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葫蘆娃的“爺爺”作者胡進慶 (1936-2019) 去世的消息,讓許多人唏噓不已:葫蘆娃再也救不回爺爺了......
胡蘆娃,不只是童年經典
葫蘆娃不止是80、90后的童年回憶,也是80年代國產動畫的代表之一?!昂J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經典的歌詞,人人都能哼個兩句,而胡蘆七兄弟的活潑形象,各有神通又能打團體戰(zhàn),小小的身影在我們心中留下英勇的形象。
盡管葫蘆娃家喻戶曉,但創(chuàng)作背后的艱辛,卻少有人知,也極少去探究。在那個年代,拍攝動畫耗時耗力,卻有一群像胡進慶一樣的老前輩,一筆一畫將胡蘆娃們描線、涂色后剪下來,為他們裝上“關節(jié)”、牽上細線,一幀一幀地挪動、拍攝,葫蘆娃們才能行云流水地“動”起來,去打妖精、救爺爺。
葫蘆娃是當時第一個剪紙動畫系列片(在此之前,剪紙形式的動畫片最長不超過20分鐘),也是當時罕有的不以神話故事為原型的動畫片,完全靠爺爺和美影廠前輩們的創(chuàng)意和堅持,才得以讓葫蘆兄弟面世,豐富我們的童年。
圖片來源:了不起的匠人
創(chuàng)意背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
80年代,正是中國動畫百花齊放的時代。光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有動畫、木偶、剪紙等部門,在這十年起碼出了超過100部動畫片,題材基本不重復,劇情、畫面、配樂也非常到位,為了打磨細節(jié),主創(chuàng)團隊動輒上山下海采風個十天八載,因而獲獎無數。其中許多作品,不只是給孩子們看的動畫,內容實為老少咸宜,除了畫質沒有1080p,很多作品放至今日仍然閃閃發(fā)光。
一起回味幾部80年代的國產動畫系列片和短片吧!敬中國動畫界所有偉大前輩,也敬我們回不去的童年。
精致細節(jié),大氣山水
阿凡提 (1979)
取材自新疆民間故事,木偶動畫中難以超越之作
阿凡提人物原型取材自新疆民間故事,總是騎著小驢子的阿凡提,他磁性的嗓音和鋤強扶弱的個性非常受到觀眾喜愛,因此在“試水”性質的第一部短片之后,美影廠又加推了多部短片,成為膾炙人口的系列動畫。
高度還原民俗飾物,微縮版的真實世界
木偶的衣著、鞋帽、地毯,甚至是胡子、發(fā)型,都真實還原了新疆的民俗特色,并且豐富不重樣。主創(chuàng)團隊為了記錄當地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一群人直接殺到新疆“采風”住了一段日子,因此成片后每一幀的造型,都像一個微縮版的真實世界。
山水情 (1988)
古琴傳遞師徒情,水墨動畫無后繼
《山水情》講述的是,一個琴師被漁童所救,因此傳授琴藝,最后留下琴身獨自遁入山林的故事。全片無臺詞,只有悠揚的古琴,和水墨氤氳的師徒之情。
現(xiàn)場作畫驗功力,古琴指法100%純正
水墨動畫制作不易,特別是如何在當時純手工的環(huán)境下以動態(tài)呈現(xiàn)水墨畫的意境,其中有一段便是由國畫大師現(xiàn)場作畫,用攝像機“直播”下來,才將水墨渲染的特性表達得如此自然又富有美感。而且其中演奏古琴的指法,和真正古琴演奏指法分毫不差,種種匠心讓《山水情》被喻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
天書奇譚 (1983)
狐貍精靠天書迷惑小皇帝,戲曲臉譜暗示人物本性
故事線圍繞著天書展開:三個狐貍精用天書的秘法做壞事,并迷惑了人間的皇帝,神仙袁公只好派徒弟蛋生去和狐貍精battle的歷險記。好玩的是,《天書奇譚》許多人物形象和動作都有戲曲臉譜的樣子,生旦凈末丑一應俱全,好人壞人,看臉就能認。
袁公與蛋生
巨嬰皇帝與三個狐貍精
煙雨江南好風景,磚瓦分明見匠心
盡管劇情較為古典,畫面背景卻非常華麗,幾乎每一幀都可以當桌布,山水有吳門畫派的韻味,建筑的細節(jié)也清晰可見。
機智選角,前衛(wèi)劇情
黑貓警長 (1984)
用警匪片講科普,黑貓警長就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小貓咪,刺激的警匪追逐中總能帶上動物科普知識,相當寓教于樂。
諸如母螳螂婚后吃掉公螳螂、杜鵑借巢生蛋等,都是靠了黑貓警長的科普才廣為人知,之前還有孩童看《黑貓警長》而避免家人誤食夾竹桃的新聞,是干貨滿滿的動畫沒有錯了!
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前的浪漫求婚
邋遢大王奇遇記 (1987)
“邋遢”主角,首開先例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到現(xiàn)在我們還常能聽見邋遢大王這句座右銘。也是從邋遢大王開始,動畫主角不再只是完美、強大、上進的代名詞,而漸漸變得更加真實,也更有意思。
潮流造型,魔性畫風
邋遢大王的靈感,來自編劇的兒子,同款露肩條紋T、殺馬特發(fā)型、拖地喇叭褲,看上去就像觀眾身邊的朋友一樣,讓人感覺特別親切。小邋遢的畫風還特別魔性,隨便一截就是動圖表情的絕佳素材,放到B站也不過時。
舒克和貝塔 (1989)
兩只可愛的小老鼠,舒克和貝塔,一個開飛機,一個開坦克,在激烈battle之后成為了好朋友。雖然前幾集相當溫馨,隨著小老鼠成長,后面幾集越發(fā)“成人向”,有色誘、一夜情、甚至出家等情節(jié),妥妥的疑車有據。
國產動畫的里程碑
哪吒鬧海 (1979)
中國第一部寬銀幕動畫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比绻催^《哪吒鬧海》,定對哪吒自刎這一幕印象深刻。為了展現(xiàn)神話中絢麗大氣的場面,美影廠克服了設備上的不足(向制片廠借的寬銀幕鏡頭),大膽挑戰(zhàn)寬銀幕動畫的制作,因此成就了中國動畫史上的里程碑,也終于追上迪士尼1955年制作出第一部寬銀幕動畫的腳步。
戰(zhàn)國文物作配樂
《哪吒鬧海》制作時,適逢曾侯乙編鐘出土,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且音樂性能最完好的青銅樂器,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文明的高度,因此作曲家想方設法采樣到編鐘的原音為《哪吒鬧海》進行配樂,為動畫格局再加一檔次。成片后,《哪吒鬧?!废碜u國際,連宮崎駿都贊嘆不已。
三個和尚 (1981)
中國經典寓言,走上世界舞臺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我們熟悉的寓言故事,在片中以流暢靈動的形象呈現(xiàn),以配樂代替臺詞,讓三個和尚的動作和心思躍然屏幕之上,一舉獲得金雞獎、百花獎、柏林電影節(jié)等,驚艷世界。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從配樂中我們可以聽出,三種樂器代表三個和尚,一開始嘰嘰喳喳,為了一桶水爭得面紅耳赤,后來寺廟失火,大家齊心協(xié)力,三種音軌終于搭上了合奏的tempo,配樂在本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本片寓意也較為正能量:環(huán)境也許會使人爭名奪利,但是人與人之間仍有互利共生的可能性。
九色鹿 (1981)
瑰麗神話色彩,重現(xiàn)敦煌壁畫
故事原型出自敦煌壁畫《鹿王本生》,九色鹿神鹿曾救了捕蛇人一命,捕蛇人卻利欲熏心,利用九色鹿的善心誘它現(xiàn)身,要把它抓起來進獻給皇后做成鹿皮大衣。片中九色鹿、捕蛇人、皇后的形態(tài)都和敦煌壁畫相差無幾,為了將壁畫的古典美原汁原味呈現(xiàn),主創(chuàng)團隊在莫高窟附近住了一個月,天天臨摹壁畫,光是背景就畫了200多張。
九色鹿解救弄蛇人
利欲熏心的弄蛇人
皇上與皇后
充滿東方特色的筆觸,讓世界看見敦煌壁畫的瑰麗色彩,靈動又大氣。
莫高窟壁畫《鹿王本生》
有人說,國產動畫再也沒有回到80年代的高峰,其實不然。在那個年代,制作動畫可以專心創(chuàng)作、追求細節(jié)、不計較票房,如今則要考慮多樣因素。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挑戰(zhàn),不變的是,我們已經老了(淚),心里那個孩子卻總記著幾部動畫,且會一直記下去。
數英原創(chuàng)內容,轉載請遵守規(guī)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