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公布微信四大價值觀,并劇透將推出「應用號」!
幾乎不在公開會議現場露面的微信教父張小龍現身微信公開課“微信力量”,他講了微信的4大價值觀,并說只要你的行為是符合微信價值觀的,就不用擔心被封殺。更重要的是,在演講末尾,他給出一個劇透……
來源:渾水自媒體江湖(ID:hunwatermedia)
作者:渾水小二
1、從昨晚的謠言說起
蝴蝶效應本身很難遇到,但在微信平臺,瞬間就會發生。
我們都知道蝴蝶效應,以前我會覺得這很難發生,昨天短短2個小時真的發生了,剛跟公關部的同事討論,是不是開完這個會就解散了。蝴蝶效應本身很難遇到,但在微信這個平臺上,瞬間就會發生。
我們一有小小的疏漏,在這個平臺上會被放大到很可怕。
2、價值觀一:但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微信里可能出一個功能:以下的號你已經三個月沒看了,是不是一鍵退訂?
大家對平臺有很多疑問,我們很難解答,而且平臺規則演化。
很抱歉我們給不出明確的東西,因為我們自己也在變化。
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樣的?做一個事情,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大家結果不同是應為,你的產品價值觀決定了你會做個什么東西出來。
分享是微信平臺的價值觀,只要你做的事情符合微信的價值觀,你就不會違背。
很多人找我們談合作,大部分就是資源交換,但所有合作里大家都把用戶價值放在末端。
我們現在不是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擋掉多少事情。我們希望提供無限可能性,給平臺去開發,而不是談一個單單對用戶毫無價值的合作。
微信一直很小心的保護用戶體驗,讓你不會突然看到系統消息、群發消息,你覺得這是習以為常,但我們要做很多事,才能讓你微信非常干凈。
比如,當時有個號叫騰訊微博,已經不運營了,但還在發東西。有一億粉絲,這個損失會很大。微博上已經沒東西更新,我們讓一億用戶還去收到它的相關信息,從聚攏用戶的商業角度考慮,這個號很可惜。但從用戶角度出發,這個號已經沒用了。
所以大家看到,我們對內部的號也很嚴格,只要它妨害了用戶的價值我們也會干掉它。
對外部來說,我們更希望平臺有公平公正的規則來對待用戶。
有朋友說:能不能開個白名單,讓我微信紅包超過200塊,讓我的好友超過5000人,開個白名單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我們之前也嘗試過,但我們發現這容易招致攀比,就取消了。
如果真的需要我們可以開發出系統規則,而不是利用關系。
很多公眾號把漲粉作為最大訴求,但微信沒有輕易漲粉的捷徑。你吸引到很多粉絲到底是用戶心甘情愿,還是被你騙過來的?如果騙過來的是沒意義的,也違背了用戶第一的價值觀。
我們有的號有很多粉絲但不敢發消息,因為一發就掉粉,用戶會說:這什么消息!然后就退了。微信里可能出一個功能:以下的號你已經三個月沒看了,是不是一鍵退訂?
我們一直說絕不允許騷擾用戶、不要把用戶不喜歡的東西推給用戶!
3、價值觀二:讓創造發揮價值
微信品臺的目標是讓真正有價值的人和團隊發揮他的價值。
在非互聯網時代,即使你做了很有價值事情也很難觸達用戶。讓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能觸達用戶,這個人才不只是互聯網人,而是各行業的人。讓盲人在樓里按摩也能定期獲得自己的客戶群。
從平臺本質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讓平臺涌現出更多有創意的地方,而不僅僅是流量導流。只要你做的事有創意,有價值,就是平臺所倡導的。并且符合微信的4大價值觀,就不用擔心被封殺。
我們去年一直鼓勵原創,很多寫文章很好的人在互聯網很難得到回報,這樣下去市場環境惡劣,有才能的人就不再愿意發揮才能了。所以我們一直保護原創版權,現在好的作者一篇文章輕易會獲得3w打賞,這還只是一部分價值。
在原創文章廣告條,我們在廣告分成也給了很大的優惠。
4、價值觀三:用完即走
為什么一天只能發一次?因為信息應該盡可能的少。為什么嚴厲打擊誘導分享?不符合“用完即走”的基本原則。
一個好的產品不應該黏住用戶,而應該讓用戶盡快離開你的產品。
你每天在微信里花太多時間未必好,現在大家花在微信里的時間是所有APP里最多的,我們很擔憂這個情況,我發現很多朋友都有這種“神經質”的傾向。
任何產品都是只是工具,用完就應該離開。好比你買個汽車,但發現空調很好,想一直待里面,但這不是汽車該做的事情。
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讓用戶在微信里低效率的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信息,所以大家看到我們限制微信營銷這類。這類信息多了,用戶就會覺得信息太水、太雜,就不愛看了。
用戶一天會看三四十次朋友圈,我們希望他看到的內容都是他愿意去看一會的。大家要考慮你做的事情是幫助用戶節約時間,還是消磨他的時間。這方面做的好的是GOOGLE,它很多年以前就提出過讓用戶用完即走。
我們希望微信里的信息盡可能的少,少到滿足你的基本需求就夠了。舉個例子:早期微信用戶會發現微信不鼓勵你加太多好友,所有好友都要你驗證通過才能加上。而不是把QQ、手機通訊錄導入,一開始從沒批量導入過。業界常說,少即是多,更少的信息意味著用戶可以更高效地處理,他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意味著產品的未來會更大。
再舉一個外界難以理解的例子:訂閱號一天只能發一次,每次限定幾條。從產品體驗來看這很基本,很多媒體說我們希望發更多信息給用戶,但用戶真沒時間看這么多內容。如果變成一天兩次,閱讀率反而會下降。那是因為很多人都從自己角度來看,以為發的越多越好,但沒考慮過發的多了用戶愿不愿意看。
所以我們對誘導分享打擊很嚴重:你分享了這些東西,你朋友卻要忍受你發的這些東西。你獲得好處,你的朋友未必獲得好處,不符合“用完即走”的基本原則。
5、價值觀四:讓商業化存在于無形之中
一個好產品的商業化和用戶體驗并不會矛盾,從微信的角度,微信要做很好的商業化,而不是騷擾型的商業化、低級的商業化。
很多人比我們更著急微信商業化,一個好產品的商業化和用戶體驗并不矛盾。有些人不玩游戲,但是不妨礙其他人在微信玩游戲。
朋友圈廣告已經做了的一年時間,有人會期待朋友圈的廣告,用戶不反感,反而是期待 。從微信的角度,微信要做很好的商業化,而不是騷擾型的商業化、低級的商業化。
微信的卡券系統里的優惠券,已經嘗試了很久,去年這個時候,通過春晚發紅包,發很多優惠券,但是我們發現它的使用率很低,百分之九十幾都廢掉了,拿到很多卻不會使用,所以我們做了新的優惠券。
新的優惠券是受到一個小故事的啟發。一個朋友去麗江玩,住在客棧里,客棧老板對他說,如果他介紹一個朋友來,朋友會得到優惠,他本人會得到紅包。這就是基于社交關系的優惠券。
優惠券太容易獲得反而沒有價值,我們做基于朋友關系的優惠券:朋友消費,分享優惠券,你使用。你可以使用好友經過消費獲得的優惠券,這是商業化的產品,是基于對用戶來說非常有價值的基礎上來做的。
6、重要劇透:應用號
APP號就應該很安靜的存在在那里,等用戶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就可以了,APP輕量存在,這就是我們探討的一種新的形態:應用號 。
2016年,我們要更多地面向開發團體。需求來自于:越來越多創業公司,第一個產品是微信公眾號,公眾號開發成本低、容易獲得用戶、傳播速度快。
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員,我們應該對開發團體做一些事情。我們公眾平臺本來不是從媒體出發,事實上卻變成了主要面向媒體和內容。
但我們本身不要做內容,我們是做服務,我們甚至拆分了服務號出來,但打擊對服務號的期待其實還是每周能發一個消息直接出現在用戶聊天條里。
我們在構思一個新形態:用戶關注了公眾號就像安了一個APP一樣,平時這個號不會向用戶發東西。APP號就應該很安靜的存在在那里,等用戶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就可以了,APP輕量存在,這就是我們探討的一種新的形態:應用號 。
我很期待未來大家都不用來參會,在家里戴一個眼鏡就可以看到會議內容,在互聯網這么發達的時代來參會很浪費時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