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樹屋第一人”小林崇,在樹上建造宮崎駿童話!
來源:Pinterest優選
原標題:扛過無數臺風,日本建筑師把樹屋建成宮崎駿童話!網友:是“天空之城”啊!
“利奇馬”吹完“白鹿”吹,“白鹿”吹完“楊柳”吹,自從8月進入了臺風季,國內東南方的人民群眾就一直沒容易過。
看多了臺風刮倒大樹的新聞以后,牛到能扛過臺風的樹屋,你又見過沒有?
去年超強臺風“山竹”過境,廣州的這間樹屋就絲毫未損地挺過了大風大雨。對比一下剛建成的時候,除了周圍的樹木枝椏長得茂盛了些,一切都沒怎么變。
有人說,“這是因為它背后的建筑師就是有著‘日本樹屋第一人’之稱的小林崇啊!”
小林建造的樹屋有多堅固?
他曾在沖繩蓋過的一幢樹屋,離地19米,在那個出了名的多臺風的地方,愣是撐了7年才壽終正寢。
2006年時建在北海道高原牧場的一幢樹屋,即使后期保養沒跟上,也是直到6年后臺風肆虐,才倒下。
勤耕不輟地建了22年的樹屋,不知不覺替人造了150多個“夢”。今年已經62歲的小林崇回想起自己30多歲改行的經歷,仍是滿臉的不悔和自豪。
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憧憬:
茂密的樹林里,其中一顆大樹上有一間小房子,那是專屬于我們的秘密基地。夏天,我們能在那兒放肆打滾,清涼地避暑;冬天,它能收納我們像倉鼠一樣收集來的小東西。
住在有山有湖有溫泉的靜岡縣的小林崇,幼時就這樣憧憬著,但他視它為美夢,沒當真,一直到35歲那年忽然在鬧市中發現了一棵樹,還看上了眼。
那時的小林崇,曾在電視臺、跳蚤市場工作過,剛在原宿開了一家古著店。忙碌的、清閑的工作都體驗了一番,他卻覺得一樣無趣,沒太大不同。
心里厭倦了這種索然無味的生活,有天,小林崇無意往窗外一看,發現了一棵樹,第一次產生了“想要建個房子把它圍起來”的想法。
他沒猶豫,雖然完全沒有木匠和建筑經驗,但好在有熟人的幫助,也成功把自家的店面擴成了一家冂字戶型的酒吧,大樹被環繞起來,就像是原先就長在小院子里一樣。
酒吧被小林崇取名叫“HIDEAWAY(退隱處)”,后來又改名為“ESCAPE(逃離)”。 因為他說,第一次踏進樹屋里面的時候,感覺很平靜。“明明就在大都市里,時間卻好像靜止了一樣。”
自那以后,小林崇便開始為了建樹屋而自學建筑知識。
那時候的日本,沒多少人接觸過這種建筑方式,小林崇誤打誤撞成了先鋒領袖。
可無論是那時還是現在,他的樹屋永遠無關“前衛”,只是清新樸素而已,就像是樹自己長出來的一樣。
然而,就是這些并不算華麗的樹屋,為無數人帶去過希望與治愈。
2009年,九州鹿兒島的一位老奶奶拜托小林崇建造一幢樹屋。
老人家住在鄉下,從小在山林間玩耍著長大,如今子孫后輩們卻全都選擇留在了城市,孫子們喜歡打機多過喜歡自然風光。久而久之,孩子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看望媽媽/奶奶了。
所以她希望能建一幢樹屋,喚起孩子對鄉下的興趣。
小林崇遂了她的愿,挑了樹林外圍最高大的一顆搭起了一幢三層建筑,幫助這一大家子在樹屋團聚。
2011年,日本發生大海嘯。
災難發生4天后,小林崇加入了志愿隊伍去到了受災最嚴重的石卷市救災。在那里他親眼目睹了失去家園的人們和失去親人的孩子、父母的悲傷與痛苦。
3年后,他接受了公益團隊提出的東松島海嘯復興計劃,決定在小土坡上為當地孩子建一個木制教室。
根據他的方案設計,木材被層層堆砌,一路往上延伸。
根據形象,這幢樹屋最后被取名為“樹龍”,因為所有參與建設的人都希望孩子們能像龍一樣,重生后仍能騰飛,經歷磨難仍能積極面對。
2012年,小林崇在北海道建造了日本第一個無障礙樹屋,服務的對象,是擁有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們。
他們常年受病痛所累,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人間煙火,甚至只能家和醫院兩頭跑。
于是有人找到了小林崇,希望能建造一間樹屋,讓孩子們有機會看看外面的世界,過上一段快樂的時光。
“哪怕一生只有一次也好。”
于是小林崇搭建了一幢屋頂尖尖的“魔法屋”。
這樣的屋頂別有用處——哪怕是冬天下雪,房子也不會被積雪壓垮,孩子們隨時想來就來。大門也是經過特意設計,無門檻,并且由一條水平橋連接到小坡上,這樣坐輪椅的孩子便也能順利出入。
他還為東伊豆町的保育園設計過一幢小巧可愛的建筑。
彎曲的扶梯,像是自帶魔法。
攀著樹木“生長”的樹屋,跟孩子在繪本故事書里看到的秘密基地一模一樣。
除了替老人、孩子們圓夢,小林崇也愛幫大朋友們夢回純真年代。
日本最大的樹屋建筑“Kusukusu(嘻嘻)”,就出自小林崇之手。
沿著小道走進來,不知道的還以為進入了宮崎駿的動畫世界。
龐大的鋼鐵支架為行人支撐出了一個小型游樂區:36米的步道、咖啡休閑區和頂端的小茶室,只為了不傷到底下擁有300年樹齡的樟腦樹。所有人都能在這里輕松愜意地享受忙里偷閑的時光。
有了童趣,適當地,還能加點禪意。
置身在那須雨林中的茶樹屋,像懸浮在半空中。樹枝從它體內奪窗而出,肆意生長,旁邊一條溪流緩緩流淌。
樹屋里外所有的材料都來自附近的土地,還帶著自然的氣息。人坐在里面,就像被自然包裹,然后你靜靜地聽溪水潺潺,聽雨水打在樹葉上,透過窗戶觀察一切。
這都是在繁忙都市中享受不到的悠然。
“在生活里我們會有很多事要忙,有很多煩惱,但是進入樹屋,靜靜地待一會,就會忘記這些煩心事,回歸最真實的自己。”
堅持著這份信念,小林崇才會一做20多年。
時光荏苒,小林崇已從昔日迷茫的30+青年,變成了如今世界各地都有他的建筑,人們嘴里親切可靠的“樹屋大叔”。
會在開工前花心思研究枝葉走向,從而設計和調整樹屋結構;動土前要“敬樹神”;實在不得已要鋸掉樹枝,都會給切口抹上防菌、防水、防蛀的藥膏,儼然半個“樹木醫生”。
雖然他的作品并不都是精致美麗的,但來找他造夢的都知道,自己看重的從來不是這個。
“真正意義上的樹屋,從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令人心曠神怡的森林大海。”懂我們想要的感覺,這才是大家愛他、愛他的建筑的理由。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Pinterest優選(ID:Pintchina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