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lean Lee 作品)
“人生任何階段都需要學習,別想偷懶?!?/strong>
來源:咪蒙(微信號: mimeng7)
高考前,也許老師們都會說,只要上了大學,你們輕松了,解放了,以后就不用那么辛苦學習了。
這種話你也信?
真相是,人生任何階段都需要學習,別想偷懶。
那些你以為早就過氣的學習方法,看書、記筆記、背誦、總結、錯題集……其實可以用一輩子。
我以前當記者的時候,采訪過很多行業領域的大神,發現他們之所以牛逼,就是工作之后,一直在使用著小時候的學習方法——開始我還以為他們在敷衍,覺得這有啥技術含量啊,就沒有那種聽上去特別酷炫的技術流嗎?
“21天學會寫牛逼電影劇本”那種?
然而我自己試過了之后,才發現,最原始的方法,才是最管用的。
所以,請聽好了,我要開始透露了我的畢生秘訣了。
哦漏,我預感到又有一批新的人要崇拜我了。
(1)
看書,但我說的不是你說的那種看書
很多人會說,我看書了呀。
然后我問,那你看的這本書講了什么內容?
對方總是開始上演一秒鐘結巴,呃,那個,那個什么……
這不叫看了書,這只叫翻了書。
你和書對彼此都不太熟。
怎么才叫看了書呢?你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的。
第一,劃重點,劃重點,劃重點。
我所有的書都被我涂得不成樣子,畫不同顏色的線,隨時做批注,記下我的疑問和心得。是的,我知道,你也許會說,你不舍得把書畫得亂七八糟,那你可以抄書呀,做筆記呀。
第二,看完一本書,你要關上書,復述作者的觀點
他到底講了什么,什么是你以前不知道的,你學到了什么。我最喜歡跟別人叨逼叨,說我又看了什么新書,有什么好玩的東西,這個叨逼叨的過程就是自我復習的過程。我通常還會去豆瓣看這本書的書評,留意那些書評中好玩的部分,看看從同一本書中,別人和我看出了什么不一樣的東西。
第三,把精華部分抄進電腦,背了。
我一般是用手打進電腦,整理到我的書摘文檔(這些年我光是書摘都記了有20多萬字了),然后時不時翻看,把它們全背了。所以我文章當中的引用都是靠記憶的。很多人問我,記不住怎么辦?反復看。我還有個私人方法,睡覺前看一次,第二天一早起來,先試著背,背不下來再去翻一次。這樣記憶會特別深刻。可能很多人覺得背誦的過程很痛苦,可是我覺得,我很享受那種把一個好觀點、一個好句子背了,它就進入了我的血液,進入了我的知識庫,要用的時候可以隨時調出來,那種感覺特別爽??赡芨欠N財迷看到自己存折上的數字噌噌噌往上漲的感覺,是一樣的爽感吧。
(2)
搜集素材,連看到文筆好的色情短信我都會記下來
我讀研的時候,別人寫論文要幾個月,我只花了一周,還拿了個省優秀論文獎。
當時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啊。
其實我從大四確定保送研究生那一刻開始,就想明白我就喜歡竹林七賢,于是就確定了我將來的論文方向,跟竹林七賢有關。這之后的三年,我把竹林七賢所有的相關史料都看過了,筆記都記了七大本,所以到碩士論文的時候,只是稍微整理一下就行了。一周算慢的了。
工作以后,因為我喜歡寫文章,我對好句子、好觀點有種天然的敏感,看見就激動,腎上腺素飆升,這世上能讓我兩眼發光的,除了小龍蝦,就是它們了。
以前我是用小本本記好句子的,去年搬家來北京的時候,我還翻出了我當記者時,記好標題和好提問的小本本,有30多本吧。
后來我就用手機記了。
第一,任何地方都有素材,天涯社區、B站彈幕、淘寶評論以及廁所小廣告。
我早就說過,我是那種看《康熙來了》都會記錄好問題的神經病,看公號的留言、評論中有趣的話都會記下來,我看黃段子都會分析它為什么好笑。
在商場或餐廳的廁所里拉屎,看到門上貼的小廣告或者小段子,有好玩的我都會隨時拍下來。天道酬勤,后來我就長了痔瘡。
有一次收到一條東莞色情短信:請你在我身上做,春天對櫻桃樹做的事。
媽呀,太文藝了,這不是“先生請來給我開苞吧”的委婉表達嗎。
聶魯達的流氓詩嘛。
感覺這個夜總會文案至少是北大中文系碩士畢業的啊。
然后我有段時間就專門搜集黃文短信,分析它們好玩的地方。
我的手機相冊里除了吃的,就是記下來的知識和句子。
第二,記下來的素材要定期整理,分門別類。
我的電腦里有不同的文件夾,分別放進不同的資料庫。圖片和文字資料分開放。
比如我當編輯的時候,搜集過一個龐大的圖庫,按關鍵詞整理出來,隨時可以參照。
比如我的文字資料庫里,就分了好句子、觀點、笑話等各種門類。
比如我為了學習做編劇,會把一部電影或者一部劇看到爛熟為止,光是《老爸老媽浪漫史》,就做了幾萬字的筆記,把所有有用的場景都截圖下來,反復學。
第三,哦漏,還是老方法,反復看,背誦。
每個月把搜集來的素材轉到你的電腦上,再通過反復閱讀和背誦,轉到你的腦子里。
媽蛋,最近我一直焦慮死了,因為最新搜集的新臺詞還沒背。
(3)
總結規律,針對你的弱點,做專項研究
其實不是只有上學才需要錯題集的。
整個人生都需要。
因為每一次失敗,背后都有一定有規律。
老子不能白白失敗了。
我經常取不好標題。有時候我覺得取得挺好的,別人一轉載,換了個標題,媽呀,比我的標題好太多。
比如,我寫的《男孩要窮養,你跟孩子有多大仇啊》,閱讀量100多萬,另一個公號轉載了,標題是《你知道男孩窮養的后遺癥有多大嗎》,媽蛋,它閱讀量有200多萬……
我經常寫不好稿子,尤其是同題作文的時候。
比如,《康熙來了》停播,我寫《為什么我們害怕離別?》,覺得自己寫得好贊啊,結果另一個公號寫的是《康熙的落幕,康永的體面》,我擦,好有情懷啊,被秒殺了。
說到這里有點悲傷,老子這么努力,文章才寫成這個樣子。突然不想寫經驗了,還是去吃點小龍蝦吧。
畢竟吃小龍蝦我更有天賦。
王小波說,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每一次覺得自己無能的時候,我不會讓自己沉浸在失落的情緒里,而是勇敢面對失敗,再冷靜下來想,是我哪里沒做對?認真找到自己的問題,去做一個專項研究。
比如我標題取得不好,就專門搜集了上千個好標題,然后歸納、梳理,寫了報告,總結了標題的37種取法。
比如我以前寫劇本的時候,老是寫不好搞笑的部分,我一咬牙,看了大量喜劇,狂做筆記,做了個研究,總結了52個笑點設計模式。
哦,對了,我還有個更極品的習慣。
不是常常有人罵我嗎?我的第一直覺就是看看他們的文筆、敘事、結構、觀點如何,罵得好不好,看看有沒有什么可學的。上個月就發現一篇罵我的文章結構特別好,我就分析了一下里面的邏輯和原理,感覺又學到一招呢。謝謝這位我不想透露他姓名的作者哦。
哼。老子不能白白被罵了。
你們大概也看出來,我不是一般的變態。
其實所有通往牛逼的方法都不會很新奇,因為沒有捷徑。
關鍵就在于你能否堅持。
可能因為我特別熱愛寫作吧,從來沒覺得勉強,也從來沒覺得苦逼。
老子自得其樂呢。
其實,我說的方法適用于任何領域,不管你是做設計、做營銷、做廣告……大多數行業,要做到更專業、更極致,都是需要搜集素材+專項研究兩項。我閨蜜是美術編輯,有一次和她去宜家逛街,她看到一面墻很漂亮,就跟我說,哇,這配色太棒了,以后我們版面設計可以用到。
你看,一個專注于自己職業領域的人,隨時隨地都會想著怎么提升自己的技術啊。
當你特別熱愛一件事的時候,你全心投入的本身,就是回報。
努力不一定能讓你成功,但努力一定能讓你成長。
柴靜就說了,什么是幸福?進步就是幸福。接下來幾十年要做的,只是讓自己從蒙昧中一點點解縛出來,想到這點就踏實了。
就像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退休以后,還繼續保持每周看兩本書的速度,一年讀100本書的速度,太酷了。
希望我到保持閱讀和學習,直到80歲。
終身學習,就是我所能理解的最搖滾、最酷炫的生活方式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