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款字體,在日本火了20年——「EVA明朝體」
來源:知日
字體,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卻經常將它忽略。就和那些傳唱多年的經典名曲一樣,一套好的字體,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變成一種文化扎根下來。
有一款字體,它在日本火了20年,連庵野秀明都想將它占為己有。是什么讓它成為經典,日式字體又為何看上去那么養眼?關于日式字體的魅力,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
EVA體、襲來
「時に、西暦2015年」,黑色背景中浮現出的這幾個醒目的白色大字,拉開了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序幕。L字型排列的副標題「第一話 使徒、襲來」,簡單卻外露著霸氣。對不少二次元粉絲來說,這種魄力滿點的字體表現已經成了EVA的代名詞。在日本,人們甚至將這種極粗明朝體直接稱作「EVA明朝體」。
「EVA明朝體」本名「Matisse EB」,出自日本字體設計公司Fontworks之手。在DTP(桌面出版系統)剛剛起步的90年代初期,公司創始成員之一的佐藤俊泰利用一臺mac電腦,對傳統明朝體進行了精細的改良,終于在 94年發布了這款全新感覺的字體,并于翌年成功空降《新世紀福音戰士》。按照導演庵野秀明的話來說,“「Matisse EB」不僅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字體本身就帶有感情,能夠表達出很多東西”。到后來,他甚至直呼其為「俺明朝」(庵野明朝體),足見他對這款字體的喜愛。
Matisse字體包內容
如何選擇日文字體
隨著《EVA》的熱播,這種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又兼具可讀性的字體開始受到世人的關注。在95年的秋葉原電器街,還出現過一股搶購「EVA字體包」的熱潮。它不僅被包裝成各種周邊商品,也開始出現在各種廣告,動畫,綜藝節目和街頭看板中。「EVA明朝體」的人氣向我們證明了「字體」作為一種設計所應具有的價值,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目睹的一切文字信息也都離不開字體的加持。而處在同一漢字文化圈的日本,他們最常用的是哪些字體,又和我們的中文字體有著哪些不同?
首先,由于日文系統中,存在著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字母、符號在內的五種元素,設計日文字體可以說是一件相當「費工」的事。因此,日式字體雖花樣繁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在兩類基本字體——「明朝體」和「Gothic體」(粗體) 的基礎上變化而來(注:另外兩大類為筆書體和手寫體)。
明朝體 vs Gothic體
● 明朝體:橫線細,豎線粗。筆畫收尾處均產生筆鋒,橫線的右端以及拐彎處均有一個三角形的凸起,英文中叫做「serif」,日文則稱作「ウロコ」。
● Gothic體:橫線與豎線等粗,沒有筆鋒,也沒有三角形的凸起。
一種字體,同時也是N種字體
雖然大部分的常用字體都可以歸到上述的兩個大類中,但稍加留意我們就能發現,它們在形狀、粗細、以及筆鋒等細節的處理上都各不相同。一個明朝字體的概念中,包含了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呈現方式。
首先在書體的選擇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AXIS、Osaka、小塚、MS、hiragino等字體,各自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與魅力。 另外,我們說字體都是有「重量」的,這里的重量指的就是它們的粗細。比如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中,字體重量和顏色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用的還是那套「EVA明朝體」,卻多了一份內斂,少了一份「使徒襲來」帶來的震撼。
字體重量/粗細對照表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標題設計
在對的場合使用對的字體
Q:你會根據用途和目的來區分使用字體嗎?
A: 會(71.3%)不會(28。7%)
設計的存在首先是為了滿足體驗,其次也是對視覺效果的追求。在一項針對25-35歲上班族的「字體使用情況」的調查中,超過7成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實際情況區分使用字體。比如,粗細分明,輕巧美觀的明朝體,更加適合用在大段的資料,報告書上。而制作企劃書、PPT時,人們更加傾向于使用Gothic體,因為它更加簡潔大方,且容易讀取。
而隨著字體的放大與加重,其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也越發強烈。不論是綜藝節目中的爆笑字幕,還是從眾多動態、靜態的廣告設計來看,文字的面積越占越大,位置也越來越醒目。如何用對字體,這不僅是sense的問題,也考驗著設計師對各個字體的認識和把握。字體設計師草野剛就曾表示:“傳統字體書寫厚重感,現代字體訴說先進性,每一款字體都會說話?!?/p>
草野剛為動畫版《圖書館戰爭》設計的標題
在《圖書館戰爭》的海報中,草野換掉了原著小說的書名字體,改用粗細不同的兩種Gothic體來呈現這個標題:「圖書館」三字使用了「新Gothic L」,簡單內斂的線條表達出地點本身的平凡和無機,「戰爭」兩字則是改良過的「新Gothic B」,加粗這一動作突出了事件的不平凡。這種安排不僅做到了字字落實,也十分具有現代感,與作品的時代背景、中心思想都十分契合。 而在《剛之煉金術師》的標題設計中,草野選擇了明朝體中尤為剛硬的「流明體」來突顯作品的時代感和壯大的世界觀。
草野剛為《剛之煉金術師》設計的標題
大街小巷就是一個巨大的字體庫
城市中有著數之不盡的站名、店招、廣告牌、案內板、道路標識…你曾留意過它們用的是哪種字體嗎?東京的大部分鐵路公司,都愛用「新Gothic」或「角Gothic」字體來設計站點及線路標識。而以紅色「止まれ」(停)倒三角為首的道路標識系列,最常用親切好懂的「圓體Gothic」字來提醒車輛及行人。
新宿站的換乘指示牌
東京鐵塔前的「停」標
除了常用字體之外,大街小巷里那些特立獨行的手寫看板,充滿昭和味道的店招也是字體文化的另一塊寶庫。「のらもじはプロジェクト」(野文字發現計劃)就是這樣一個以發掘和保留民間文字為宗旨的機構。而那些日本古老街道上不夠考究,卻很有個性的文字,也通過他們的分析和字符化,變成了一套優美且獨一無二的字體。
野文字發現計劃
培養「字體感」,讀懂字體之美
機場、車站、道路上的字體設計,給了人們最為直觀明了的信息,讓我們少走錯路。電影海報、小說封面里的字體設計,不僅高度概括了作品的內容,也決定了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綜藝節目中的字體設計,制造出驚嚇和爆笑的最佳環境,讓我們能夠投入其中,暫時忘掉自己。字體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能。不妨從現在開始,多多觀察身邊的各種字體吧。培養「字體感」,讀懂字體之美,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精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