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品牌命名及產品起名不完全手冊中篇:瘋狂果園
之前的文章提及如下觀點,「萬物皆有名,則萬物皆可用以品牌命名」,指出品牌命名「承載著品牌從誕生開始,所經歷的興衰、榮耀與屈辱,到最后形成符號」,在這過程之中,「其他一切都在演變,品牌命名不變、亦變,不變的是其文字形式,變的是其被累積賦予的內涵」。
以上觀點,從「方法論」角度可粗略概括為:
1、品牌命名完全能夠信手拈來
2、品牌及其命名是動態塑造的
這種說法,放在當下強大如「蘋果 Apple」公司的品牌之上,不但是成立的,還非常有代表性地得到印證。
西方文化史上,對「蘋果」的論述,至少無法忽略 4 處源頭:
1、希臘神話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將「金蘋果」判給阿芙洛狄特,并在后者的默許之下,拐走斯巴達王后海倫,從而引發神話時代最著名的十年戰爭,王子的結局是中箭身死。
2、圣經中,人類始祖受到蛇的蠱惑,吃下善惡樹上的「蘋果」,得到智慧、知道善惡與羞恥,于是犯下原罪,被趕出伊甸園。
3、牛頓爵士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中頭顱,從而引發關于「萬有引力」的思考。
4、計算機科學先驅圖靈因性取向,受盡不公平對待,最終吃下半個沾有氰化鉀的「蘋果」(對比「被咬過一口」的蘋果標志),棄世而去。
以上的 4 處源頭,3 處實屬悲劇,與蘋果公司的名字的起源,沒有任何關聯,也不必要有關聯。
蘋果公司之所以以「蘋果」作為品牌命名,主要來源有如下幾個事實:
1、創始人喬布斯有在蘋果園(Apple Orchard)工作的經歷。
2、喬布斯是素食主義者,嗜食蘋果。
3、考慮到「Apple」單詞以「A」為首字母,在產品目錄能排得靠前。
至于如今被「神化」,動輒被呼「偉大」,更多是蘋果公司,基于此品牌命名之下,開創出對世界與人類有益及重大奉獻的產品,而相輔相成、相互成就,是產品成就品牌命名的偉大、而非相反——在最初,名字本身一文不值。
一、源起
上篇文章「動物兇狠」之中,我們提及「國內早期的互聯網產品多模仿或復制國外同行,包括品牌的命名」,也例證以「動物」命名的互聯網品牌及產品繞不開「雅虎 Yahoo」,以「水果」命名品牌及產品,自然也繞不開「蘋果 Apple」。
「蘋果 Apple」公司,其文化及產品,對國內互聯網各方面影響深厚,很多從業者以其門徒自居自傲。如果只是僅局限于品牌命名,我更愿意提及的是「黑莓 BlackBerry」。「BlackBerry」是個生成詞匯,自然無法那么輕易地「信手拈來」。
「蘋果 Apple」的命名,被稱為「神來之筆、天才一擊(A stroke of genius)」,在我看來,「黑莓 BlackBerry」也可分享這一盛譽:1. 意象化,與「Apple」一樣能營造親近感,2. 頭韻易于發音及記憶,3. 并不存在「黑莓」這種水果,該命名是對產品的顏色、鍵盤造型的創意派生。
比起「蘋果 Apple」意蘊及構成相對的單一,「黑莓 BlackBerry」可謂是前者的進階版。
國內品牌及產品模仿此類命名,多數只為形象而形象,大多忽略。
「蘋果 Apple」以「A」為首字母,有利于產品目錄排名,「黑莓 BlackBerry」所呈現意象是對產品的摹形。
二、派生
所謂「原生」,指的是類似「蘋果 Apple」之類的品牌命名,這類詞匯天生為詞典收錄詞,用以注冊商標,多數已是不大可能,能夠注冊的,早經已被注冊,后來者除非耗資收購,別無他法。所謂「派生」,則是類似「滴滴出行」母公司「小桔」科技之類。
氪的化學符號為「Kr」、元素編號是「36」,其屬性獨立而穩定,據說漫畫人物「超人 Superman」就出生在氪星球,由「氪 Kr」的特質以及漫畫人物的精神,命名出科技新媒體「36kr」,——大約也啟發了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 Guokr」。
史蒂芬·霍金寫作有《果殼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與「果殼網」主題有關聯,但應該與后者命名無關。有款據說「獨得女性恩寵」的生理期輔助工具叫「美柚」,「美」可以與受眾引發關聯,「柚」大概是取其形象。
「柚」是原生詞匯,「美柚」則是派生形象。——粵語方言中「柚」,有個含義與人的下半身相關,但這大概與以「美柚」為命名的互聯網產品不相干。——還是如上面所說,多數品牌的起名,只為形象而形象,不會也沒能夠,在初始時候投入更多的內涵。
三、疊加
能夠用作手機品牌命名的「堅果」商標注冊于 2011 年,對比「堅果」手機的推出時間及所在公司,可知除了收購商標,別無他途。——「原生」詞匯,能搶注的概率極低,「派生」詞匯,能擬制的難度極大,既能提高注冊概率、又容易擬制的方式,首推「疊加」。
最簡單的「疊加」方式,就是「原生詞匯 + 行業品類詞」,這種命名手段,是個人,蒙著眼,都沒有難度,「梨視頻 PearVideo」宣稱「做最好看的資訊短視頻」,「西瓜視頻 iXigua」主打「高清免費」,是個性化推薦短視頻平臺。
姑且不論「梨視頻」、「西瓜視頻」作為產品名字,有何優劣,留意其各自的英文命名及域名,也可知人世艱難,你想要的,可能都不在你手上。——如「芒果TV」、「荔枝FM」等,從其雜交的后綴,也明顯看出產品所在行業。
「芒果TV」之所以叫「芒果」,據說是湖南衛視臺標形狀及顏色,像極芒果,民眾俗稱之為「芒果臺」,由此得名。「荔枝FM」公司所在廣州,粵地盛產「荔枝」,也由此得名。——至于「香蕉計劃 ProjectBanana」的命名,大概與「香蕉共和國 BananaRepublic」起源不同。
六十年代的搖滾樂隊「地下絲絨 The Velvet Underground」有張專輯的封面為「香蕉」,來自著名的「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想是「香蕉計劃 ProjectBanana」也倡導及踐行藝術家的「15 鐘定律 Fifteen Minutes of Fame」:
在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能在 15 分鐘內成名。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
四、進階
「疊加」命名方式的進階,即為「派生詞匯 + 行業品類詞」,案例譬如果蔬果平臺「易果生鮮」,——說是「進階」,其實對于品牌命名,這種方式反而是倒退:派生詞匯比原生詞匯更難以理解,有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提及的「隔」。
「隔」則失去天真爛漫,不復赤子之心,不易于被理解,剝離「生鮮」,單純看「易果」,完全不知所謂。同理對于「豆果美食」以及「果麥文化」,剝離「美食」以及「文化」剩下「美食」以及「果麥」,完全不知所謂,——當然,要是愿意,你可稱之為「嫁接」。
有個游戲平臺叫「橙光」,其間的「橙」,想是作為「色彩」多于「水果」。同樣對于所謂的「橙牛」汽車管家,——在市面上,已有「紅牛 RedBull」、「紫牛 PurpleCow」之后,再有「橙牛」在黑白奶牛群中冒出,確實還是能「讓人眼前一亮」,只是無法如當初那樣震驚。
五、結語
本文是「互聯網品牌命名及產品起名不完全手冊」系列中的第二篇,標題為「瘋狂果園」,事實上談不上瘋狂,局限于國內「互聯網」這個領域,以「水果」命名的品牌及產品,不可謂不多,只是知名度大的品牌及產品確實不多。
以「蘋果 Apple」珠玉在前,且占據 99% 的曝光率及知名度,后來者采用雷同的方式,大多只能收獲絕望。
再者,如是知道「美柚」的英文命名為「Meet You」,大概也就能夠清楚,人家根本不把自身當「水果」看,不像上篇文章中以「動物」命名那樣自信!
其他的多數品牌及產品,當也如是。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雕龍彙編(ID: namecraf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