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的,開心就好,娛樂熱點不需要入戲太深
這一波一波的衍生和變化,是否表明:很多時候,娛樂文化語境下,大眾并不樂于具有偵探思維,而是習慣于對一些“看到的”東西直接作出反應,或者是大家所說的,并不是特別在意真相。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個的變化和反轉,只要“合乎情理”。
黃曉明火了。
作為《中餐廳》第三季的店長,黃曉明被廣大網友群懟了。
為什么呢?網上流傳這樣一個剪輯視頻:
剪輯視頻中的黃曉明
怎么樣?看完什么感受?
整個視頻中黃曉明的“聽我的!”“聽我的!”“聽我的!”集中出現,伴隨著林大廚的無奈,楊紫王俊凱疑惑的表情,還有秦海璐的妥協:“聽你,聽,都聽你的,買!”,讓人覺得黃曉明怎么這么煩?
點開評論,網友們的態度也是一面倒的反感:“你再動口,我就要動手了!”
也正因為這些,黃曉明被大家一致鑒定為中年王子病。與此同時,大家開始扒他的各種料來驗證這個觀點。
比如,被趙薇懟,大家開始被趙薇的遠見與謀略圈粉。
一度懷疑,黃曉明是在那個時候,跟趙薇學會“店長都是對的!”這個管理理念。
而且黃曉明作為一直槽點不斷的人物,曾經被調侃的英文“鬧太套”,表演“學貓叫”,一下子都被扒出來了。
但大家沒想到的是,黃曉明對中年王子病的評價是這樣理解的:
“我覺得這(叫我中年王子病這件事)還挺逗的!但我覺得是好事啊!擺脫了油膩嘛!”
網友:“擺脫了油膩?”(麻煩你清醒一點!)
還有網友表示,黃曉明不僅對鍵盤打字有些生疏,對“中年王子病”的認知似乎也有些偏差。(果然,王子都是不接觸這些的~)
這強大的自信似乎讓我們想起了身邊的一些人:
我們和他的關系親密中透著無奈。
既然對改變他們的行為無能為力,大家思維一轉,那我們只有加強自身的技能了。從此,大家都學學“黃氏自信”的說法在江湖上傳開。
風靡網絡的"黃氏自信"
首先總結出經典“明言明語”。
表情包即刻登場。
甚至有人整理出來了一個“黃曉明最愛的音樂”歌單:
除了把黃曉明當做日常快樂源泉,
編段子,
還可以硬性表白,
懟天懟地,
懟杠精。
其中被大家調侃最多的就是,用明言明語來懟港獨,現在的香港就是黃氏自信的用武之地啊。
嗯,不講道理就應該去對付不講道理,以毒攻毒~
并且有人真的這么做了:
明言明語也太有趣了吧!真是把我們的態度與自信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黃曉明式娛樂火了。
大家原本與演員的針鋒相對的狀態也開始轉向,指責被淡化,變成了調侃和搞笑。這個梗不僅成為了大家發泄情緒的出口,甚至在溝通中扮演著社交貨幣的角色,仿佛發展出來了一種“黃曉明式亞文化”。
而且在話題不斷發酵的同時,綜藝節目《中餐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激發了很多人去節目里一探究竟的欲望。
綜藝里的黃曉明
但是當你看了節目,你會發現節目里的黃曉明沒有剪輯的那么糟糕啊。如果把他的話還原到當時的情景中,好像也還能夠接受。
也許你會覺得,黃曉明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交流方式情商太低,講的木頭人土味情話讓人尷尬不已。在管理上和稀泥,一直松口“買買買”,遇到問題一直要求“聽我的!”,他的建議往往都不是最正確的,能力不足卻霸道有余。
但好像我們也能看見黃曉明一直在做事情,并且也有在默默調整改變(比如,接受大家的意見把套餐取消),吸納別人的建議。除了剛開業時的混亂與焦躁,餐廳也似乎在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他其實沒壞心,就是有點太憨憨的,做事情拎不清。
雖然不是一個特別出色的領導,能力抵不過他的自信,而且有些做法(拿手指人的態度)看起來真的會讓大家覺得不禮貌,但在觀看節目中,你之前看剪輯視頻引發的不滿情緒,又好像都能得到消解,他也不至于那么霸道。
盡管這樣,大家對黃曉明的熱議始終在持續——
一次次的質疑與表態
最近的節目里,黃曉明開始向林大廚道歉了。但是網友表示:演員說話的口型對不上,整個過程看起來都奇奇怪怪的。
于是有人大膽猜測:是要重新配音洗白了嗎?
這時候始終不動聲色的黃曉明工作室終于忍不住了,出來表態:“為了洗白進行后期配音修改”的說法,屬于不實信息。
(這鍋背不起~)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節目預告中黃曉明對林大廚說:“你別干了!”的剪輯也被大家所詬病,明明本意是說讓林大廚休息,卻被斷章取義地用來表現人物之間的沖突。慢慢地,除了對黃曉明“霸道總裁”的控訴,“節目組惡意剪輯”的聲量也開始增大……
而對于此,兩方的態度是:
主人公的佛系回應:
主黃曉明在接受采訪時對大家學“明學”這件事表示:
“沒關系,娛樂嘛,我們做的就是娛樂行業,大家覺得開心就挺好的。”
這心態,真是看得開,很曉明!
像是打了個軟太極,沒有店長與營業額的責任在肩上,黃曉明這心態也是一如既往地沒脾氣。
再次拒絕背鍋的節目組:
中餐廳針對惡意剪輯也作出了澄清:
然而網友們也是各執己見。
有支持黃曉明的:
有同情節目組的:
其實,兩方表態都沒問題。
對于黃曉明來說,無論是好的評價還是壞的評價,節目中確實就是他自己,只能說在店長這個位置上,他展現給大家的某些舉措不太討喜。
而對于《中餐廳》來說,綜藝節目本就傾向于選擇比較有戲的人物制造看點,同時,以深化角色特點的目標來進行一些環節設置或剪輯操作,也無可厚非,只要是把握一個度就行。到目前為止,小編是完整看過四期節目的,單從綜藝內容上來看,小編個人認為,節目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惡意引導,包括預告中“你別干了”的斷章取義,也是綜藝乃至電視劇非常常見的操作。
那我們就好奇,他們被推上風口浪尖,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罪魁禍首”是?
其實我們仔細想一想,話題真正在熱搜上爆發的點來自于網上的黃曉明cut,真正在剪輯上”有問題“的其實是這段網友的剪輯視頻。
整個視頻都在不斷地重復“聽我的!”“聽我的!”,黃曉明的獨斷中摻和著大家尷尬的表情,整個氛圍中充斥不友好與沖突感。語言抽離了當時的環境,全部集中聚焦在一個“霸道獨裁”的形象塑造上面,這正是剪輯者想要讓大家看到的內容,也是點爆黃曉明的那個雷。
也正是這種集中放大的負面宣傳觸發了大家的反感情緒。被刻意截取出來的黃曉明式處事方法,剛好與很多人生活遇到的狀況產生了共鳴,從而不斷地被網友娛樂加工,作為調侃再次投之于生活,事情就這樣在爆發性地擴大后,不斷發酵,后勁十足。
所以,當我們暫且放下對“黃氏自信”執念,冷靜下來看一看,這次對黃曉明的“聲討”與調侃,本質上是大眾自我情緒紓解與表達的過程,是“黃曉明內容”被大家消費的一場大戲。
從聯想到身邊遇到的明式霸道er,從而激烈討伐黃曉明,再到后來反拿“明人明言”來懟一些平時拿著沒辦法的人,從而表示激爽和暗自贊許。這一波一波的衍生和變化,是否表明:很多時候,娛樂文化語境下,大眾并不樂于具有偵探思維,而是習慣于對一些“看到的”東西直接作出反應,或者是大家所說的,并不是特別在意真相。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個的變化和反轉,只要“合乎情理”。
聽我的,都別入戲太深,開心就好。這個問題不需要討論,都聽我的。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