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犇,來源:設計大腦
“WWF”起初代表“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
1986年,WWF認識到這個名字不能完全反映組織的活動,于是改名為“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于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00萬支持者和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的項目網絡。
1961 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WWF)在瑞士成立。以當時剛剛到達倫敦動物園的一只大熊貓為靈感,英國環境學和藝術學家 Gerald Watterson 為 WWF 畫下了 Logo 草圖,在此基礎上,創始人之一 Peter Scott 先生完成了第一幅 Logo 。
Peter Scott 說熊貓有趣又極具辨識度的形象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傳播,并且熊貓只有黑白兩色,作為 logo 來說,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印刷起來也省油墨。50 多年來,這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已經成為 WWF 最形象的代表。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致力于: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這三個主旨就是過去的50多年中,WWF海報設計師們的宣傳主題,設計師們由這三個主題延展出的創意概念也是創意十足,表現出的視覺效果更是震撼無比。
本篇,我按宣傳主題對一些海報進行了分類解讀,目的為了幫助大家熟練掌握視覺同構手法的運用。
首先,通過問答明確兩個知識點:
創意概念視覺翻譯的關鍵
問:從文案創意概念,到做成視覺畫面的過程,往往需要進行視覺畫面的想象,那么,你該如何確保完成的視覺畫面能夠被觀眾準確解讀,從而更好的理解要傳達的信息概念呢?
答:對于創意概念進行視覺翻譯(視覺想象)的關鍵就是符號、邏輯和感覺。
符號——如何讓畫面里的視覺符號準確代表傳達的概念。
邏輯——如何讓畫面里的視覺邏輯準確對應概念的語言邏輯。
感覺——如何讓畫面里的形式感覺準確表現概念的情緒感受。
這三點確保了觀眾對于傳達信息的理解和感受。
舉例:
海報主題: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創意概念:我們(WWF)不僅保護大熊貓
1、符號篩選:
概念1:“我們”是WWF組織;視覺符號1:采用WWF的logo圖形承載這個概念
概念2:“不僅是大熊貓”也就是說“多樣性的物種”;視覺符號2:采用多種動物的剪影來承載物種多樣性這個概念
2、符號邏輯:
分析:“不僅”說明不止只一種,是多和少的關系,在視覺邏輯手法中,適形填充能夠表達這種多對少的邏輯。采用適形,將多種動物剪影適形于WWF的logo圖形。
3、符號風格:
圖形剪影風格,由于表達概念抽象,以及WWF的logo也是圖形化的,采用這種二維風格有力于概念的傳達。
視覺表現:如下圖
符號同構創意的兩種作用
問:為何有的海報,單獨看畫面,看不懂含義,非得閱讀文字才行?
答:這與信息概念的視覺傳達方式有關。
人與人面對面的語言傳達,可以娓娓道來,因為說話者和聽眾直接面對,互相都會重視;但是間接的視覺圖像傳達,卻需要引起觀眾的注意和閱讀興趣。
所以,很多圖像傳達只是將信息概念的精彩之處提煉出來作為亮點,吸引觀眾眼球引起解讀興趣,觀眾需要結合畫面的文字內容,來輔助理解。有的亮點類似設問句,先給出觀眾出一個問題,引起思考,再為你解釋答案。
另一個原因是,每個人對于視覺符號的解讀有多樣性,這是視覺符號傳達的特點所致,同樣是一只熊貓圖像,有的人解讀是狹義的國寶大熊貓,有的人解讀是廣義的稀有生態物種,這就需要輔助文字框定這個熊貓圖像(視覺符號)的語境,讓觀眾往有利于理解畫面含義的方向去解讀。
所以,符號同構在圖像傳達中至少可以有以下兩種作用:
準確傳達信息邏輯——這類畫面較完整的翻譯了創意概念,即使不閱讀輔助文字,也基本可以準確理解其含義。
作為亮點吸引眼球——這類畫面不需要完整翻譯創意概念,而是用視覺邏輯塑造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吸引觀眾愿意花時間去解讀。這類畫面非得閱讀輔助文字才能完全理解其傳達信息!
在一副視覺傳達作品里,如何使用符號創意,你可以依據具體信息概念而定。
舉例:
畫面里的視覺符號直接翻譯了語言概念——野生動物(用獅子或豹子作為代表)越來越稀少!
畫面將概念邏輯較完整的表現在畫面中。逐漸變少是邏輯結構,雖然這里用1984和2007文字作為年份說明,但你不需要看左下角的小字就可以完全理解要傳達的信息含義。(左下角只是一個網址)
這里,視幻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個視覺亮點,若有若無的視覺效果吸引你去一探究竟,但你需要閱讀右下角的小字——They can disappear (它們可能會消失)才能真正理解其含義:這熊貓代表了珍惜物種,消失意味著滅絕。
視覺上的模糊,可以表達似有似無,逐漸消失感,但將熊貓圖案解讀成珍惜物種,還得從“They”的延展暗示出來。
單純的同構已經足夠巧妙,足夠吸引眼球,點火與樹葉的符號置換同構,同樣是亮點作用,但如果你不閱讀文字“be responsible out there”(在那里負責),可能會對畫面有很多層解釋。
一旦你閱讀了文字,就把“點火”延伸到“森林火災”,這里的 responsible(責任) ,有了刑事犯罪的意味。
這里將高爾夫球桿置換成了斧子,同樣屬于利用符號同構制造亮點,這個有悖常識的行為也是為了引起觀眾疑問,觀眾需要閱讀下面的小字才能真正理解其傳達信息。
小字大意:建一座高爾夫球場上千棵樹木就要遭殃,但是在土耳其南部,正打算建幾個這樣的大項目,快些行動,幫我們阻止他們。(我英文有限,只能翻譯到這里了,如有錯誤請多指正)
知識點結束,一起進入本周的創意周解。
一、保護環境與物種類
1
多種同構手法綜合使用。
時間與動物減少的延異敘事同構,指針置換成了導致這種結果的行為。
2
熄滅的符號,是消失滅絕的含義,與野生動物的置換同構。灰飛煙滅~
3
除了前面提到的適形手法外,這里還采用了共生正負手法,一是能夠更好的融合黑白風格構圖,二來共生也暗示出動物與環境的共生命運。
4
這一副,我已經在上周的隱形手法解讀里詳細分析了。大家可以在往期文章里查看。
5
同樣是環境與物種的共生,人可以通過多種一棵樹,來拯救動物拯救生態。
通過嫁接融合同構將人們培育樹木與拯救動物的重大貢獻結合起來。讓觀眾感受到自己義舉的價值。
6
倡議捐款拯救自然。邏輯結構是積少(小捐助)成多,用硬幣適形的動物,很貼合概念邏輯結構。
7
同樣是表達環境與物種的依賴關系,“樹”與“動物”同樣重要,這種邏輯關系都適合嫁接融合同構,兩者都強調,都重要。
8
石油與(灰)鯨的置換,人類開發石油,它們卻要付出生命代價,開發石油天然氣工程影響了這種瀕危物種的生存環境!
9
雖然是仿形行為,但是仿形在這里主要是做為亮點使用。
與邏輯的解讀沒有太大關系。因為這里沒有明確表達伸出援助之手的邏輯概念。“援手”含義需要閱讀小字才能理解。
這個創意就不如下面這幅的傳達更明確。
10
文字:印度澤鹿的命運在你手中!
遠看掌紋組合成了鹿頭,因為我們對掌紋符號有掌握命運的認知。所以,這里的符號邏輯更清晰的傳遞出命運掌握在手中的概念。
11
這是兩種概念符號的并置處理,并置一般都是通過對比比較來闡釋問題。
左邊是野生動物讓我們產生“驚恐”(文字)的場景符號。
右邊是野生動物消失后的場景符號。文字是“更驚恐”。
按常理說,右邊的恐懼感應該是消失了,但是右邊的文字比左邊的文字多了“more” ,說明右邊的“恐怕感”更甚一籌。為何,你明白了沒?
12
置換的手法,事理激發的情感足夠充沛,即使不用輔助文字“設想這是你的孩子”,我想它也能刺激你。
13
森林——如同地球的肺,正被城市侵蝕。 仿形同構手法。
同樣的創意還有下面這組。
14
樹葉象征著自然生態,城市置換了樹葉上枯萎病態的瘢痕,城市與生態的關系被隱喻出來。
同時,置換手法也暗示出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暗示出人類與自然的主次關系。
15
排污管道仿形槍口,暗示污染對野生動物的威脅。
二、阻止全球變暖類
16
圖與字的適形同構,標語性質的都屬于行為符號。其邏輯解讀都來自人類行為,比如號召,抗議等,所以這里的邏輯不同于常規的適形邏輯。
17
像冰一樣融化,消失,像什么一樣的邏輯都適合仿形手法。
18
場景的置換,把陸地城市變成海底世界,使用鯊魚和灰暗色調,當然是為了暗示這種未來的兇險,以及對人類的沖擊。如果采用其他無害魚類,就成了無害的海底世界,沒有危險警示意味。
19
海底世界的人類為了生存就會變異,沿著這個思路想象下去,這就是未來的我們。這屬于傳達概念上的創意思路(下文會說明),在符號表現上就是簡單的仿形。
三、人與生態環境共存亡
20
同一條船上的命運共同體,飛不了你,蹦不了我!
這個海報信息邏輯是“一起”與“分裂”的矛盾關系,有點類似悖論,自食其果。破壞環境的行為包括戰爭,污染等危害環境的行為,放到一條船上。視覺上的嫁接手法讓“一起”與“分裂”兩層關系矛盾的共存。
21
循環的多米諾,報應循環。
其概念核心仍是共生共滅,但是其中的邏輯是逐步顯現的,所以這里有延異敘事的同構,凸顯過程的含義。
這也是諷刺意味的符號展現,“棲身之地” 與 “砍伐行為” 的并置同構,揭示出了矛盾,預示著無望的未來。
22
人與動物的共存的另一層含義是生態平衡。這里的平衡秤杠桿,就是生態平衡的視覺符號。
一端是人,一端是動物。人的獵殺行為,表達出人類正在打破壞這種平衡。
但是,這里有個問題,即使射死動物,我們也示意到這個秤還是平衡的,因為死掉的動物仍在秤的另一邊。所以設計師又在畫面中間加了一個子彈打向上面的杠桿,預示杠桿要壞掉。
這樣畫面傳達方式就有了具象和抽象兩層手法,所以我覺得這個海報不夠簡潔。
我想設計師可能也考慮過讓人直接射向杠桿,但是這種射擊平衡秤的行為不符合認知,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射落”動物,暗示動物會掉下去,人這邊也就自然失去了平衡。
每分鐘有15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消失!“快”才是概念的邏輯的感受,這個泰山穿梭的符號有沒有體現出來?雖然它的呈現有一定幽默感,但是理解之后,都變成了苦笑。
23
人造的未來。看個動物都是自欺欺人的。沒有動物的未來,生活是無趣的。
戶外探索的符號置換了人工動物。 人對自然的改造,也通過這種置換暗示出來,顯得無力而且無奈。
四、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這類創意概念力圖在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在馬斯洛每個需求層次里,不同的需求滿足方式,在不同的時代會遭到推崇或否定,因為不同時代的價值觀世界觀都不一樣,并且在不同的需求體量之下(比如幾十億人的市場,一夜之間可以消化掉多少東西?試想這種需求被有損環境的需求所左右,再快的拯救速度恐怕也無法挽回)。
以前被容忍的行為,現在都不再被允許了;越多的人具備了生態意識,也就能意識到行為的深遠影響。
抵制不合法的需求源頭,倡導大家采用更好的,更貼合時代的需求滿足方式。
24
為了滿足某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癖好,形成的價值鏈,就會引發一系列的聯動行為,其實,你我可能間接或不間接的都活在這種價值鏈的其中一環上。只是可能我們意識不到罷了。
這張海報通過內部透疊,“揭示”出了隱藏的利益環節。
展示不易看清的利益鏈,讓我們認識自身的定位。透疊同構——具備揭示,透析的邏輯意味。
更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只是在用“我要生存”,和“近視眼”心理來給自己開脫。下面這組海報依舊圍繞此主題.
25
這種利益鏈怎么體現出來?其邏輯結構就是延異敘事。
所以,這里的每一層都代表了利益鏈的一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在變化延異著不同的價值行為。這種金字塔的結構也暗示了利潤的流向與匯聚,是利益鏈邏輯的最好視覺表現。
以上的創意,我們從符號創意思維角度可以解讀其邏輯。
還有一些創意,其精彩之處來自創意的傳達層面——也就是由主題到提煉創意概念的過程階段。
我把這些創意技巧歸納在“傳達創意思維”。因為這類創意,單單從符號創意層面是無法完整解讀和掌握的,這部分內容我會在傳達創意思維訓練里詳細解讀。
先來看下面這幾組廣告也是從動物的視角來說的,能否引起你的同情?
26
“如果我是“稀有動物”你會更在乎些嗎?”
創意概念來自人格化的模仿行為,但視覺表現手法不是仿形同構,而是來自戴面具的行為。
它屬于傳達層面里的創意,只是把模仿這種行為作為海報的視覺亮點,而非邏輯翻譯。
27
沿著全球變暖的思路往下聯想,無家可歸的動物,只好去流浪,現代城市人最常見的流浪符號,就是流浪街頭的乞丐。人格化模仿(仿形)。
同樣的創意思路,下面這組畫面采用的符號就是流浪遠方。哪組更能打動你?
28
29
人類做了什么讓動物的角度不忍直視。換位思考的人格化模仿(仿形)。
30
這仍然是順勢聯想的,我們浪費的紙張越多,動物們的生存空間就越少。
31
換位思考,讓人類感同身受。
32
動物不是小丑!這里的小丑也有人格化的移情作用。
33
緊急時刻你耽誤不起,現在就行動! 這種隱喻與嘲諷,以及祈使,皆來自信息的語言表達技巧創意。
34
不要買異國情調的紀念品!你看不到其背后血腥的殺戮行為。祈使句的表達方式,需要視覺上的震撼,從而表明問題的嚴重性。
還有一些是結合傳達媒介特點,展現的創意,比如行為藝術,和與環境互動的戶外廣告等。
35
行為藝術喚起警示。
36
與環境互動媒介。
37
如果你看到了一個動物,說明你在想念某種東西。所見即所思的心理學應用。
38
一組WWF字體,沒有比文字媒介更具備宣傳功能的了。
WWF創意海報還有很多精品,這里只作拋磚引玉。用公益類主題訓練創意思維,不受客戶的限制,又能鍛煉對一個問題的深入思考能力,建議大家多做。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設計大腦(ID: shejidan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