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唐·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唐代詩人譚用之在游覽湘江后在《秋宿湘江遇雨》中如此贊美長沙湘江美景。今人再見湘江,如若沒有芙蓉花的影子,恐怕再難有人想起“芙蓉國”這么詩意的別稱了吧!
Photo ? GS Visuals
于是,這個形似芙蓉花的建筑——湖南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在經歷資金和技術等難題一度延誤工期后,終于在2017年8月底建成,對公眾開放。芙蓉國中終于開出了這朵永不凋零的“芙蓉花”,成為長沙的新地標。
Photo ? GS Visuals
后來,這個地標因拍攝了《聲入人心》第一季和第二季而進入大眾的視野,到梅溪湖大劇院看一次自己的愛豆,順帶看一次梅溪湖的燈光秀,怕不僅僅是每個梅溪湖女孩的夙愿,更是每個愛美之人向往的生活吧!今天,就跟隨本文,從外到內把愛豆走過的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看個明明白白!
Photo ? 新浪微博@湖南衛視聲入人心
亮點大揭秘:7年+28億=?
Photo ? GS Visuals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總投資28億,項目包括1800座位的大劇院、500座位的多功能小劇場和藝術博物館,總建筑面積12萬多平方米。2011年開始招標,于2012年10月26日開工建設,歷時7年之久,在2017年8月31日完工投入使用,完全按照最高標準來進行燈光和聲學設計的劇院可承接世界一流的大型歌劇、舞劇、交響樂等高雅藝術表演。
Photo ? Zaha Hadid Architects
它由獲得建筑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的伊拉克裔英國人扎哈·哈迪德設計,整個建筑體現出其解構主義的不規則特點和流線型線條,俯瞰猶如一朵朵形態各異的芙蓉花,綻放在梅溪湖畔。 從圖中可看出,該藝術中心分為大劇院、藝術館和小劇場三個單體建筑。話不多說,先跟隨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的效果視頻云游覽一下吧!
效果視頻
在經歷7年時間,并且耗資28億人民幣之后,效果圖中的建筑能否實現,請各位梅溪湖迷在下面這支實拍視頻中一一驗證!
夜幕降臨,當梅溪湖文化中心的燈光亮起,整個建筑像蕩漾在水面上的芙蓉花,泛起層層漣漪。
其實,這個建筑亮的不只有它的燈光,還有這些讓人贊嘆的背后故事。
亮點一:鋼結構復雜度中國第一,超過鳥巢
Photo ? Zaha Hadid Architects
復雜的建筑造型決定了復雜的施工過程。構建如此龐大的建筑體系,綜合成本控制和安全耐用性能考慮,鋼材質是首選。所以構筑一個復雜的鋼架結構,成為梅溪湖文化中心建成的第一步。
奇特的造型使得鋼材的彎曲、鍛造、拼接難度極大。為保證結構造型,不能把鋼結構一節一節運到現場焊接,所以得把鋼構件按照建模數據打造好,從工廠直接運到工地整體吊裝,所以僅20噸以上的鋼構件吊裝就有135次,10噸以上的鋼構件吊裝更是多達上千次,焊縫長度長達7萬多米。為了把“芙蓉花”還原出來,最終耗費鋼材高達2.2萬噸才完成。
因此,此工程被業界評為最難鋼結構工程,施工難度排名全中國第一(鳳凰大廈排名第二、鳥巢排名第三)。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對該建筑授予2015年度“中國鋼結構金獎”。
亮點二:萬余張GRC幕墻片,還原“芙蓉花瓣”造型
GRC(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中文名稱叫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是一種以耐堿玻璃纖維為增強材料、水泥砂漿為基體材料的纖維混凝土復合材料。在梅溪湖文化中心的三個單體建筑中,設計師采用清一色銀白的GRC幕墻板,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GRC幕墻板7.1萬平方米,鋁板的玻璃幕墻近3萬平方米,顏色相似水晶白。墻體立面和屋面渾然一體,打破人們對建筑“墻是墻,頂是頂”的認知。
為追求極致飄逸的“芙蓉花瓣”造型,整個建筑群總共由13884塊不規則曲面GRC幕墻片組成,安裝GRC幕墻板使用的螺栓就多達45萬個,每一塊幕墻片的大小尺寸都不一樣,最大的有15平方米,重達1噸。而且需要從設計、建模、加工到安裝都需要電腦精準計算,一一對應。現場安裝既要考慮到雨水滲漏、風擋、隔音、隔熱等,又要兼顧燈管排線等問題,每塊幕墻片安裝偏差不能超過 2 毫米,同時要留有一定的縫隙。
亮點三:國家級場館燈光鋪設
作為首屈一指的建筑景觀燈光設備供應商,歐司朗照明(OSRAM)曾為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海中心大廈、珠海大劇院、G20峰會照明工程等提供LED設備。項目設計單位此次選用的就是歐司朗線條燈及控制系統。系統通過網絡控制分控,從而通過每個接口控制燈具,使得整個照明系統得到智能、統一的控制,保證呈現整體的、自動化的燈光效果。
秉承著“見光不見燈”的原則,同時延續空間的流動性。在整個12萬平方米的建筑中,設計單位只在衛生間、后勤辦公區以及觀眾廳展廳局部使用了筒射燈,其他區域均由半隱藏式LED燈條間接照明,燈條與建筑線條的重合,再加上光照度的適度,使得夜晚的建筑呈現出鮮明的層次感,把建筑本身的美感進行了放大,同時掩蓋了由于灰暗帶來的瑕疵。
室內頂部和墻壁上特殊的凹槽設計,雖然可以達到“見光不見燈”的效果,但這也為LED燈帶的半隱藏式排線安裝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需要調試燈帶的位置,同時要兼顧燈光效果,保證LED燈帶散發出的光照度被GRC涂層吸收和反射、折射的量達到合適的限度,保證光照度的同時,還要兼顧建筑和光照的美感。
令人驚艷的是,在大劇院觀眾廳內部,設計單位將燈光設計得就像流星雨一樣,燈條環繞川流于整個空間中,順應著觀眾的人流動線,從天花板到地面,周而復始。并且燈光隨著舞臺需要進行明暗、流動速度的變化,將空間藝術發揮得柔美動人,也將觀眾成功帶入到舞臺中的情感共鳴中來,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和享受舞臺上散發的魅力。
在LED照明設備融入建筑,滿足建筑的美學需求和功能需求的同時,再加上引入自然光,整個劇院還能夠保證最大限度的節能減排,這更賦予了這個建筑一絲人文環保的色彩,讓人好感度倍增。
該項目由上海碧甫照明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深圳市凱銘電氣照明有限公司承建,后來兩個單位還分別申報了行業獎項:2018“白玉蘭”照明獎和2018“阿拉丁神燈”獎(阿拉丁神燈獎被譽為照明界的奧斯卡)。
亮點四:世界級標準聲學設計
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是一個設計標準為容納1800人的綜合性劇院,其中演出大型歌劇、舞劇為主,需要滿足國內外各類歌劇、舞劇、音樂劇、戲曲、話劇、大型交響樂、大型歌舞等大型舞臺類演出的使用要求。
不同的演出對聲場有不同的建設要求,而建筑不規則性導致聲場建設的困難重重,加上隱藏式燈槽設計,對聲音的反射、吸收、折射角等都有影響,甚至觀眾座位吸音程度、舞臺地板材料、龍骨間隙、控制臺的機箱設備散熱風扇振動等等都會對這個綜合性的劇場音響效果帶來影響。通過電腦建模計算、實地數據測量調試,發現在觀眾池座后部會形成聲聚焦(圖中藍線交點密集區域),也就是觀眾池座聲音分部不均勻,嚴重影響該區域觀眾聽覺體驗。
在對頂部、側面墻體調整角度并增加反聲罩之后,很好地解決了聲聚焦的問題,觀眾池座的聲音分布更加均勻(下圖紅線傳播方向即為聲音反射折射方向)。
大劇院分三層觀眾區,為了保證劇院的裝修風格,大劇院預留了揚聲器系統的安裝位置,所有揚聲器都必須隱藏在透聲布后面。
在原有預留位置設備安裝的限制下,作為項目舞臺音響系統咨詢方,德國昆克劇院工程咨詢公司(Kunkel Consulting International GmbH)在項目伊始就提出了極高的設計要求。使用最高規格的的音響交換設備和噪聲消除、振動控制設備,無論演出團體自帶的是5.1、7.1還是20.2的多軌通道音源,通過劇院音響設備的調試接配,都能實現所需要的效果。
扎哈·哈迪德在中國
《魯豫有約》專訪扎哈哈迪德
也許你沒有聽過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但是你一定見過她在中國留下的那些建筑,作為建筑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史上唯一一個獲獎的女性建筑師,她因為性別、種族和天馬行空的想象飽受爭議,也正因為這個,她以一個婦人之軀,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筑經典。
南京青奧中心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大廈
澳門Morpheus酒店
廣州大劇院
北京望京SOHO
北京麗澤SOHO
北京銀河SOHO
上海凌空SOHO
成都當代藝術中心(在建)
鄭州中部國際設計中心(在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建)
臺北Symbiotic別墅(在建)
臺灣淡江大橋
香港香奈爾流動藝術展覽廳
據悉,2020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原先也是按照扎哈的方案來建設,但工程還未開始,日本政府就以價格昂貴、建筑太高、與周圍景觀不和諧等理由單方面取消扎哈的設計權,重新競標。為此,扎哈團隊重新按照要求修改方案,但還是沒有得到日本官方的采納,轉而采納了日本設計師隈研吾的方案。這里給出扎哈方案和隈研吾方案,眾看官細細品味。
扎哈方案
隈研吾方案
事實上,扎哈因為性別和種族,她在別國的設計方案實施幾度困難重重,但她還是憑借實力征服各個業主,為我們帶來了一座座經典建筑。遺憾的是,這位建筑巨匠于2016年3月31日因心臟病突發,在邁阿密醫院與世長辭,享年66歲。有人說,在這個全是男性建筑師的世界中,不認輸的扎哈在全球范圍內建起了自己設計的建筑,除了天堂……
Zaha Hadid(1950——2016)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