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爆冷藝術紀錄片《奇趣美術館》,中二到讓人忍俊不禁
首發:樹華美術
原標題:超高分!這部爆冷藝術紀錄片《奇趣美術館》,中二到讓人忍俊不禁
作為熱愛畫畫的美術er
經常需要閱讀枯燥無味的藝術史
當然能鑒賞到名畫是最好不過了
有時候真的覺得
藝術就像“高嶺之花”不可觸摸
不過最近有一部法國藝術科普片卻反其道而行
幽默的故事情節+魔性的bgm
讓樹小花熬夜刷片停不下來
真應了網友們的評論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奇趣美術館》
只看這個封面就感覺很奇葩吧,有多“奇葩”呢?
譬如這樣的——
蒙娜麗莎整天被眾多人圍觀到了晚上
終于可以歇一口氣不用再“假笑”了
即使是同一個紅衣主教
在被畫框封鎖的日子里
他們還會互相拌嘴解悶
看慣了凝固的名畫
突然活過來的這些人物是不是有點“中二”?
目前《奇趣美術館》播出第一季
每集內容只有2分鐘,短小精悍
適合碎片時間享用
里面共介紹了十幅畫
每幅畫分三集開啟腦洞模式進行介紹
由法國著名喜劇演員化身畫中人物
高度還原了世界名畫的場景和人物造型
展現名畫背后的奇聞異事
解答觀眾的日常“吐槽”
為了不劇透太多
樹小花就先重點介紹前面幾幅名畫
01
第一幅
《美國哥特式》
想必很多見過這幅畫的人
都和小花一樣有深深的困惑:
為什么他們看上去如此嚴肅?
就連女主角都忍不住吐槽,
“我真是受夠了你整天板著臉!”
可是我們的男主角可委屈了呢~
“我沒板著臉,他們就是這么畫的我。”
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勞動的農民,
代表的是艱辛的生活。
因為大家熟知的美國經濟危機
那會兒經濟困難
只好板著臉過日子
所以就有著這樣一幅畫作
而男主角手上的叉代表著農民階級的身份
也正是象征著要捍衛自己的權利和生活
在“吐槽”聲中不經意地get到畫作的內涵
也就只有這部神片能做到啦~
02
另外一部就是萬眾期待的
《蒙娜麗莎》
在《奇趣美術館》中
蒙娜麗莎是操著一口意大利式法語的名姝
貴為“盧浮宮一姐”的她
其實私底下也是一個怕孤獨的女子
麗莎忍受不住游客過后的寂寥
想加入達芬奇《最后的晚餐》里吃豐盛的大餐
而且她覺得十四個人一起多熱鬧啊
反正來來去去都還是達芬奇蜀黍的畫
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嗯,聽起來還合情合理的)
不過這么看似合理的建議
也沒被經紀人“審批”通過
因為……
《最后的晚餐》在米蘭,
而《蒙娜麗莎》在巴黎,
我滴乖乖,這是要跨國吖,
理由:跨境手續太多無法移民。
于是她威脅經紀人說要罷工,
(這可不是法國的“傳統”么)
可惜啊,最后還是被實力勸退。
(好氣哦,但是還是要保持“微笑”!)
哈哈哈哈哈,這不是我們的日常嗎?
當然啦,以上僅僅是本片部分名畫“吐槽”
小短片中還有夾帶著藝術“私貨”
03
譬如這幅印象派莫奈的
《溫室里》
畫中男女主人公對話過程中
一句話帶出了印象派的風格特點——
捕捉瞬間
就像照片一樣
04
安德烈德蘭的原作
《哈勒昆和皮埃羅》
雖然好基友日常吵吵鬧鬧
但也無形給我們科普了野獸派的特點
野獸派不是聞起來像野獸
而是從法語與野獸一樣的詞“黃褐色”而來
指的是野獸派在色彩上有著大膽而熱情的風格
顏色之間互不混合、沒有漸變、沒有交錯
這樣的科普方式
是不是特別有趣呢?
這么好玩的科普小短片
難怪有這么多網友傾情推薦
真·寶藏小短片
真是個上頭的科普小片
表示想看第二季
還有人說像是霍格沃茨里會動的畫像
2分鐘一集的小短片
無需花費很長時間也能了解西方藝術史
趁著暑假和休息時間也可以刷起來啦!
最后樹小花給大家指路一下每集的名畫名稱,看完回來記得把這個推文分享給好朋友喲~
1~3集《美國式哥特》
4~6集《哈勒昆和皮埃羅》
7~9集《溫室里》
10~12集《德加與伊瓦利特斯·德瓦萊何納》
13~15集《方塊A的作弊者》
16~18集《鑲木地板刨工》
19~21集《我們共視的難題》
22~24集《蒙娜麗莎》
25~27集《情人III》
28~30集《紅衣教主黎塞留的三肖像》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