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的名作《神奈川沖浪里》,吸引了無數創意大咖爭相致敬
來源:飯本(微信號:imricebook)
原標題:各種對“神奈川沖浪里”的致敬行為
《神奈川沖浪里》,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創作,是一幅木版畫,為“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之一。
這幅畫誕生至今,有著持久不衰的神秘吸引力,影響深遠。梵高的《星空》曾參考這幅畫的感覺;德彪西也曾從中汲取靈感,創作了《大海》交響詩,連曲譜的封面設計都照搬了原畫中的浪花。
《神奈川沖浪里》這幅畫的神秘吸引力究竟來自哪里,得從其初始的創作年代說起。
19世紀中葉,“閉關鎖國”的幕府時代一去不復返,日本人開始對外貿易。各種小商品隨之流入歐洲,在出口的茶葉包裝上,常印有浮世繪畫作。
浮世繪獨特的畫風很快吸引到歐洲人的關注,尤其受到了印象派畫家的追捧。
浮世繪熱潮在歐洲蔓延開來,當時的歐洲畫廊里,日本舶來的和服、團扇是畫家們最愛的小玩意兒。
莫奈還曾為第一任妻子作過這樣的畫:
在這些浮世繪版畫中,《神奈川沖浪里》成為最廣為人知的一幅。
這并不奇怪。
葛飾北齋創作這幅木版畫時已超過70歲,手法的老練與純熟度不言自明。畫面主色調鮮明,葛飾北齋印刷時用到了”普魯士藍“,這種顏色在歐洲也十分流行。畫面層次豐富,不對稱構圖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
作為藝術家成熟期的作品,《神奈川沖浪里》的藝術價值本身就已相當高。
畫面呈現的內容有富士山、大海、漁民。和其他浮世繪題材不同,并不是單純刻畫市井百態、也不是空鏡頭一般的抒情風景。葛飾北齋將人放進最原始的自然狀態中,畫面的語境脫離了狹小的江戶時代的日本,而是顯現出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自然能引起西方世界的共鳴。
最為關鍵的是,《神奈川沖浪里》不只是浮世繪中的杰作,它更代表了典型的東瀛美學:看似靜態的畫面,卻蘊含著巨大的動勢;巨浪似乎很危險,巨浪下漁民的表情卻又很平靜;近景處海水是波動的,遠景處富士山是靜止的。畫面美而危險,這種劇烈反差,不動聲色地透出來,回味無窮。
將畫作放大,漁民的表情刻畫得較為平靜,一副順應天意的模樣。
魯斯·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一書中,點出日本國民性蘊含“極端化”與“雙重性”特征。這幅畫所傳遞的,正是這種極致矛盾的美感。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幅畫的魅力謎一般持久,無論走到哪,都有人能夠認出這幅日本畫,儼然成為一個著名的符號,讓無數大咖文青源源不斷地爭相致敬。
找了一些與大家分享,不得不說,這些致敬都挺神的!
谷歌在葛飾北齋誕辰250周年時,推出了致敬LOGO。
雜志Giant Robot封面。注意看浪花細節。
和梵高星空的混搭。渦旋狀筆觸的星空與滾滾巨浪融為一體。
德國電影《浪潮》中,少年社團設計的graffitti,儼然是哥特版《神奈川沖浪里》,讓人看了熱血沸騰。
日本東映電影公司片頭的構圖。三角形的東映LOGO標志好似富士山,配上巨浪滔天,簡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巨浪圖。
咖啡杯里的巨浪。
極簡又幽默的海報。
丁丁歷險記。
漫畫上的兩只貓說:“地圖上說,這里曾經是一篇汪洋大海。”
馬來西亞女藝術家Red Hong Yi用海苔和大米“畫”的巨浪。感覺下回壽司吃不完,也可以試著搞一搞。
俄羅斯藝術家Salavat Fidai致力于微觀藝術,他在一粒大米上花了完整的神奈川沖浪里。這是在向葛飾北齋本人致敬,因為傳說葛飾北齋曾在一粒米上畫了兩只小麻雀,轟動了江戶。
奧利奧上的巨浪。
一個裝置藝術作品,看上去有種冷幽默。
插畫家Sheharzad繪制的拉面招貼畫。
咖啡豆子組成的巨浪。廣告語:少一點牛奶,多一點咖啡。
日本龜甲萬醬油廣告,表達了醬油在舌尖上掀起的味蕾風暴。
松下的電冰箱廣告。生菜組成浪花,富士山是茄子。
一款叫“soul water"的產品廣告。能夠在杯中掀起巨浪的靈魂水,是不是有種喝了能夠凈化靈魂的感覺呢?
圓潤的手繪瓷盤。
“書本”形狀的便當盒。神奈川沖浪里是這本“書”的封面。如果有一個如此美貌的便當盒,我想我會天天帶飯去公司。
一個隨身酒壺。裝上烈酒,來一口,隨時被浪花擊倒!
日本媽媽制作的精美便當。誰能看出來綠色的浪花究竟是用什么食材制作的?
能看出來這其實是手指泡芙嗎?把手指泡芙做成如藝術品一般細膩,簡直不忍心下口哇。
下面這個,我覺得是今天所有的致敬作品里最牛逼的,一個理科生利用細菌培養皿,培養出的細菌巨浪。太浪漫了。
神奈川沖浪里的英文名字被稱作“the Great Wave",是巨浪,亦是偉大之浪。看完以上這些牛逼的致敬作品,你是否感受到這張神作的偉大之處?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其精神內核必然深遠長久。《神奈川沖浪里》表現自然的威力與人類的渺小,是引人思索的永恒主題。
巨浪的回響必將生生不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