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世界地球日”的到來引出各路綠色營銷,讓人應接不暇。其中,一首爆紅全球的公益MV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而在這支MV還沒發布前,就已經讓粉絲們操碎了心。如果你是歐美粉圈的人,在這段時間也許會經歷不小的情緒波動!
TMZ(美國在線旗下的一個娛樂新聞網站)發布:Lil Dicky和Justin Bieber合作,小李子(Leonardo DiCaprio)、水果(Katy Perry)、騷當(Adam Levine)參演MV。
丁日(Justin Bieber)、萌德(Shawn Mendes)開始推特互動。
Coachella音樂節期間,Scooter Braun(Justin Bieber經紀人)推特暗示A妹(Ariana Grande)和丁日(Justin Bieber)似乎有合作。
......
直到4月19日,美國音樂人Lil Dicky首度曝光公益新單Earth,人們才恍然大悟——
@知乎匿名用戶
原來Lil Dicky邀請了三十位大牌明星,拍了一部豪華聲優配置的動畫片,呼吁人們保護地球、關愛野生動物。
這支MV一經發布便引爆網絡,5天4000萬的播放量在油管歷史上應該沒發生過多少次,目前觀看量已經突破9000萬次,評論超34萬條。
一個人的音量太小太弱,但三十個人就不一樣了。
每一幀,每一秒都有神仙經過:
丁日Justin Bieber、A妹Ariana Grande、黃老板Ed Sheeran、騷當Adam Levine、水果姐Katy Perry、 斷眉Charlie Puth、萌德Shawn Mendes、Sia、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麥粒Miley Cyrus、猴西Halsey、鳥叔PSY、吳亦凡Kris Wu……
讀完這些名字也得用30秒吧!
Earth 30秒預告
OK,順完這些名字,我已經有點慌了:“這么多人演一支MV,怎么拍啊?是不是又在騙我?”
趕緊來品品完整版——
Earth MV完整版
時長7m11'
一點不夸張地說,要不看個7、8、9、10遍,根本無法體會到那觸及靈魂般的暢快——“WOW!~”。
我單曲循環了一天一夜,然后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一支小小的MV信息量怎么如此之大?大到讓我百看不膩?”
冷靜一下,我們慢慢捋捋其中的思路。
一、尊享“院線大片套餐式”開頭
酷似好萊塢災難大片的引入,這經典套路肯定意味著接下來沒什么好事:
新聞播報一場災難的發生:高溫干旱引發森林大火。
而看電視的人卻一臉麻木。
緊接著充滿未來與科技感的字幕進場——"Earth"。我期待地搓手等待即將來襲的高清特效。
結果是人物率先登場,一群小屁孩街頭挑釁落魄屌絲——Lil Dicky。
我們“小屌哥”(Lil Dicky)本色出演,屌里屌氣還不乏大人模樣的沉穩,互看不爽,也不和小孩沖動打架。
在飛揚跋扈的同伴離場后,默不作聲的小男孩獨自收拾垃圾,想必這是個關鍵角色。
果不其然,擁有優秀品德的人就連撿垃圾也可以發現一本“秘籍”。
接下來的鏡頭開始放緩,我意識到也許是穿越?
但只猜到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真人秒變3D動畫,真是猝不及防!
精良的3D動畫效果堪比院線級別,恰似動畫大廠出品的味道。
動畫版的Lil Dicky一出場,用手正了正鏡頭,活脫脫一個Vlogger上身。再來一個標準的Vlog式自我介紹:“ em......我是一個人(原始人)。”( 我只想拍手叫好:這個自我概括太精準了,我以后也要這樣介紹自己。)
二、而我的朋友都不是“人”
除了Lil Dicky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人類以外,其他人在Earth里不是扮演動物就是植物。
還記得我最初看完預告時的疑惑嗎——“怎么把這么多人塞在一個MV里?”
聰明人的做法就是直接給他們安排個動物或者植物的角色,指揮起來方便自如,想讓他們怎么演就怎么演,而且看上去還更招人喜歡。
不得不說,這些動畫形象與藝人神韻的無痕匹配效果,就算是再冷酷的人也難以抵擋這種可愛!
Brendon Urie 扮演 豬
Hailee Steinfield 扮演 蘑菇
為了更接近動物形象,明星聲優們還親力親為地模仿出叫聲,又是喵,又是哞。若是換成真人,我肯定會雞皮疙瘩掉一地……
Zac Brown 扮演 牛
Halsey 扮演 小獅子
三、角色安排盡顯心機
Lil Dicky愛在音樂里塞梗,就連向人們科普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們,都不忘調侃這些明星。
管你有多少粉,在這個動畫世界里,就是實力“黑”你。
我先抓幾只過來,讓大家快樂快樂。
1、狒狒 - Justin Bieber
"Hi, I'm a baboon.
I'm like a man, just less advanced.
And my anus is huge."“嗨,我是一只狒狒,我只是尚未進化完全的人,我的臀部很大。”
“狒狒”Justin Bieber第一個出場,憑借他酥麻的聲線,成功扣殺我的聽覺系統,吸足注意力。
再加上,這只紅屁股狒狒透露出一種與“丁日”不謀而合的靈動——“他們都露出翹臀的模樣,可真像!”
就憑這靚麗的紅屁股,我愿意去多了解一些關于狒狒BABOON的現狀:它們因過渡開墾、放牧等人類活動而正遭受著失去家園的風險。
2、 斑馬 - Ariana Grande
" Hey, I'm a zebra.
No one knows what I do, but I look pretty cool.
Am I white or black? "嗨,我是一只斑馬,沒人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但我的樣子很酷。我是黑種還是白種呢?
因為A妹喜歡美黑,所以膚色一直是她的黑點。
在種族議題比較敏感的美國,A妹常常被推到討論的浪口,人們不明白A妹時黑時白的行為到底是在搞什么。
“沒人知道我是做什么的”,選擇用斑馬的設定說不定就是A妹的有意回應。
在全球變暖所致的干旱環境下,像A妹這樣可愛的斑馬已經受到了威脅,真讓人心痛。
3、禿鷲 - Adam Levine
"We are the vultures, feed on the dead
Baby I'm preying on you tonight."我們是禿鷲,以殘體為食。寶貝,今晚我要獵捕你。
關于“騷當”(Adam Levine)的梗,一切都是我個人的腦補。
最騷氣的直男樂隊主唱“騷當”曾被評為“全球最性感的男人”。紋身是這個騷男的一大愛好,其中有一處就是老鷹,于是我推測他也許喜歡禽類。
實錘還證明他大愛“維密天使”。那些插著大翅膀的超模深得“騷當”的芳心,游離幾任女友,最后他還是成功捕下一只“天使超模”當老婆。
騷當老婆:“維密天使”貝哈蒂·普林斯露
以殘體為食的禿鷲們是禽類,還是禽中猛獸,同樣長著迷人的翅膀,這完全就是狙擊“騷當”的興趣好嗎!
讓對禽類情有獨鐘的“騷當”來呼吁“保護禿鷲”,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了。
4、犀牛 - Shawn Mendes
" We're just some rhinos, horny as heck."
我們是犀牛,十分狂野。
去搜一下“萌德”,就會明白名字這個東西不能準確地概括一個人。
看上去“萌”,又能說明什么呢?
長了一臉人畜無害的“萌德”比誰都狂野,這種反差感屬性跟犀牛一樣。
愚蠢的人類肆意獵殺犀牛掠奪它們的角,只為裝飾自己,但如果再不收手,人們終將會為自己的無知而買單。
犀牛的“比誰都狂野”可不是說說而已。
5、長頸鹿 - Charlie Puth
I'm just a giraffe.
What's with this neck?我是只長頸鹿,這脖子咋啦?
前一秒“萌德”剛路過,后一秒就讓“斷眉”出場,被粉絲拉過CP的好基友先后登場,讓腐女不禁心泛漣漪。
本來脖子就短的“斷眉”特別被安排來演長頸鹿,這還真是一個脖子兩種玩法。(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小屌哥”的用心。)
科普一下:長頸鹿因脖子長而被人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們的心臟也很大,有籃球那么大。
因此,這樣反物理常規的神奇寶貝難道不值得我們關注嗎?
我們一直放心地認為,它們就活在我們身邊,卻不知何時開始它們的數量也在減少。人類,是時候長點心了吧!
6、小馬 - Katy Perry
"And I'm a pony, just a freak horse."
我是只小馬,是馬中怪胎。
“水果姐”(Katy Perry)可以說是美國甜姐兒的最佳代言人,每次她的出場造型都花里胡哨得讓人過目不忘。
所以我形容她:“真是奇怪的一匹......就和普氏野馬一樣奇怪!”(這里接得還真硬)
普氏野馬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野生馬種,因人類的農業活動侵占棲息地而瀕危,因此是很有必要引起人們關注的稀有動物。
這里還藏了一個“小馬迷群體”的梗。“彩虹小馬”是《小馬寶莉》(My Little Pony)的經典形象,一部原本只是針對小女孩的玩具產業動畫,現在卻擁有了一批忠實的成年粉絲,其中有很多男性粉絲。
這些愛看“小馬”的群體,在社會上仍會遭遇誤解、歧視和非議的情況。“小屌哥”埋下這個包袱,也許就是想讓人們采取更包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小馬迷”。
7、考拉 - Ed Sheeran
"I'm a koala and I sleep all the time.
So what? It's cute.我是只會睡覺的考拉,那又怎樣?這很可愛啊。
“黃老板”(Ed Sheeran)除了他的歌能讓我覺得很溫暖以外,他“毛絨絨”的樣子也讓人產生想對他發起“考拉抱”的沖動。
片中這只考拉簡直復制了“黃老板”的精髓,懶洋洋的狀態,賣萌好評。
然而這些給人溫暖的考拉,卻因為不斷上升的氣溫導致生存環境日益惡劣,數量正在不斷減少。
8、Kevin Hart和Kanye West傻傻分不清
Kanye West本人
“侃爺”(Kanye West)的部分,盡管只有不到3秒的時間,卻承包了整支MV的最大笑點。大家笑的是什么呢?
1、侃爺(Kanye west)這個人很神!
先回顧一下發生在侃爺身上的大事件:
“侃爺被懷疑是俄羅斯間諜”、
“侃爺和川普頻繁互動,推特掉粉 900 萬”、
“身為黑人,竟然為黑人奴隸制的合理性辯護”、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曾把侃爺當作精神病個案分析”......
所以當"I'm Kanye West" 閃現,人們的反應大多是一臉懵逼,被晃得措手不及。
(哈?Kanye來干啥?!)
2、“侃爺”壓根沒出現!
最尷尬的是你以為這是“侃爺”本色出演,但實際上扮演侃爺的是Kevin hart——美國著名黑人脫口秀演員。他們倆放在一起確實會讓不少臉盲的朋友傻傻分不清。
Kevin Hart
Lil Dicky將Kanye West視為自己的英雄,因此本想邀約“侃爺”來出演,但是卻屢屢失敗。
要知道“侃爺”畢竟是個神人,你沒辦法那么輕易聯系上他的。前前后后“小屌哥”聯系“侃爺”多次,不是換了手機號,就是換了郵箱地址,再不然就是換了新助理?最后,變成Kevin Hart來友情出演了這一重要角色。
等一下,細細琢磨,好像有點不對勁。
3、侃爺(Kanye West)是什么新物種?
不管在什么媒體上宣傳,Lil Dicky向大家介紹這支MV都說:“除了我和萊昂納多,其他人不是演動物就是演植物。”但是,Kanye West是什么新物種?
我們看看官方怎么解釋(官方玩梗最致命):
“侃爺”因總是發表一些大膽的“瘋言瘋語”,一次又一次地轟炸人們的認知。
“如果別人不對,千萬不要聽他們的,遵從你自己。”這是“侃爺”對“小屌哥”的教導。
當你高呼拯救地球的時候,肯定會有那些否定你的人冒出來。所以這次“小屌哥”把“侃爺”搬了出來。管他丫的,救就完事了!
這樣看來,“侃爺”確實該被列在現代社會的稀有品種行列中。
9、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僅是演員還是慈善家
當初 "You jump, I jump" 的Jack,現在懷里摟的可不是“肉絲”(Rose)了,地球才是他現在的心中所愛。
因為這首歌的最后商業收益全部都將捐獻給“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基金會”,所以這么重要的人物必須要壓軸出場。
至于“小李子”對環保事業的奉獻有多大?
“小屌哥”的解釋是:“如果有一天外星人來了,果斷先把小李子送過去,因為他太了解地球了,這樣才能解救我們”,這樣出色的腦回路也讓我挑不出任何毛病。
一直以來,萊昂納多的公益重心都側重于“自然”,因此Earth的“保護地球和野生動物的主題”與萊昂納多所呼吁的環保主張十分契合。
10、吳亦凡在哪?
5'43'',“我們愛地球”,那親切的一句中文就是出自您們的凡凡!
前一秒是“鳥叔”的韓語,下一秒是“A妹”,四舍五入等于我們的凡凡也和鳥叔、A妹合作過了。
不得不說,這句中文一出來,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分分鐘給我一種升國旗奏國歌的敬畏感。
想扒更多梗,不妨去官網找找思路:https://welovetheearth.org,另外還能在官網下單相關周邊,助力公益!
既然是一首公益歌,所以不能光娛樂而不寓教呀。
歌詞是歌的靈魂,Lil Dicky親自作詞的Earth,歌詞也很有聊頭!
三、為地球操心的說唱歌手
先來聊聊Lil Dicky。
人稱“小屌哥”,一位美國說唱歌手,用他自己的歌Professional Rapper來介紹就是:“在郊外安靜的白人社區長大,就讀于Richmond大學商學院,畢業后當上了產品經理。”
人們對他的搞笑說唱褒貶不一。喜歡他的人說他的flow能殺人,不喜歡他的連一句diss都懶得給他。
但是外界的評論好像沒怎么影響到他,也許是“侃爺”給他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頹喪的屌絲風韻,做著自己該做的事。
當眾多知名rapper在歌里唱著自己的馬子、金錢以及毒品時,Lil Dicky反而能給我們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熟知Lil Dicky的人能感受到他音樂中的個人魅力。他的歌里總藏著他的笑話,會一語切中你的要害。
哪怕他正講著自己的黃色小劇場,也不忘給我們聽聽他是怎么和妹子討論戰爭、進化論、無神論……這類深度問題的,畢竟人家畢業于美國極富盛名的頂尖私立文理學院,不能只跟你嘻嘻哈哈,也得來點精神層面的升華。(可以品品他的Pillow Talking)
當Lil Dicky發覺地球正發生著不得了的事后,他沒有覺得事不關己,而是一身正氣地站了出來,盡管還是那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他再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引導人們去關注那些被忽視的問題——地球的情況并不樂觀。
《Earth》Lil Dicky部分歌詞:
I'm a man (Hello)
我是人類。Can you hear me? (Anyone out there? Hello?)
你能聽見我的呼喊嗎?I've trudged the Earth for so damn long.
我已在這片土地上走了太久,And still don't know s**t (What's going on?).
卻仍舊一無所知。I hope it's not a simulation.
我希望這不是一場夢,Give each other names like Ahmed and Pedro.
給彼此起Ahmed或者Pedro這樣的名字。Yeah we like to wear clothes, girls still look beautiful.
我們喜歡打扮,女孩們都很美麗。And it covers up our human d**k, eat a lot of tuna fish.
衣服是我們的遮羞布,我們會吃許多吞拿魚。But these days its like we don't know how to act.
但如今我們卻不知道如何行動。All these shootings, pollution, we under attack on our selves.
槍支泛濫 環境污染,我們囚困于自己所建立的迷局之中。Like let's all just chill, respect what we built.
大家都冷靜下來,尊重我們所創造的一切。Like look at the internet, it's crackin' as hell.
看看這互聯網,似乎已經失去了控制。Fellas, don't you love to cum when you have sex? (Hey).
朋友們,當你們享受魚水之歡時不喜歡一“干”到底嗎?And I heard women orgasms are better than the d**ks.
我覺得女生的快感比男生強多了。So what we gotta slay for and what we gotta stand for.
那么我們又應該抵制什么?支持什么呢?Love
當然是支持去愛。And we love the Earth
我們愛地球!I love the Earth,I love this planet.
我愛地球,我愛這個星球。
Earth的歌詞深入淺出,簡單直白得無需推敲,降低了人們的理解門檻。
從正面積極的角度呼吁著保護地球,甚至還會讓人有點小感動。
當Lil Dicky“站在地球中心呼喚愛”的時候,“我愛地球”這種天真得像出于小學生之口的歌詞,反而能讓你情緒激昂。
從傳播上來看,憑借簡單的歌詞內容以及龐大的明星陣容,Earth保證了信息的有效傳達與接收,成功地獲得了人們的“注意力”。
微博網友評論
Youtube網友評論
Earth壓倒性的好評,說明了人們欣賞這首歌已經超越了歌曲層面。
這支MV為人們展示了很多除了音樂的內容,如多元的文化、對于各種群體的包容與理解、地球與人類的關系等。
這是一次成功利用藝術形式來達到公益效果的作品,也重新讓我們感受到了明星的號召力。
明星做公益,在當下已然成為了一股流行的風潮,頻頻出現的各類公益活動,讓人眼花繚亂。
真假參半的現狀引起了人們的厭煩與麻木,大多情況是,明星做他的公益,與之捧場的只有自家鐵粉罷了,論其真正的社會影響力如何,不得而知。
雖然明星做公益的現狀有些混亂,但我們仍應對此抱有信心,因為歷史上明星們確實搞出過大事記。用自己的影響力完成了政治家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
1985年7月13日這一天,一場叫LIVE AID“拯救生命”的大型搖滾樂演唱會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同時舉行。這一場偉大的演唱會,讓整個世界都洋溢著無私的愛。
這是一場橫跨多地區的搖滾音樂演唱會,旨在為發生在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籌集資金。
演唱會空前盛大,光是開幕式就擠進了7萬多名觀眾,邁克爾·杰克遜、麥當娜、U2等重量明星共同造就了長達16個小時的演出。
想把那些狂放不羈、我行我素當紅歌星們組織到一起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鮑勃·格爾多夫(Bob Geldof)做到了。
當音樂發揮了其強大的凝聚力時,可以喚起人們心中的使命感,并跨越國家、政治、宗教的因素把人們團結在一起。這次大型搖滾樂義演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最后一共為掙扎在饑荒中的非洲災民募集到5000多萬美元的巨款。
在新時代下,也許很難發起像那時一樣規模宏大的義演,把群星聚在同一個空間會因眾多因素的限制而難上加難。
但值得我們欣慰的是,即便如此仍有人在努力,譬如Lil Dicky在今年為我們帶來的公益作品Earth,即使他個人的影響力不足以強大到號召人們行動,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方式把眾星收進同一首歌,成功引起了全球范圍的關注。
因此,從這個作品的首創性和公益性出發,無疑是值得借鑒和贊美的。但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是:未來如果再出現同類型的公益作品,能否再次引發轟動?
討好人們一次簡單,但困難的是如何不斷更新創意,讓那些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更有趣和更具力量。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