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知的那么多日本設計師中,佐藤可士和是看起來不那么「日本」、卻又將凜冽的武士精神深深印刻到骨子里的一位。
曾經有外國攝影師問他名字「可士和」三個漢字在英語里是什么意思,他說「可」是 possible,「和」是 peace,可卻在「士」字那里卡住了,畢竟 samurai(武士)還是個日文羅馬音??!不過這個小插曲卻令他靈光一閃,挖掘出自己最本質的文化認同,決定將自己新創立的設計事務所命名為「SAMURAI」。據夫人佐藤悅子的回憶,當時聽到這名字她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武士事務所?也太土了吧!」
來源:理想生活實驗室
作者:設計師 白顏料 4 塊 8
而武士日常修行的環境,也就是他和員工的辦公場所長這樣:
原研哉曾經這么評價他:
他的設計和我是剛好相反的類型;不過他那股少年般對設計的強烈憧憬、堅定不移卻又偏離常軌的感覺,以及不把社會當一回事的那種氣概,讓人覺得幾近于無禮,卻又發揮了功能。
從無印良品和優衣庫這兩個國人現下最熟悉的日本品牌上,其實就可以看到原研哉和佐藤設計風格的縮影??纯磧炓聨旎顫?、明快、現代感極強的視覺風格你就知道,相對于無印良品的禪意或者說「性冷淡風」,佐藤可士和設計的優衣庫品牌形象雖然也很整潔清爽,卻與我們通常理解下的「和風」沒有一毛錢關系。原研哉評價里所說的「不把社會當一回事」「幾近于無禮,卻又發揮了功能」大概就是這種極度吸引眼球的現代感和極度注重效率的武士精神吧。
品牌創始人柳井正說:「衣服是服裝的零件?!?/strong>因此在優衣庫的貨架上,我們可以看到規矩與有趣并存,卻又在視覺上不顯突兀。佐藤想要傳達的,便是他從柳井先生那里得出的方向「具有美學意識的超合理性」。
再看他幫麒麟極生發泡酒做的廣告創意。
發泡酒比啤酒麥芽含量低,因而是一種成本更低更廉價的商品。不過與當時市場上其他發泡酒努力模仿啤酒包裝設計的做法相反,佐藤的創意策略是,力求在視覺上突出其麥芽度低帶來的清爽口感,巧妙地突出特點,避開劣勢,迎合年輕人的「酷」文化。
作為一個喜歡迎風一刀斬、瞬間抓住本質的高效武士,想當然地順推,佐藤可士和怎么都該是一個惜字如金、好像古龍筆下阿飛一樣說話節省的獨行俠式的高冷人物吧?
那么你又錯了,他是一個特別喜歡分享經驗的人,甚至可以算得上有一點點話癆。隨便搜一搜他的名字,你就能看到許多視頻訪談和他親筆所著的文字,感受到他的「好為人師」和「不吝賜教」。
在佐藤鐵粉白顏料同學(這是一枚有點像程序猿的設計濕)的推薦下,我也對這個不太日本的日本設計師產生了興趣,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這樣子像盲武士座頭市一樣,橫沖直撞,以自己的意愿仗劍行走于一個相對封閉的日本社會,將一切尷尬的庸常的無處可躲的瑣事全都化作了快意恩仇。
由于「佐藤專家」白顏料同學是一個很喜歡把一切知識歸納進他自己方便記憶的視覺體系中的人,因此他是這樣梳理他推薦給我的三本書的關系的(呃,想一想他愛佐藤也是因為同是一板一眼的較真派整理癖所以珍稀物種之間特別地惺惺相惜吧)——
書封上的正面照和他的文字一樣,坦誠直白嚴肅認真,帶著股意外的萌感,在自己創設的規則里一板一眼,卻又不按社會的常理出牌。
在《超整理術》里,佐藤展示了他極致的「潔癖」和「強迫癥」,這一點想必大家從文章開頭的工作室照片里就能發現,讓喜歡桌子亂亂才有靈感的我一下子覺得在這樣的人手下干活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然而這也恰恰是快刀武士平日里的苦行和修煉,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磨刀不誤砍柴工」,懶散的孩子總會遭報應;
在《創意思考術》里,他表現出一個廣告創意人應有的素養,耐心地發掘客戶的本質需求,從而捕捉最有功用的創意方案;
而在《超溝通術》里,他又告訴我們,能有一個重實質而非形式的領導是多么的好,他和微信的張小龍一樣討厭占用一群人的時間開大會,認為趕任務就像賽車,中途被叫停部署戰略的感覺實在太遜了!他也絕對不鼓勵長年累月無節制加班,認為以上班時長來考評工作態度會導致大家表面積極實際消極怠工拖延有理——要知道,我那個在日本工作的死黨每天八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是常態!在日本那樣一個有著變態加班文化、重視繁文縟節的國家,佐藤這樣的堅持確實足夠特立獨行。
他的「快刀」重點在于控制節奏,而不是一朝沖刺人仰馬翻。當然羅馬也并不是一天建成,作為一個驕傲的創意人,他也曾有過拖延到最后一秒然后眼睛充血瘋狂熬夜趕工最后精疲力竭沾沾自喜的愣頭青時期:
那時的工作,一直處于一種不斷的循環之中——密集起來手忙腳亂,然后像潮水瞬間退去一般恢復平靜,之后,又瘋狂地熬夜趕工,就好像是短跑比賽。
但是,一項工作改變了這一切。那是為一家大型通信公司設計手機的項目……進度安排是由客戶公司的負責人制定的,確實非常出色。以大概每兩周一次的頻率定期碰頭,不急不慢地推進項目進展,沒有什么阻礙的環節便稍許加快步伐,避免急躁,最終恰好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圓滿完成了這項工作。
這也著實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自己竟然毫無「壓迫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做了個全程無沖刺的項目。
這種工作經歷還從未有過。在此之前,一直是通宵趕工之后才會有「我很能干呢!」的踏實感。因為準備好當晚要通宵趕工而覺得「今天早上慢慢來也沒問題!」這樣拖延的情況也并不少。那時,我還沒有孩子,因此也沒覺得這種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妥。
可是,經歷過一次沒有壓迫感的長期項目之后,我才發現原來還有這么一種工作方式,感覺好極了。
現在,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是以那個時候積累的「在不急不躁中長期推進工作」的經驗為指導思想。因此,在大量工作面前,我們再也不會有「大山壓境」的緊迫感。
能這么一本正經分析坦誠自己年輕時候的窘態的人,真的是不多。
反觀我們自己的日常,我們真的需要開那么多會、加那么多班、打那么多雞血、熬那么多夜?為什么我們的努力最后常常成了苦澀的醬油、尷尬的雞肋、無節制生長的游泳圈?
想盡一切辦法,剔除不必要的勞動,使任務變得有條理,讓一切在高效率的節奏下順暢運行,這樣的工作態度,與其說是潔癖,不如說是清醒地拒絕被荒廢。
畢竟,生活是個試煉場,不作要求、被動地混吃等死也不可能更省勁。
不如,學習一下佐藤,把生活的節奏控制在自己手里。主動,才是最舒服的姿態。
遇到一切不必要的枝節,痛快地斬,別耗著。
自由不是沒有約束,而是高度的自我約束之后達成的化境。
后記:本文來自設計師“白顏料 4 塊 8”和他的夫人。白顏料同學負責了最近佐藤可士和的簡體版新書《佐藤可士和的超溝通術》的責編與設計,在此之前他還負責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簡體版(2009 年)和《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術》簡體版(2011 年)的設計,堪稱在國內傳播佐藤可士和設計與理念最有代表的人物之一。而來自夫妻倆的這篇對佐藤可士和的分享,也因此有了更深的意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