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考拉終被棄?丁磊豪言后的「斷舍離」
作者:韓大鵬、張澤宇,來源:新浪科技
原標題:深擊 | 網易考拉終被棄?丁磊豪言后的「斷舍離」
網易考拉,這個相對小眾的跨境電商平臺一夜之間成為焦點。
據《晚點LatePost》報道,阿里方面正在洽談收購網易考拉,目前談判結果基本確定,正在討論具體細節,收購價格在幾十億美元。對于該消息,阿里巴巴和網易考拉均回應“不予置評”。
但是,無風不起浪。
電商江湖的競爭尤為激烈,這一被丁磊視為“可再造一個網易”的業務,面臨著營收增速放緩、毛利率下降、售假等諸多問題。
“賣身”也許是一條出路。若阿里借機收購,跨境電商格局又將走向何方?
一、豪言與現實
回想2016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丁磊在演講中放出豪言:希望未來三到五年,網易考拉海購可以在市場上達到500億到1000億的規模,在電商領域再造一個網易。
如今三年已過,網易電商業務的毛利率一度低至4.5%,并在今年年初進行了結構優化調整。在規模不斷增加的同時,一些隱患不斷浮現:近兩年,網易考拉相繼被用戶及中消協投訴、點名,質疑其銷售假貨,考拉雖自證清白,但仍對品牌形象產生不可逆的傷害。
對于一貫追求品質的丁磊來說,顯然不允許出現“瑕疵”。他已悄悄從舞臺中央轉向幕后,淡出視野。
新浪科技發現,原本在網易考拉頁面中的丁磊肖像已全部被悄然撤下,取而代之的是考拉CEO張蕾的肖像。此外,丁磊在無數簽約時的承諾,言語亦被修改。
在今年6.18電商促銷期間,與日活躍用戶規模達千萬級別、甚至億級別的阿里、拼多多、京東等平臺相比,網易考拉的日活用戶規模還不足200萬。
日活相差數倍、領域相對單一……種種跡象注定了網易考拉在江湖中無法占有統治地位。人們不禁懷疑,“再造一個網易”的豪言,真能實現嗎?
二、拖后腿?
或許,豪言只是豪言。何時能回本才是關鍵。
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財報,網易電商收入站上了歷史最高點,達到66.79億元,但是,4.5%的利潤率也引發諸多質疑。有分析指出,“這幾乎就是賣一單虧一單,毫無利潤可言。”
網易嚴選CEO柳曉剛當時坦言,嚴選的毛利率要遠高于4.5%,“每一單都有利潤”。
這句話或許意味著,利潤率低不能怪嚴選,是考拉在“拖后腿”。
實際上,從體量來看,主打跨境電商的考拉比自營生活電商嚴選要大得多,前者將直接影響整體網易電商的業務表現。
今年二季度,網易電商的毛利率已回升至10.9%。
雖然重回穩定區間,但對比公司整體業務情況來說,該毛利率仍在拉低平均值。
尋求資本運作,往往是逃離困境的關鍵一步。
今年2月,網易被曝計劃合并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但雙方一直沒有談攏,最終收購未果。
此外,網易方面也一直對外部資本持開放態度。早在2017年網易Q3電話會議中,網易CFO楊昭烜就曾表示:
“我們對電商業務引入外部戰略投資持開放的態度,對任何戰略合作伙伴都持歡迎的態度,尤其是在商業層面。我們會在時機合適時考慮引入外部戰略投資人”。
三、要獨大?
有分析人士告訴新浪科技,從整體來看,網易考拉仍然處于需要大力投入、不斷燒錢的階段,“若將其出售給阿里,網易電商則無需再憂愁海外供應鏈體系,能更加集中資源打造自營電商,提高自身賺錢效率”。
從阿里的角度看,它真的需要網易考拉嗎?
實際上,跨境電商一直是阿里的重點布局。早在2014年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時任阿里集團COO的張勇(現任CEO)就表示,跨境電商布局一定要秉承開放合作的態度,“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把整個產業鏈全部做完,只有合作才能帶來更大的機會”。
經過多年打拼,阿里的天貓國際業務在中國跨境電商中占有一席之地。
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2019第一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該季度天貓國際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32.3%;網易考拉排名第二,份額為24.8%。
另一則報告來自艾媒咨詢。據該機構統計,2019年上半年,網易考拉以27.7%的市場份額排名首位;天貓國際以25.1%位居次席。
雖然排名存在差異,但兩組數據均表明:兩者之間尚無明顯差距,若雙方“合體”,合計份額均已超出50%,足以占據半壁江山。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分析人士指出,若阿里收購網易考拉,至少存在三點優勢:
第一,阿里可保證自己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統治地位,徹底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第二,依靠完善的供應鏈物流體系,市場優勢還將擴大;
第三,雙方的價格戰也將隨之“消失”,可進一步增大利潤空間。
四、新格局?
兩者若真“合并”,也將帶來全行業的洗牌。
該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市場份額來看,跨境領域競爭的主線基本為兩條:一條是“兩超”(天貓國際和網易考拉)之間的交鋒,另一條則是“多強”(唯品會、小紅書等)的相互廝殺。
“收購是資本層面的事兒,考慮未來怎樣整合才是關鍵”,該人士表示,“兩超”的規模不同、模式不同、選品思路也截然不同。
首先是模式。天貓國際以開放平臺為主,如今正在加大自營布局;而網易考拉本身就以自營模式為主,雖然也持開放態度但門檻相對較高。
其次是線下。天貓國際在未來將重點布局新試點城市,但未公布開店計劃及模式;而網易考拉采用加盟方式布局。
再次是倉儲。天貓國際要在3年內達到20個保稅倉及10個海外倉;網易考拉也計劃設立西北運營中心,輻射陜西、甘肅等西北五省。
“之前雙方都在戰略卡位,借助不同模式占領市場”,該人士認為,假若兩者合并,就必須加速模式的融合,必須打通供應鏈體系,還要對線下和倉儲統一協調部署,同時要做到精細化運營,“過程肯定會十分繁瑣,預計得磨合至少兩年時間”。
五、有爭搶?
覬覦網易考拉者,可能不止阿里一家。
據《晚點LatePost》報道,拼多多也對收購考拉有意向,“可能基于引入外部更有信服力的平臺商品,能提升拼多多正品保障和品牌說服力”。
不過,新浪科技從拼多多內部人士處獲悉,該消息的可信度較低,“幾個核心部門都沒做過這件事,不知哪里來的傳言”。
此前新浪科技曾分析,拼多多被視為電商“第三極”,占據下沉市場同時走品牌升級之路。阿里則主要在天貓和聚劃算上分別阻擊拼多多,前者圍繞一二線與大品牌、高質量相掛鉤,意在堵住對方品牌升級,后者則主攻三線以下,意在搶占下沉“大本營”。
但在跨境電商領域,拼多多尚無太大起色。在2018年進博會上,拼多多曾表示,3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但這一體量,仍與天貓國際存在著不小差距。
所以,“未雨綢繆”式的發力跨境電商,恐怕不是現階段拼多多的發力重點。
六、結語
根據相關報告,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0.8萬億。在近9000萬消費者的參與下,一個新十萬億市場即將誕生。
當下,跨境電商的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如何合規運營成為關鍵。這對供應鏈體系尙不成熟的中小電商而言無異于一場“大考”。對頭部玩家來說,如何借著政策紅利吸引更多用戶,如何通過合作并購構建壁壘,如何借機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才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新浪科技(公眾號ID:techsin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