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營銷,應該反脆弱
今天聊聊內容營銷,通俗點說就是自媒體應該如何接廣告。
承蒙各位抬愛,我在營銷行業,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KOL,我也不羞于承認,肯定還是要接廣告的,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接廣告能夠反脆弱,意思就是讀者與品牌都喜歡的廣告。一點小小心得,向各位匯報。
據我觀察,目前在行業內,粉絲喜愛與品牌喜愛,兩者就像魚與熊掌,幾乎不可兼得。
要么廣告植入很少,粉絲可以直接跳過接著看內容,要么廣告很硬,影響了內容品質。
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自媒體與營銷人,我最近結合我的思考,與行業前沿的內容媒體聊了一下,粉絲們幾乎渴望他們多接點廣告,而品牌方們排隊與他們合作,他們甚至直接扶持新品牌出道,他們怎么做到的?一并解讀。
接下來,我的思考,加前沿案例,希望能夠提升內容營銷的效率,以下:
內容營銷走向流量紅海
先說問題,我一直覺得現在整個內容營銷是病態的,KOL與品牌之間是對立的,不是店大欺客,就是客大欺店,很少有雙方都滿意的情況,除非KOL全是假數據,改到甲方滿意為止。
大多數有態度的KOL或內容媒體,幾乎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接廣告,生怕粉絲知道自己這是在做廣告,廣告植入盡量減少,幾乎等于在內容里口播一下廣告。大多非常克制,抱著既當又立的心態接廣告。
業內某報價超過百萬的內容媒體,接廣告的套路已經很成熟了,前面寫一篇有趣的內容,文章最后來個神轉折,然后生硬的放進一條毫不相關廣告。對此粉絲們紛紛留言,這個廣告好硬,簡直是神轉折,小編太有才了,大家沉醉于小編的才華與神轉折,對于廣告是什么,不重要的。
作為甲方立場的營銷人,我旗幟鮮明的反對這種神轉折廣告,關鍵報價還很高。收著內容營銷的錢,做著赤裸裸的貼片廣告。以為是賣內容,實際是賣流量。
內容營銷喊了很多年,絕大多數內容媒體做的根本不是內容營銷。“內容營銷”是一個詞,是內容加營銷,是1+1大于等于2的效果,而現狀是內容與營銷,內容是內容,廣告是廣告,1+1小于1。
這個方式一定是脆弱的,不可持續的。
對于品牌,等于在新媒體上投放傳統廣告;對于讀者,到廣告階段選擇直接跳過;對于KOL,這種廣告接多了也傷害粉絲。品牌,KOL,讀者三方都很擰巴。
甲方會越來越清醒,貼片廣告式的內容營銷,越來越不會被買單。所以我們必須要思考,如何打破局面,如何更好的服務品牌與粉絲,形成反脆弱的雙贏,真正進化到內容營銷。
上周去見了丁香醫生的朋友,作為在健康領域深耕的機構媒體,他們不止內容做的好,對內容營銷的理解已經非常超前,且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內容營銷下半場的策略,接下來希望以我淺薄的理解,向大家解讀丁香醫生的內容營銷策略,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丁香醫生,開創健康營銷
市場上的內容媒體,能做到有品牌與營銷意識的屈指可數。大多數只當自己是媒體,只要有足夠好的內容與流量,品牌會找上來做廣告投放。
當大多數人在想著如何賣流量時,丁香醫生已經開始做營銷了。做營銷的意思是,與品牌共創內容,幫品牌解決問題,不僅僅是做曝光或者導流,是以自身勢能解決品牌問題。
接下來我們聊聊丁香醫生是如何做內容營銷的,可以分為一個方向三個角色,希望內容媒體們看完之后可以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一個方向是健康營銷,三個角色是媒體角色,營銷角色,品牌角色。接下來一一解讀。
健康營銷
我最經常看到的“健康營銷”,是在某些垃圾流量號里,前面一堆恐怖圖片,最后給你一個神器一鍵解決,與電線桿子小廣告并不差別,這種套路下基本是假冒偽劣產品,但依然有人樂此不彼的相信。
可信任權威的健康營銷,已經是非常迫切的需求,比如健康食品,健康家居,健康個護,運動健身,保健品等等,女性在使用化妝品時開始查看化學成分,人們在日常飲食中開始關注脂肪酸,生酮,甚至碳水化合物的質量。
當代新中產追求質量,追求品質與格調,但最根本的是追求健康,已經成為基礎需求。健康消費的本質是安全感消費,丁香醫生的背后是幾千人的醫生團隊,每條內容,每個產品都由專業醫生科學審查,確保輸出內容是可信任的。
健康營銷的合作品牌篩查機制,分為紅黃綠三個顏色,紅色代表產品有害健康,或者無效與夸大宣傳,此類產品直接進入黑名單永不合作。黃色代表產品功效在學術層面存在爭議,擱置合作或解決爭議。只有綠色代表產品是健康的,是醫生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可以進行健康營銷合作。
媒體角色
簡單說一下媒體角色,大多成功的內容媒體,都有很明確的媒體角色。媒體角色是針對用戶的定位,你要很清楚自己的內容定位是什么,在哪個細分品類里,為用戶提供怎樣的價值,用戶為什么要關注你。
比如虎嗅,36氪提供互聯網深度內容,吳曉波提供財經知識,新世相為城市青年提供深夜安慰,楊不壞提供營銷方法與策略解讀。
比如丁香醫生的內容定位:一群有溫度,有知識,有態度的醫生們,和他們倡導的生活方式。在大健康領域為普通用戶提供健康知識與健康消費。
營銷角色
幾乎所有的內容媒體,都沒有考慮過營銷角色,就像文章開頭講的,大家都是在賣流量,做好內容,有了流量,直接上貼片廣告,還是傳統媒體的投放套路,不是內容營銷。
營銷角色針對品牌,能為品牌提供什么價值,為品牌解決什么問題。
這是接下來每個內容媒體都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丁香醫生的媒體角色是可信任的健康品牌,因為背后有數千人的醫生支持。所以營銷角色是,能夠為品牌進行健康背書,能夠縮短品牌與用戶之間的信任距離,丁香醫生成為品牌打造健康安全的重要路徑。
權威背書加上3500萬的用戶體量,這對于品牌來說是非常大的價值,甚至是不可替代價值。
品牌角色
品牌角色是甲方品牌的角色,我們去做內容營銷,甲方品牌處在什么角色?是文章末尾的露出,是次條的硬廣推薦,還是基于相關性的深度共創?
內容營銷應該基于營銷角色梳理出品牌角色,為品牌提供什么樣的內容,在內容中品牌的角色是什么。丁香醫生為品牌提供健康營銷,縮短品牌與用戶之間的信任距離,達成這個目的應該生產什么內容,總不能仗著用戶信任就直接讓用戶買吧。
比如與戴森合作,訴求是為戴森塑造健康家居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形象,強化戴森產品除螨,除菌,凈化等性能,通過科普文章,趣味視頻,UGC內容,PGC內容與調研等多形式整合營銷,以丁香醫生的權威背書,全方位為戴森打造健康品牌形象。
比如與非秘衛生棉條,在知乎共同打造品類教育,在丁香醫生的回答上線一天后,衛生棉條的知乎指數徒增至平時的370倍,知乎日報主動收錄,非秘品牌知名度30天環比增幅1123.29%,創歷史新高。
總結一下就是,梳理清楚內容營銷方向,向用戶輸出媒體角色,向品牌輸出營銷角色,然后與品牌共創營銷內容輸出給用戶。能想明白這幾點,內容營銷做的不會差。
創造反脆弱的品牌內容
我們基于以上的分析,梳理一下應該出品什么標準的內容。
今年讀《反脆弱》這本書收獲最大,反脆弱理論用在內容營銷上,就是廣告接的越多,粉絲漲的越快,流量越大,這個說起來很不現實,但我覺得是有機會的。
基于兩個基礎,一是把廣告做成內容,二是廣告對粉絲有獨特價值。能達成這兩個基礎要求,大概率能做成反脆弱的內容營銷。
如何實現,基于上文策略與角色的劃分,比如丁香醫生做健康營銷,推薦大眾使用除螨儀,沖牙器,衛生棉條等,這些本身就是醫生們所倡導的生活方式。
這些健康產品的推廣與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國民健康水平。于公于私都是好事,品牌與用戶都受益,這就是反脆弱的內容營銷。
如果把內容營銷做成這樣,用戶還會在乎是不是廣告,有沒有收錢,會不會被利用嗎?我作為丁香的用戶,希望他們多接廣告,多推薦健康產品,因為他們背后有嚴苛的審查機制,不會推薦不好的產品。丁香醫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引領中國的健康消費,是功德一件。
我們必須承認,現在大環境確實不好,品牌方的錢不好賺了,市場預算開始削減,賣流量的價值不高了。不管是媒體還是KOL,都要思考如何破局轉變,做真正的內容營銷,而不是貼片廣告投放。
建議大家做一下策略梳理,向用戶提供什么內容價值,媒體角色是什么?
對品牌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品牌問題,營銷角色是什么?
在內容營銷中品牌的角色是什么,能共創怎樣的營銷內容?
最后要有內容營銷定位,是健康營銷,價值觀營銷,品牌定調還是直接賣貨?梳理清楚,有所為有所不為。
祝大家,坦坦蕩蕩做廣告。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