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稱橫尾忠則是日本的安迪·沃霍爾?
來源:設計有物
橫尾忠則,被冠以「日本的安迪-沃霍爾」,他善于將日本元素與波普藝術融合他的插畫、海報、唱片封面作品中。
他喜好以擦槍走火的元素和天馬行空的拼貼,體現出日本浮世繪的民俗性和六、七十年代風情。
今年82歲的橫尾忠則よこお ただのり,日本著名現代藝術家
他的作品,簡直是將日本人內在某些不想面對的部分全都暴露出來,讓人憤怒、讓人畏懼,有著一種低俗的色彩,被稱為「無禮的藝術」。
與那種向內部,再向內部一味彎折的狂人的世界不同,一個廣闊的、被嘲笑的世界橫亙在那里,正是這種廣野,把他的作品最終變成了健康的東西,而他狂人般的風格奠定了他藝術先鋒的地位。
1936 年出生于日本兵庫縣的橫尾忠則,在 1960 年代開始活躍于日本一線文藝界,他出演過大島渚的電影,與三島由紀夫成為了精神摯友,加入了寺山修司的實驗戲劇團體,還和筱山紀信一起游歷印度,并同細野晴臣錄制了一張實驗電子專輯。
橫尾忠則加入寺山修司的實驗劇場“天井棧敷”時創作的演出海報
看樣子作為日本視覺藝術界的代表,橫尾忠則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已經確立了他的地位——文藝骨干分子。
橫尾的早期作品受到了迷幻文化的影響
他早期的作品反映出他所受到的 Push Pin Studio 紐約風格的影響之深,尤其是 Milton Glaser 與 Seymour Chwast。但其本人卻認為黑澤明與三島由紀夫才是影響自己最深的人。
三島由紀夫曾經如此評價過他:
恐怖的共通性潛藏在招魂社馬戲奇觀看板色彩的土氣,還有美國波普藝術可口可樂鮮紅容器的色彩之間,引爆我們內在那些自己盡可能不想要看到的情緒。然而在沒有辦法被這鮮明色彩包覆的黑暗深處,似乎暗藏著某種嚴肅。
橫尾先生對于外部世界的關注,讓他的作品不至于變成狂人的藝術。他內在世界強勁的發條在驅動這些即物性的諷刺,并且對世俗進行殘酷的處置。
在那幽暗深處,不是一個不斷退縮轉向內心的瘋狂世界,而是一片遼闊又充滿訕笑的樂土。
橫尾忠則(右)與自己的畫作以及三島由紀夫的合影
1956-66 16th Exhibition Of Japan Advertising Artists Club
1960 年代是日本社會及文化十分重要和獨特的時期。
一方面,在經歷了 1950 年代戰后恢復及朝鮮戰爭帶來的經濟發展契機之后,1964 年東京奧運會成為日本回歸國際大家庭的標志,也是戰后經濟起飛的始點。
另一方面,這種繁榮并不是在正常的境遇下實現,而是始終處在美國核保護傘的陰霾中。戰后日本反現代主義的民族主義情緒抬頭,社會矛盾一觸即發,橫尾忠則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逐漸嶄露頭角。
契合了當時正在興起的日本現代圖像藝術,他的作品既不同于傳統的手繪插圖,又在具有鮮明的設計性和大眾性的同時,體現出強烈的個人特點。
正如日本學者指出的那樣:「橫尾忠則是 21 世紀大眾藝術復興的先驅者,他改變了 20 世紀脫離大眾的美術潮流。」
《idea》雜志收錄了橫尾忠則自2010年以后創作的新作品
他的平面設計作品充滿著浮世繪、拼貼藝術、迷幻主義技巧的交織,以及對當時美日消費至上的社會的描繪和控訴。各種視覺和文本的混搭,讓它們看上去生機勃勃而又品味怪誕。
1963 年,橫尾忠則從朋友手中拿了一個商業廣告的活兒,他負責給著名的朝日啤酒繪畫海報。來自客戶的期望很簡單,一個有些色情意味的女郎,身穿袒露肩膀的和服,手中握著冰涼的啤酒——和我們在居酒屋里看到的昭和時代招貼一樣。
不過橫尾忠則卻有他自己的想法。
起初,他的設計概念起初并沒有被甲方接受,可你猜他是怎么做的?橫尾忠則把朝日啤酒的廣告負責人打了一頓,這頓胖揍之后客戶居然接受了他的創意,沒想到橫尾忠則創作的「小清新」風格大受好評。
橫尾忠則說自己不希望被標簽化,不是因為自己創作過風情畫就一定要把這個符號用到死。這也是他一直受到尊敬的原因,因為今天的橫尾也一直在進化。
當年為朝日啤酒繪畫廣告宣傳畫,左邊是1966年繪制的朝日啤酒廣告,右邊是1968年馬自達汽車的廣告
橫尾忠則的招貼畫無視視覺的傳達性和意象性,完全是他個人意志的表達。
《腰卷之仙》從色彩到樣式都體現出當年浮世繪的民俗性,深受大眾喜愛,甚至到了一旦張貼出來就被人揭走保存的程度。
他的作品大量采用了朝陽、櫻花、海浪等日本式符號,多是暴力、情欲、獵奇等題材。橫尾忠確實深受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的影響,而三島由紀夫也委托橫尾忠則為他的連載文章做插圖,并設計自己參演的歌舞伎劇目海報和攝影集的裝幀等。
1966 A La Maison De M. Civecawa,土方巽舞踏公演海報《加爾梅拉公司》
橫尾忠則的近期作品,左邊這張是卡地亞基金會的展覽海報,右側是美空云雀的紀念演唱會
在學習藝術期間,橫尾忠則的心中有兩位藝術家被他視為偶像,一位是皮卡比亞,另一位是基里科。
皮卡比亞在創作高峰時期,差不多每四年才更換一個創作主題,而在每一個四年周期中,他都保持著重復的創作節奏。而基里科在完成了自己的視覺風格后,開始大量地臨摹經典藝術范本,他的重復是面對自我的挑戰。
橫尾忠則作品中的重疊效果來自皮卡比亞的影響
基里科作品中的建筑行也對橫尾忠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為自由主義者的橫尾忠則,他的視覺系統有著明顯的符號與特質。這就是利用拼貼的方式組合內容,再使用秩序的視覺規則創造形式感,并且加上大膽的狂想讓創作主題刺激觀眾。
太陽旗、少女、幾何圖形、補色對應、海洋、眼睛等等構成了橫尾忠則的拼貼元素
對于眾多研究橫尾忠則設計風格的人而言,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開任何一本他的畫冊,翻看幾百張色彩豐富、線條明亮、內容乖張的作品,然后關上這本書,問自己——你記住了哪張畫嗎?并沒有。
好吧,那么你可以隨便說說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元素嗎?太陽旗、少女、幾何圖形、補色對應、海洋、眼睛、天空、復雜的文字——你無法記住某一個視覺畫面,反而可以說出來自「橫尾忠則宇宙」中的那些元素,這就是拼貼的魅力。
橫尾忠則對于日本元素的使用將他的作品推向了世界
使用拼貼方式創作是橫尾忠則創作的基本原則,也是他確立自己藝術世界觀的基點。
在《idea》雜志中,來自東京工業大學人文研究教育學院的伊藤亞紗教授對橫尾忠則詢問了兩個問題——你如何看待自己使用的拼貼與重復?這種方式是否受到了波普藝術的影響?對此,橫尾忠則給出了如下的答案:
左邊是橫尾忠則為滾石頭樂隊設計的海報,右側是安迪·沃霍爾創作的滾石樂隊專輯封面
我使用經典形象和波普藝術家的想法不太一樣,比如我也把《蒙娜麗莎》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但是我把‘她’看作是一位合適內容畫面的女性形象,不是因為‘她’是蒙娜麗莎。
我也曾經想在畫中畫些玫瑰,而當我路過花店時,看到了很合適畫面的玫瑰花束,于是拍下來,然后拼貼進去。我不去畫了,因為我看到了最合適的影像,我就去使用它。我并不在意它的媒介是怎樣的。
畢加索的重復是主題的重復,安迪·沃霍爾的重復是形式的重復,我的重復是兩者兼備。
1966 Koshimaki-Osen 狀況劇場《腰卷阿仙》海報
1966 Moat
橫尾忠則為自己設計的海報《TADANURI TOKOO》 圖中,手持玫瑰上吊的是橫尾忠則本人,右下角罵人的手勢表達了埋葬過去寄望未來的決心。
在埋葬過去自我的同時也寄望創造未來的自我,這張海報蘊含了這的意義,同時也是我和現代主義設計分道揚鑣的告別宣言。
1965 the dream merchant fairies
1966 6.10
1966 Poetry By Mutsuo Takahashi
1966 Slavor
1966 the aesthetic of the end
1966 充滿未來感和宇宙元素的《The city and desigh,the wonders of on earth》
在橫尾忠則的近作中,拼貼的方式依舊是他最重要的視覺表達方式。譬如他為 Duran Duran 2017 年日本演唱會做的海報使用了傳統的紙本拼貼的方法。
而他在 2012 年紐約 Friedman Benda 畫廊的展覽中,用一個房間展示了上千件使用手撕紙張進行組合的作品,你甚至可以看到紙張側面的白色痕跡。
這樣的拼貼創作留下了很多工作痕跡,同時橫尾也直觀地把創作時的所見與所感,放在了觀眾的眼前。
左邊是Duran Duran貝斯手John Taylor與橫尾忠則在他設計的海報前合影,右邊則是Friedman Benda畫廊舉辦的拼貼展中的作品
1967 年 1 月 1 日,當橫尾忠則與寺山修司創建實驗小劇場「天井棧敷」的時候,他的工作是為劇場制作布景。
這個期間,橫尾忠則大量地在三維空間里創作,當他將太陽旗懸掛在舞臺背景片上的時候,忽然意識到,其實海報設計工作的方式也可以這樣——海報標題就是劇場的帷幕,太陽射線就是劇場的景片,兩側的拼貼就是舞臺上的道具……一切也就說得通了。
于是在這樣的構圖下,任由不同的創作主題和設計元素自由變換,保持一個平面上的空間視覺感成為了橫尾忠則的標簽,而他深知——形式感本身就是審美的立足點。
“天井棧敷”的團員合影,拍攝于東京皇居外苑二重橋前,寺山修司站在第三排最右,橫尾忠則坐在第一排手持畫作
橫尾忠則的畫面秩序令人著迷,他對顏色的把握來自曾經的迷幻經歷,而那些大膽的題材和創作方式則來自他的實驗精神。曾經有人把橫尾忠則的這些狂想比作是一種冒犯,或者說是無禮,因為這樣的畫面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審美價值觀。
橫尾忠則嘲笑人們無非是不敢直面他畫出的那些事物——性、欲望和死亡,但是如果缺少了這三者,人們的生活將失去方向。
我在畏懼死亡的同時,用死亡意象來裝點自己。
不知為何,這會讓我放松,甚至連帶感受到了一種難以抗拒的快感。
也許正是這樣的感受捕獲了眾多一直熱愛和追尋他創作風格的各界天才,在他們當中,當屬音樂家們是「橫尾氏審美」的重災區。
性、欲望和死亡是隱藏在這些創作背后的靈魂
1978 年,橫尾忠則與細野晴臣合作了錄制一張以印度旅行為靈感的專輯——《Cochin Moon》,這是一張虛構的電影原聲專輯。
橫尾忠則與細野晴臣合作的《Cochin Moon》
橫尾與細野二人把《Cochin Moon》包裝成一個寶萊塢電影配樂放在唱片店里售賣,在當年真的騙了不少人。其實早在 1969 年,橫尾忠則便與音樂結緣了。
當年,日本作曲家一柳慧以橫尾忠則為靈感,制作了專輯《唱歌劇的橫尾忠則》,這是一張集合了錄音采樣、即興演奏等多種表演方式的實驗唱片,其中你還可以聽到高倉健的演唱。不過最值得一說的則是這張唱片的設計。
《唱歌劇的橫尾忠則》是全世界第一張全彩色印刷的黑膠唱片
《唱歌劇的橫尾忠則》是有記錄的全世界第一張全彩色印刷在黑膠表面的唱片,這種被稱為 Picture Disc 的唱片在正反兩面印有圖形,色彩覆蓋了原本簡單的黑色。
《唱歌劇的橫尾忠則》一共由兩張唱片組成,唱片的四個面上分別印有橫尾忠則創作的云中飛行員、手、家族合影及高倉健劇照四個主題的設計作品。
而在西方世界,第一張全彩色印刷的黑膠唱片是在次年——1970 年才誕生的,這就是英國的前衛搖滾樂隊 Curved Air 的首張專輯《Airconditioning》。
左側是淺丘琉璃子的專輯封面,右側來自電子樂大師富田勛,他的創作代號是Tomita
此后,大量的日本本土音樂人都與橫尾忠則進行了合作,這其中包括了活躍在 1960 年代后期的迷幻搖滾樂隊 The Happenings Four、女演員淺丘琉璃子的處女作、山口百惠的經典唱片《不死鳥傳說》、電氣爵士鋼琴手深町純、電子合成器先驅富田勛以及在去年離世的民謠歌手遠藤賢司等人。
這些音樂人幾乎都是日本音樂歷史上最為重要的名字,他們在各個方面見證了日本現代音樂的進化歷程。
Santana的專輯《Lotus》展開后是一個“H”形的立體空間
與此同時,由于自 1970 年代開始,橫尾忠則的大量作品開始被西方所傳播,他在歐美國家也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追隨者,其中以演奏爵士樂和迷幻搖滾樂的藝人為主。
1974 年和 1976 年,橫尾忠則先后為 Santana 創作了兩張專輯的封套設計。
第一張是《Lotus》,這是一張以東方「佛」概念為創作基準的專輯。當這張黑膠唱片被完全展開之后,人們會看到一個近似于 H 形的立體空間,其中來自印度、中國、西方等不同宗教體系下的神(佛)在同一個空間中出現了。
第二張《Amigos》則利用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紙本印刷品,拼貼了一個瑰麗的森林。在這里,橫尾混雜了東方的動物與歐洲的人體,而反色的使用也說出了這張專輯的主題——神秘主義。
橫尾忠則設計的Miles Davis現場專輯《Agharta》
在爵士樂領域,Miles Davis被是第一個選擇橫尾忠則的音樂人。出版于 1975 年的現場專輯《Agharta》記錄了當年 Miles Davis 在大阪的一次現場演出,而橫尾忠則幻想了整個大阪的上空,有外星人造訪的畫面。
專輯《Agharta》的內頁中,橫尾忠則首次把文藝復興時代的版畫用反色的方式進行處理,而正是這樣的方式讓 Santana 決定在之后用到了自己的專輯中。
Swans的主唱Michael Gira為自己樂隊的設計受到了橫尾忠則的秩序影響
不僅僅是自己創作音樂人的專輯封面,其實橫尾忠則的設計風格也影響了眾多后來者。
1980 年,來自紐約的噪音搖滾樂隊 Swans 的主唱 Michael Gira 就是一位忠實的「橫尾氏藝術」的愛好者,在樂隊自 1983 年成立以來到 1998 年發行的將近 20 張專輯、EP 中,超過半數的封面都被他演繹成了橫尾忠則的秩序化的風格。
樂隊名稱 Swans 被放置在封面的上方,畫面的主題則是文字信息和圖形的對稱拼貼,而圖片的背景則是非常“橫尾氏”的撞色幾何圖形。
John Zorn的PainKiller樂隊的封面也沿襲了這樣的視覺暴力
同樣來自紐約的前衛音樂人 John Zorn 也從橫尾忠則身上找到了靈感,他的樂隊PainKiller的封套設計每一張都有著濃重的橫尾氏的烙印,而他個人運營的唱片公司Tzadik出版的用以介紹日本地下音樂的「New Japan」廠牌,也有著相同的設計風格沿襲。
說到日本地下音樂,著名的宗教樂隊 Acid Mothers Temple & The Melting Paraiso U.F.O. 也大量繼承著橫尾忠則的視覺傳達方式,和其他人相比,當今沒有哪個的樂隊要比 Acid Mothers Temple 更適合穿上橫尾的迷幻衣缽了。
Acid Mothers Temple的封面則更加具有橫尾的風范
橫尾忠則的其他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柴田錬三郎「地べたから物申す」book
關于橫尾忠則的攝影
1
橫尾與家人
2
橫尾與列儂夫婦的合影
3
2014年5月,橫尾忠則在他的工作室里,攝影:彭楊軍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設計有物(ID: shejiyouw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