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媽媽”惹爭議,婦女節借勢文案翻車了
報!《哪吒2》的票房143億了,目前位于全球影史票房榜TOP7。
圖源:哪吒之魔童鬧海
自《哪吒2》爆火以來,各種蹭熱度的品牌、商家、網紅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頂流”,各種借勢營銷好評如潮,誰讓大家都真心實意喜歡吒兒呢?
但凡事總有意外。
如果總想著蹭流量,連《哪吒2》的精神內核都理解偏了,挨罵就屬實活該了。
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
上海的龍之夢城市生活中心(以下簡稱“上海龍之夢”)就在《哪吒2》上翻車了。
01
話不多說,先上圖,請大家找出這張海報踩中了幾個雷區。
圖源:小紅書@Vsticker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復習一下為什么要過婦女節。
對此,DeepSeek是這么回答的:
婦女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女性為爭取平等權利而斗爭的歷史,倡導性別平等,消除歧視和暴力,并慶祝女性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成就。它提醒我們關注女性權益的進步與挑戰,激勵持續行動,推動真正的性別平等。
看了DeepSeek的滿分答案,再看引發爭議的海報,槽點就十分明顯了。
其一,“三八女神節”五個字,就惹怒了眾多過節的女性。
近幾年,在女性主義思潮下,所謂“女神節”、“女王節”已經不能討好廣大女性。
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對“婦女”這個字眼合理性的剝奪,讓婦女節的名字被邊緣化,與婦女節成立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不要女神虛偽的皇冠,只要女性真實的權利”,
萬萬沒想到,女性對回歸婦女節節日本質的呼聲喊了這么多年,上海龍之夢依然明目張膽地用“女神節”來宣傳。
寫出這一文案的人,難道是村里斷網了?
圖源:哪吒之魔童鬧海
事實上,在原著《封神演義》中,殷夫人扮演的就是“賢妻良母”的角色,擔任的是傳統意義上相夫教子的母職角色,相比如今更多女性追求的平等就業、獨立自主,
這是有局限性的。
而在改編時,《哪吒》團隊賦予殷夫人“女將軍”的身份,更符合主流價值觀,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認可。
但上海龍之夢的文案“哪吒媽媽”,又讓殷夫人回到了母職功能,可以說否定了主創們的努力,是對殷夫人的矮化、附庸化。
其三,在另一組海報中,文案“做自己的英雄”也讓不少人感到不適。
圖源:小紅書@Alas
誠然,在電影中,殷夫人是一位巾幗英雄,最終還犧牲生命化為仙丹,使得哪吒得以浴火重生,偉大的母愛哭暈了電影院一眾人。
但也有人反思,
一個好母親就必須要無私奉獻、犧牲自己嗎?
這何嘗不是對殷夫人另一種道德綁架?
02
看到上海龍之夢的海報文案爭議,最近被罵慘的可口可樂怕是感同身受,忍不住喊一聲“終于有人懂我的命苦”了。
因為,可口可樂被輿論審判,同樣是由于性別議題。
春節期間,可口可樂曾發布了兩張喜氣洋洋的海報。
首張海報中,父親端湯上桌的場景引發爭議,網友紛紛質問:"為何默認男性下廚?"
圖源:可口可樂官微
隨后,可口可樂又推出了一張母親與女兒共同備餐的海報,又招致"固化女性家務角色"的新一輪批評。
圖源:可口可樂官微
可口可樂的這場口碑危機,看似是網友過度解讀,比竇娥還冤枉,
但作為世界聞名的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同樣存在營銷敏感度不夠的缺陷。
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
如今人們評價一個品牌廣告的優劣,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創意是否高級,賣點闡釋是否巧妙,
而是上升到了價值觀層面。
這就要求,品牌要對主流的價值導向有敏銳的把控。
再看可口可樂的海報,看似是過年場景,其實也牽扯到一個敏感的公共議題"誰該出現在廚房"。
如果海報中出現的是夫妻、父女、母子等,網友怕是很難挑刺,因為這才符合“男女平等”的價值觀。
營銷翻車的背后,
其實是很多品牌在傳播上過于因循守舊,意識不到主流價值是不斷流動變化的。
就比如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確實有不少女性對“婦女”這個詞抵觸反感,
而為了順應這種潮流,商家開始用女神節、女王節、仙女節、女生節來消解負面情緒,從而在38節討好女性。
但是,在女性主義思想普及下,“婦女”一詞已經被正名,商家再用“女神節”來營銷,就顯得太過時了。
而這種營銷中的刻板偏見不局限于女性。
2023年情人節,在本該浪漫的節日,成都某蔚來門店員工得一條朋友圈“大部分男人收到的第一束鮮花,都是在自己的墳前”讓不少男性大呼晦氣。
圖源:微博
當你認可“男人不需要鮮花”這種腐朽的言論,如論如何都無法討好到目標用戶。
03
當大眾開始帶著顯微鏡從價值觀角度審判品牌營銷,市場部應該如何規避風險呢?
《首席品牌觀察》的建議是,
營銷策劃時嘗試從“賣貨思維”轉變為“傳播思維”。
圖源:小紅書@momo
但關鍵是,這種思路還是局限于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將家務與母親綁定。
但現代社會倡導的已經不是家務是女性專屬,而是全家男女老少共同分擔。
作為子女,在母親節還想著讓媽媽洗衣服,而不是讓她休息,這不是母慈子孝,而是“哄堂大孝”。
還有全棉時代,為了宣傳卸妝濕巾的卸妝效果,拍攝的廣告中,讓一位化妝的女性被尾隨,又讓這位卸妝的女性把騷擾者嚇跑,直接玩起了“受害者有罪論”,完全無視生活中被尾隨女性的真實處境與恐懼,充滿了刻板印象。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真理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清。
可喜的是,在各種爭議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摒棄性別偏見,用緊跟時代的價值觀營銷贏得贊許。
就說三八婦女節,杜蕾斯的“先有妳們,再有我們”、上海迪士尼將名字改為“上海迪士妮樂園”、薇爾用衛生巾拼成一個“婦”字等,都讓人看到了品牌的人性與溫度。
圖源:杜蕾斯官微
今年,來自河南信陽西亞城的“WOMEN 我們說”系列文案在網絡上刷屏,就給品牌一個很好的啟示:
很多時候,正向的價值觀比單純的賣貨文案更能閃光,更有傳播的滲透力。
圖源:微博@樂子人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