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之下,看看這些來自全球的“綠色”產品設計
原標題:垃圾圍城之下,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綠色設計?
從上海到北京以及即將到來的46個試點城市、從英美日韓到抖音、CCTV消費主張,“垃圾分類”已然開始深入人心;雖然我們還是會“談圾色變”,但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才能進行更高效的垃圾分類”。
但實際問題顯然不是我們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就能討論出來的,但這也不代表我們身在上海、北京之外就只能“袖手旁觀”。
至少,我覺得設計師是能夠做點什么的。
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不是作為“媒婆”給每一種垃圾找到最好的“歸宿”,吵著鬧著督促它們嫁人這就完了;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還這座城市、這個國家以及這顆星球“青山綠水”,讓“綠色生活”得以繼續。
享受過科技便利的我們自然是無法回到過去的“田園牧歌”,這就要求我們在追求科技便利的同時要兼顧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環境有些籠統、綠色生活不太實際,但從現在開始進行“綠色設計”卻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何謂綠色設計?
在追求科技、時尚與功能的同時,盡量減少對于資源的浪費、對于環境的破壞,設計出更具“親和價值”的產品。
下面我們就從材料、工藝和設計三個類別一起來探討“綠色設計”的操作性。
1、新材料
既然現有的生產條件滋生了太多垃圾,那么更具環保價值的新材料自然就是第一選擇。
“Cheer Project”通過切碎分離松針的纖維,在天然粘合劑和蠟的幫助下創造了新的應用和可能性,這種豐富且不被需要的材料有機會開發成100%生物基和可生物降解的復合材料。
這是一種通過工藝,設計和工程的“完美”融合,在特定環境解決塑料問題的方案。
2、替代材料
雖然近年來數百個主流時尚品牌選擇棄用動物皮草,但皮革在家具、背包和服裝等產業中依然是一種不可替代的材質。
Furf設計工作室在最近的?秋季?系列座椅設計中使用了一種用植物葉子制作的皮革:制作過程中不與任何纖維、聚合物和化學品混合,既維持了葉子原本肌理的自然美感,同時在光合作用下還能吸收制作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與普通人造皮革相比,葉子皮革不僅環保可降解,并且具有與天然皮革相似的特征和很強的透氣性以及舒適性。
三、象征性材料
由Tokujin Yoshioka設計的東京2020奧運火炬,可謂是一次材料、工藝與設計的完美之作。
火炬取材于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之后創建的臨時住房單元中使用的再生金屬,奧運獎牌也是從全國各地的電子垃圾中獲得的再生金屬。
當然,火炬本身的作用有限,但和櫻花結合在一起使用再生金屬卻爆發出了非凡的象征意義。
四、創新加工
在光澤,啞光,金屬飾面占主導地位的世界中,Burnt Stool的燒焦飾面顯得尤為獨特,它是天然的漸變色。
3D打印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卻一度叫好不叫座;日本設計工作室ReDeStu決定用它來制作醬油碟子,一旦你填滿它就會“獲得”一幅畫。
雖然這種燒焦工藝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場景,但是結合高溫火槍、滴蠟等手段也是有一定的創作空間;至于3D打印的醬油碟子,3D打印決定了產品在結構造型上充滿想象力。
五、組織生長
由BPA Free Silicone制成,Que瓶單次拉動可以將其從8盎司(250毫升)轉變為20盎司(600毫升),可以方便攜帶。
Extendable Flatpack紙床完全由紙制成,采用手風琴式折疊機構,可在需要時使床伸展和折疊,折疊時僅僅100毫米厚。
這種具有“成長性”的產品可以滿足多場景之下的使用需求,雖然它的選擇有限,但每一種選擇都保證了最大的使用空間。
六、個人調制
Cleanyst試圖打破傳統洗發水,沐浴露,洗手液,液體洗滌劑,洗碗液等80%純凈水20%化學品的現狀,用類似于咖啡的制作工藝調配家用護理用品。
Cleanyst甚至可以在混合物中添加精油,以創造特殊的混合物,輕松地制成檸檬味的餐具清潔劑或薰衣草手洗。
雖然Cleanyst無法取代諸如飲料之類的東西,但在衛生間卻可以取代大多數手洗;杜絕衛生間里的塑料垃圾。
七、異體化
由StéphanieMarin設計的Les Angles結構座椅采用100%羊毛面料制成,包括不同功能的不同元素(如靠背,靠墊等);Les Angles可以安排在地板上甚至墻上,讓房間看起來幾乎充滿活力。
由Riccardo Nobilini設計的Fibonacci餐具柜基于斐波那契序列形成不同隔間。
這種異體化設計突破了原有產品的教條主義,或是賦予產品新的定義、或是給它新的秩序;讓單調乏味的產品產生了更多可能。
八、模塊化
Anupria Singh的Quadraopus專為小型公寓而設計,從架子到桌子,甚至是帶扶手的長凳,她可以簡單搭配符合你的基本需求——鞋架,存儲,座椅和桌子。
由Jeongho Ko,Hyoungseop Kim,Heesoo Kim和Youngjik Lee聯合設計的O-Table能夠變形成超過20種的小型或大型裝置;獨特的設計元素讓每一種結構都是那么的引人注目。
這種模塊化設計確定了基本的元素,能夠簡單適配各種結果又或者是搭配其他元素,有著超強的拓展性。
九、多功能
由Freyja Sewell設計的The Hush,可以快速轉變形態獲取安靜和私密的個人空間。
Stéphane Leathead在Designarium設計的飛魚椅Exocet Chair。
這種多功能設計在材料和工藝上幾乎沒什么為人稱道的地方,但在設計上卻相當吸引眼球,有著強烈的外在特征和多形態表現欲。
如果說新材料、替代材料和象征性材料是從設計最基礎的元素材料出發,探索綠色、降解和可回收領域探索了綠色設計的可能性。
那么創新加工、組織生長和個人調制是從工藝角度挖掘新的生產方式,盡量減少污染和浪費,并在此基礎上試圖改變消費者的審美素養是消費習慣。
至于異體化、模塊化和多功能就是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尋求產品在滿足自身功能的前提下延展出更多的可能,讓產品有足夠的使用場景。
雖然后兩者甫看和綠色設計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但它們分別從工藝和設計的角度避免浪費并挖掘更多潛力的想法就是綠色設計。
由此可見,綠色設計不單純只是材料上的“無污染”、也是工藝上的“更恰當”、更是設計上的“多線程”。
那么,綠色設計就可以這樣定義:在產品有限的生命周期內用更少的工業化污染帶來更大的功能使用價值,而這其中的差值就是更“微妙”的創意設計帶來的。
PS: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于@yankodesign @dezeen @設計癖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