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信息圖形:大數據改變你解讀世界的方式

舉報 2015-12-24

今年,我們應該已經聽夠了“大數據”這個詞。所有人都在嚷嚷自己的平臺上有多么巨量的數據,但也有人干著把這些數字妥善、清晰、優雅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工作。

這里有 10 張 2015 年迷人的可視化設計,制作精美、養眼、鼓舞人心,改變你解讀世界的方式。

來源:好奇心日報
原標題:2015 年最好看的 10 張信息圖都在這里了


1.《人是如何誕生的?》by Eleanor Lutz

你可能覺得自己知道一顆受精卵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嬰兒的,回想一下高中生物里的圖片?下面這張目眩的 Gif 向人們展示了胚胎發育過程的科學。

詳細地解釋了從受精到胎兒發育的 40 個階段。

《人是如何誕生的?》by Eleanor Lutz


2.《疫苗的影響》by Tynan Diebold and Dov Friedman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 2 月獻上了這系列令人訝異的信息圖,強調了疫苗對人類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一些聲音開始質疑疫苗安全的時候,這組 100,000 病例樣本數據,展示了如果沒有疫苗,世界將會非常的“色彩斑斕”。

疫苗出現后,麻疹的患病率:

《疫苗的影響》by Tynan Diebold and Dov Friedman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的影響》by Tynan Diebold and Dov Friedman


天花:

《疫苗的影響》by Tynan Diebold and Dov Friedman


3.《你一生中,有多少年美國在進行一場戰爭?》by Philip Bump

對那些 2001 年以后出生的美國人來說,他們的國家沒有一天不在打仗。轉折點恰好是 1984 年,美國人一生中經歷的戰爭的時間在那一年正好達到了一輩子的 50%。

《你一生中,有多少年美國在進行一場戰爭?》by Philip Bump

 

4.《Dear Data》by Giorgia Lupi & Stephanie Posavec

Giorgia Lupi 和 Stephanie Posavec 是兩位數據可視化設計師。他們一個住在紐約,一個住在倫敦,而這個 Dear Data 項目是他們每周例行的一次“筆友會”:

每周確定一個主題(或者說數據展現的方式),收集自己這周生活中出現的數字(開過的門,喝過的酒)然后把這些畫成可視化數據的形式,寄給對方。

《Dear Data》by Giorgia Lupi & Stephanie Posavec

第 51 周,明信片的正面是“數據密碼”,背面是“解碼的方式”。

《Dear Data》by Giorgia Lupi & Stephanie Posavec
《Dear Data》by Giorgia Lupi & Stephanie Posavec


5.《你還有多少年能活,大概》by Nathan Yau

我還能活多久?來自美國疾控預防中心的最新數據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輸入性別和年齡,這張動圖會告訴你“退休時間”、“最可能在幾歲離世”。

 《你還有多少年能活,大概》by Nathan Yau


6.《太陽系》by Alex Gorosh and Wylie Overstreet

可能是今年規模最大的可視化項目。他們在一片荒漠中嚴格地按照比例還原了太陽系的整個樣貌,到了晚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和它的恒星之間的距離有多么遙遠。

《太陽系》by Alex Gorosh and Wylie Overstreet

 


7.《倫敦方塊》by Max Gadney and Mike Gallagher

有太多可視化的信息圖在使用“地圖”作為元素,但他們往往因為過于寫實的地界曲線,讓屏幕上的閱讀變得非常困難。“倫敦方塊”項目就是解決這一難題的絕妙嘗試。

他們把倫敦的行政區按照方位全部簡化為一個個方格,方格中間的迷人曲線則代表了泰晤士河——最標志性的城市元素,把倫敦分割成兩個區域。

這張底板設計完成后,一些適配在小屏幕上的數據運用就可以變得更加易讀。

《倫敦方塊》by Max Gadney and Mike Gallagher
讓人崩潰的“地圖信息圖”▲讓人崩潰的“地圖信息圖”


《倫敦方塊》by Max Gadney and Mike Gallagher
▲倫敦方塊


8、《復雜的全球經濟》by Owen Cornec and Romain Vuillemot

這個網站是哈佛的一個項目,全球價值 15 萬億美元的大宗交易都在這里了。地圖上的每個點都代表 1 億美元的進出口商品。滾動地球/放大每一個點你都能閱讀更詳細的信息,令人震撼,建議點進網站體驗。

中國貌似是點最密集也最亮的國家。

《復雜的全球經濟》by Owen Cornec and Romain Vuillemot

 

9、《多余的人》by Tania Boa

這組數據展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印度每 50 秒就有一對父母因為想要兒子而殺死自己剛出生的女兒,每年這個死亡數字達到了 649,000 名女嬰。

同樣是一個網站,通過滑動屏幕你讀完了整個故事,由文章、數字、一些引用的語句組成。下面這張圖,是 1991 年至 2005 年印度人一胎、二胎、三胎時,男孩和女孩的存活率對比。

《多余的人》by Tania Boa

 

10、《你對加利福尼亞州干旱的可能貢獻》by Larry Buchanan,Josh Keller,and Haeyoun Park

加利福尼亞的農民們生產著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蔬菜,以及三分之二的水果和堅果,但今年已經是這個地方連續第四年的干旱了。

平均一個美國人一周就要消耗 300 加侖來自加利福尼亞的水——是這些水灌溉了那里的農作物,從而生產出你每天消耗的食物。

《你對加利福尼亞州干旱的可能貢獻》by Larry Buchanan,Josh Keller,and Haeyoun Park

結 16 顆杏仁,需要 15.3 加侖的水;一片橘子(注意是一片)需要 6.2 加侖的水;而人們需要 143 加侖的水才能得到 4 杯牛奶。

《你對加利福尼亞州干旱的可能貢獻》by Larry Buchanan,Josh Keller,and Haeyoun Park
▲9 片樹葉需要 8 杯水才能長出來


《你對加利福尼亞州干旱的可能貢獻》by Larry Buchanan,Josh Keller,and Haeyoun Park
▲一泳池的水 = 4 杯牛奶

把所有的水和你吃到的食物放在一起對比的感覺如何?這篇《紐約時報》的文章通過變成圖片的直觀數據,告訴人們干旱如何改變加州,而這一切又是如何發生的。

好吧,這就是數據被可視化之后的魅力,它們會產生邏輯、意義,變成更值得思考的東西。


關于「好奇心日報」:

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西安市| 横峰县| 木兰县| 吉木萨尔县| 日照市| 永安市| 阜南县| 青铜峡市| 祥云县| 锦州市| 霸州市| 烟台市| 琼结县| 阳谷县| 衡阳市| 自治县| 高雄市| 冀州市| 察隅县| 石嘴山市| 民丰县| 民县| 辉南县| 门头沟区| 龙江县| 始兴县| 台北县| 怀远县| 惠州市| 读书| 武城县| 苍溪县| 黎城县| 全椒县| 永修县| 丰县| 文安县| 同德县| 金阳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