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圈無聊了一整年?未必吧
無聊、窒息
是過去一年經常能看到的對廣告行業的形容。
說實話我也這么覺得。
但年底還是想寫點提氣的東西,和大家一起多看看光明的那一面。
情況是很壞,但也沒那么糟。
大家還是好好活活吧。
01
先說點不那么悅耳的真話
如果你公司業務的收入來源很單一,還是靠拍TVC、或者一兩個大客戶撐著,趕緊想想辦法吧。
媒介投放的花樣,咱一比不過互聯網平臺,二比不過大型集團。
內容創意上客戶希望找很多家小型創意工作室合作,承擔零碎的小需求,已經是全球化的、不可逆的趨勢。
藍標南遷、群邑貪腐、新消費品牌和大廠都在裁撤品牌部、廣告圈EXCEL大地震......
24年這些事其實就共同反映了兩句話:
從勞資關系上看,乙方跳槽到甲方,也并沒有“上岸”。
從產業結構上看,乙方的供應和甲方的需求,正在脫節。
總有些表象問題會掩蓋更本質的頑疾。
受眾沉溺于“奶頭樂”內容、網紅和MCN搶活、甲方創意能力上來了預算下去了.......
要我說這些都是老八股。你往前倒十年二十年還是這套嗑。
最經典的——“4A不行了”這話喊了至少有十幾二十年了。
其實4A還是很行。
但是兜售信息差的模式確實是不行了。幾頁調研報告能賣幾百萬的時代確實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大家看到唱衰的,笑笑就好。
咱們這一代,從入行開始,就根本沒趕上過能賣信息差的“好時候”,也沒見誰餓死。
但廣告行業內部確實有些問題。
坦白講,我覺得很多問題無解,是我們這行根上就帶的。
第一,廣告離人性太近了。
我們的工作就是琢磨人性。每天都得被人性的丑陋面迎頭撞擊。
第二,廣告行業本質是個服務行業。
有時候你和客戶都明知道,你們改來改去不是為了專業,更不是為了“消費者”,而是在進行滿足對方權力癖的服從性測試。這是最消耗人的。但是沒辦法。
怎么辦?相信我,垃圾客戶會自己死掉的。它所在行業的其他公司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我們忘掉不能改變的,努力做自己能做的。
靜等時間給我們答案。
問心無愧,就好。
02
再聊點心里話
之前聽朋友分享過一個方法,很受用。
他說:“職業迷茫期,覺得行業沒前景、不知道朝哪使勁的時候,你就想想,誰是你們這行的祖師爺?!?/strong>
我認為中國廣告的祖師爺是天橋兒說書的。
你說得好,說得有意思,大家都圍過來,愿意多聽聽。甚至蹲點等你,
你說得不好,臭雞蛋、爛菜葉子直接砸過來,不帶客氣。
所以,有些人愛說干廣告的愛“自嗨”,大家可別真聽進去了。
廣告和消費者的距離是很近的,反饋也是很直接的。
每個比稿都能過,每個片子都能爆、每個事件都能引起“全民關注”,每家公司都能上市,再不濟也能活得像群玉山、天與空一樣體面.....
這就是那些說我們愛“自嗨”的人對廣告這行的要求。
但一個健康的生態,從來都是大鯨魚能活,小蝦米也能活。
這行很難,而且以后只會更難。
所以我覺得24年所謂的寒冬是好事,
淘汰掉想撈錢的、攪混水的、不踏實的,剩下的,都是真想做事情、真想經營生意的。
03
最后,想說點憋了挺久的話
小紅書上吐槽廣告行業的貼子不要太多,乍一看好像挺是那么回事,
但你隨便挑幾個點進去看看,要么是不相干的人在那指點江山。要么把廣告的定義窄化成“廣告片”。要么是在刷量公司打工的吐槽活不好干。
看來看去沒幾個正經做這行的,但是卻人人都要來踩一腳。
之前看到凡人廣告老板寫了這么段話,我深以為然:
也許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容易憤怒的人,對著我們噴廣告創意無用論,這塊大家也放平心態,目前這行業,除去15秒廣告,真正在幫品牌用心做創意的其實也就幾十家吧,加起來營業額,有個二三十億嗎?但2024年整體廣告市場規模是2.4萬億,我們要用0.1%的份額去背整個行業的責任嗎?用心做好自己就行。
風很冷,雪很大。
但風雪中我們偶爾還是能看見同路人。
共勉。朋友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