什么?
因為成為了少數民族。
要讓人們抱團,就要讓他們聚集在一起,并共同面對外部壓力。
敵人促進團結。
沒有敵人的群體,很快就會因內部壓力和競爭,面臨崩潰。
當年看過斯巴魯的一篇車主文章,說做一個斯巴魯車主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你很少能看到和你開一樣的車的人。
其次,斯巴魯車主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默契。你開車出門去個西藏那么老遠的地方,路上碰到斯巴魯車主,大家都會微笑相互致意。
好溫暖的故事。
就跟在北京碰到江西老鄉一樣。
就跟在南極碰到中國人一樣。
結語:小品牌要打勝仗,必須膽子更大,瞄得更準,下手更狠
小品牌是相對劣勢的一方。
相對劣勢一方,還要等強勢的一方整頓兵馬,渡過河流,擺好陣勢再打?
不能。
必須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必須瞄準軟肋,痛下重手。
必須在策略指導下,謹慎籌備,大膽進攻。
釘釘不都撕到騰訊總部去了么?
有人說微信團隊在廣州,撕錯地方了。
切。
人家是去找小馬哥的好嘛。
企鵝能回撕嗎?
當然不能。
就如魯迅說過的:
有好多小年輕上來就罵我,希望我回罵,我一回罵,他們就成名了。
魯迅說,我才沒有那么笨,我就不回罵。
這不,小馬哥他們也不回罵。
跟大品牌撕,小品牌其實壓根兒不是失去什么。
他們失去的只是鎖鏈。
而獲得的,是世界的關注。
狹路相逢勇者勝。
勇者未必一定勝。
但是看準時機進攻的勇者,勝率會大大提高。
小品牌要打贏,關鍵唯有二字:膽識。
膽識膽識,先膽后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