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京東開始送外賣了
原標題:京東外賣0傭金!蜜雪和霸王已入駐,跟不跟?
統籌:艷子,編輯:子淇,視覺:江飛,來源:咖門
最近,京東進軍外賣,成為全網焦點。
2月11日,京東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
5月1日前入駐,全年免傭金。
目前,蜜雪冰城、瑞幸、霸王茶姬、茶百道、滬上阿姨、幸運咖等多個飲品品牌已入駐。
京東外賣的消費體驗到底怎么樣?
商家的線上流量戰場要變?
一、京東外賣測評:
價格比美團貴,多細節待提升
“即刻入駐,全年0傭金。”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
消息一出,就在行業激起千層浪。
如今,打開京東APP,就能看的左上角的“秒送”頻道,進入就能看到“奶茶咖啡”入口,北京、廣州等個別城市增加了“外賣”入口,和“奶茶咖啡”平級并列。
北京朋友的京東外賣頁面
在配送方式上,
京東外賣提供“商家自送”和“達達秒送”兩種,
配送價格在2元至12元不等,
配送費計價原則與美團、餓了么邏輯一致。
“苦平臺傭金久矣”的餐飲商家,仿佛看到了新的機會。
京東外賣的消費體驗到底怎么樣?會不會成為經營者新的線上戰場?我搶先體驗了一下。
打開京東APP,在“秒送”頻道下,我看到了處于C位的“咖啡奶茶”類目。
入駐商家以“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滬上阿姨、茶百道、瑞幸、庫迪、幸運咖”等頭部連鎖品牌為主,目前還未看到區域品牌和獨立門店。
2月12日11:04,我在美團和京東兩個平臺上(點單地在鄭州),同時下單了1.5公里之外的同一家蜜雪冰城的2杯同款產品,發現作為外賣新手的京東,在服務細節及效率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配送效率:下單后18分鐘就接到美團騎手“外賣已入柜”的電話通知。京東配送員在下單后20分鐘后送達,兩者速度差不多,美團更快一點。
實付價格:同門店同產品,消費者的實付價格美團比京東低4.9元,主要體現在配送費上,美團有配送費減免、新客立減等,京東點單目前沒有類似優惠。
整體體驗:京東外賣的達達配送員由于不熟悉路線,找不到快遞柜,電話通知下樓領取,這對于已經被“慣壞”的年輕人來說,不夠友好。
我也調研了身邊幾位朋友,有人吐槽“中午在京東點的餐,整整晚到了1小時”,有外賣小哥反饋,他了解的一位餐飲商家,3天在京東上只接到了1單。
已入駐的茶飲品牌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我:“京東外賣用得人比較少,對門店獲取訂單幫助不大,現在不會當核心渠道做。”
二、京東外賣0傭金
茶飲商家要不要入駐?
京東其實從去年就開始做外賣了,2024年12月,京東“秒送”頻道上線咖啡奶茶與快餐外賣。但彼時,“京東秒送”只是作為京東APP的二級頁面,入駐的品牌也不多,看起來更像是試水。
今年正式官宣后,一時間吸引了大量關注,頭部品牌之外的區域品牌和獨立小店要不要搶先入駐呢?尤其是有第一年0傭金的誘人條件。
咖門從親身體驗、小范圍調研,對相關人士采訪后認為,茶飲商家目前入駐需謹慎。
首先,客戶體驗是一切平臺的根本
京東外賣以“0傭金”吸引商家入駐,但顧客的消費體驗卻是“費時費力又費錢”,這無異于本末倒置。
外賣配送,是一個無比宏大戰場,需要投入海量資金和時間打磨生態協同能力,美團和餓了么在這方面已經建立足夠高的壁壘。
流量如日中天的抖音,曾數次傳出要做外賣的消息,最后都偃旗息鼓,足見這其中的難度系數。
從數據上分析,京東外賣依賴達達集團的即時配送網絡(年活躍騎手近130萬),宣稱最快9分鐘送達,達達配送的運力雖強,但與美團、餓了么的騎手規模(美團活躍騎手超600萬)相比仍有差距,覆蓋密度可能影響用戶體驗。
因此,在客戶體驗有踩雷風險時,茶飲商家入駐需謹慎。
其次,京東“秒送”餐和飲更像噱頭,重點則在“生鮮”
“飲品對京東平臺來說其實是雞肋,基本無利可圖,也很難撼動既有的兩大外賣平臺,主要是餐和飲都屬于熱門賽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撬動本地生活服務的流量。”一位平臺運營人士透露。
在鄭州,福州這樣的非一線城市,還沒有“外賣”類目,餐廳包含在咖啡奶茶類目中,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有“外賣”類目。
他分析,京東入局外賣的真正意圖或不在“外賣”本身,而在“生鮮”品類上,類似于曾經的每日優鮮。
京東秒送的重點是盒馬、奧樂齊、山姆、麥德龍等商超的“小時達”業務,其中以“水果、蔬菜、肉類海鮮”等生鮮為主。
在線上這項業務被稱為“即時零售”,本質上,這是京東在電商流量紅利見頂的今天,拓展新的業務和盈利空間。
第三,消費心智已固化,改變非一朝一夕
有媒體稱,京東布局外賣會形成鯰魚效應,加速外賣平臺向低傭金、精細化轉型。
京東入局外賣的消息還引發市場對競爭加劇的擔憂,美團股價在消息公布后一度跌超6%。
但長期來看,外賣市場的顛覆需依賴基礎設施(騎手密度、商家生態)和用戶習慣的雙重突破,京東仍需時間驗證其外賣模式的可持續性。
公開資料顯示,美團占據中國外賣市場約65%的份額,用戶心智和消費習慣已高度固化。高頻消費場景下,用戶更傾向于選擇“默認平臺”。
除此之外,美團外賣與其到店酒旅、閃購等業務形成生態閉環,即時配送能力覆蓋餐飲、生鮮、日用品等多品類。
相比之下,京東外賣雖進駐了餐飲商家,但目前品牌少、門店少,其“秒送”入口雖整合了超市、生鮮等業務,但尚未形成生態協同優勢。
不過即便如此,多一個平臺加入競爭,對餐飲經營者也是一種利好,京東入局或刺激美團進一步優化運營成本,或降低商家的傭金率。
總之,經營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運營能力及綜合成本權衡利弊,選擇適合的平臺。
結語
想在外賣市場“三分天下”,從目前的狀態來看,京東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外賣江湖一直不乏入局者。過去10年,百度、滴滴、阿里、順豐和抖音等重量級玩家都做過嘗試,但未曾撼動美團的統治地位。
每一次平臺的更迭,都會給飲品從業者帶來新的躁動。
事實上,無論是美團、餓了么,還是抖音、京東,餐飲商家的成功,終究要靠產品體驗帶來的高復購。
如果產品服務、成本結構存在bug,或者沒有搞懂流量玩法,那么問題不是換平臺就能解決的。
作者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