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618是怎么火起來的?
對造勢者而言,全民狂歡是最好的結果。今年京東的618Party On,無論是天貓的“年中大促”,還是蘇寧、國美等一干電商參與,都給其增添了人氣。甚至連中信銀行、中國移動、恒大地產、永樂影業、樂視云計算、果殼網等也加入其中,借微信、報紙等多種渠道發聲,讓618變成了一場覆蓋金融、電訊、房產、娛樂、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年中狂歡”。
這樣的影響力,或將使京東618和雙11共同構成年中年末“一Party一節”的格局。未來二者之于各行各業,猶如當年五一、十一兩大黃金周的價值。
天貓雙11在先,且有光棍節概念可借勢。而京東618是如何“憑空”立勢的?
百度百科資料顯示,京東從2010年就開始運作618活動,并且每年的規模與投入都在逐步加大。不難看出,2015年“618 Party On”能在眾多電商節中如此亮眼,與京東多年的耕耘是分不開的。
此外,在實體商業式微前,五一、十一加上春節等多個旺季尚不能滿足國人的消費欲,區區一個雙11怎么可能釋放所有需求?難道電商時代的消費者非得憋到年底才能放大招?
這不科學。于是有了各種造節運動:蘇寧818,當當店慶月……但京東店慶日在時間上的優勢,讓“一Party一節”的格局最終塵埃落定:位于“年中”時間節點的6月18日,比其他電商節更適合滿足購物欲。
京東在618的推廣上也有著長期的謀略。從運作之初,京東便將深化618在受眾中的印象,擴大618在全社會的影響力作為目標。為此,在往年的推廣中,京東始終保持著有趣、幽默的風格,讓人在歡笑中記住了618這個核心信息點。
今年京東在堅持這一目標的同時,于傳播中加入了更多引發情感共鳴的要素。由于恰逢成立12周年,在618預熱階段,京東圍繞“初心不變”的主題,攜手李娜、謝霆鋒、劉強東,與消費者進行了一次關于“變與不變”的心靈對話。
由楊宗緯演唱,小柯作詞作曲的主題曲《我變了我沒變》,與12年品牌廣告同期上線。在亮相當天,歌曲就問鼎流行歌曲排行榜第一名。618預熱階段借勢明星,走進內心注重共鳴的創意方式,既提升了京東的品牌格調,又獲得了巨大關注。
不難看出,“與用戶溝通,引發精神層面的共鳴”是今年618的變化之一。而618本身的創意基調,依然是“歡慶”。要做到這一點,不能自己爽,必須讓大家一起嗨——讓每個廣告都能凸顯體驗感和參與感,讓受眾能“玩”起來最好不過。
在京東12年廣告的鋪墊之后,京東TVC“要慶祝總有理由”歡樂上線。片中主人公面對逆境時的樂觀精神,不只讓人會心一笑,更點燃了“慶祝”的熱情。如果非要挑刺,感覺其主旨應該更加深刻一點為好。
隨后,手繪百人長圖在北京青年路地鐵站華麗亮相。這是一個能夠“玩起來”的海報。長約60米,猶如“清明上河圖”的狂歡畫面把618的歡慶落到線下,讓過路的地鐵一族感受到派對的氛圍,體驗感爆棚。許多人努力與背景融為一體,拍下照片,發至社交平臺,號召小伙伴一起互動。
就在人們惋惜不能親臨現場一睹風采時,京東將百人長圖帶到了線上,不失時機地推出了“全民尋找618”互動游戲: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在長圖中找到指定數量的“618”,就能挑戰成功。游戲玩法帶來的沉浸式體驗,讓618的歡慶意味深入人心。而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百人長圖,再一次讓朋友圈里的人們都“玩”了起來。
百人手繪長圖引發的熱議尚未散去,京東又包下寧波地鐵,讓“618號列車”在站間馳騁。車廂里無處不在的Party On,使乘客提前感受到618的狂歡氛圍。
共鳴能引發另一種“參與”。當人們觀賞“要慶祝總有理由”病毒視頻時,不僅被片中受訪者的回答打動,同時也在捫心自問。
想要“玩起來”,就必須“一起嗨”。京東與合作商一道借力明星效應,請出李小鵬與奧莉父女,以及李晨、馬布里等多達16位Super Star,為全國7大城市的消費者送上驚喜包裹。仔細看視頻,可以發現各合作品牌的露出。
相較于京東,阿里的做法則相反:在官方口徑上天貓淘寶極力避免出現618字樣,但各品牌店和淘寶店主紛紛亮出618的招牌,仿佛不在一條陣線之中。
去年618的高潮是足球趴,今年是音樂趴。這同樣體現了京東在運作618時所強調的體驗性和參與感。歡樂色彩濃郁的京東音樂節在6月20日就吸引了2萬人到場。除了由陶喆、蔡健雅、王若琳、許巍、鄭鈞、金志文等歌手組成的24組超強明星陣容,還有現場的各種特色場館和千姿百態的小Joy。
從經年累月的耕耘,到今年618一役,京東最終成功發動全民參與其中,確立了618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我們可以發現: 在618的推廣與運作中,一貫堅持用戶利益至上的京東,在傳播方面始終注重洞察用戶需求,在傳播環境急速變化的當下,積極地以創新方式滿足用戶的期望。如此,方使618成為一場全民的狂歡盛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