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I越誘人!騙人越狠!
年底了,在一些行業會上經常聽到:
“怎么證明傳播數據對銷售結果的價值?”
“品牌廣告帶來多少轉化量?CPA不如效果廣告的話,預算為什么要給品牌廣告?”
“ROI到幾可以做?怎么保證?”
這些疑問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下樓抽了根煙,越是寒冷,不是越要冷靜么?
吸煙角聽到別人在抱怨:“這個世界都不確定,要我們給確定性?要我們做出《Think Different》,他怎么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喬布斯?”。
估計是同行。
借此,我來寫點。
/-1
新消費風口那幾年,烈火烹油,熱火朝天。
同行都在研究元氣森林。上班聊、下班聊、打開手機也全都是。
外界說它能成是踩中了無糖的風口,說它“亂拳打死老師傅”,分析得都挺有意思。但我覺得,核心是:“分眾真TM牛逼啊。”
說個數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一二線城市人口是4億多,占全國人口30.7%。那另外的70%,才是生意的根。
過去,央視廣告是穿透這70%的“超級廣告牌”。
曾有酒企老板通過央視廣告一年銷售額增長500%,并形象比喻為“桑塔納進,奧迪出”。
這ROI夠高不?別眼饞了。現在早沒有超級廣告牌了,只剩個最接近的分眾了。
元氣森林也承認分眾的價值。
唐彬森接受采訪說:“去年(2020年)只做了一個分眾(廣告)、一個B站(晚會)。鋪廣告是為了和對手正面較量,在中國做生意,如果關鍵時候不做好關鍵性努力,就會錯失機會,這些廣告幫助實現了渠道大面積鋪貨和消費者心智的建立。”
人家不愧成功企業家,說得很明白。
企業經營是個一致的動作。
搶占市場的時候,生產量高、鋪貨量高、要求廣告投放ROI高,沒有錯。
而現在市場寒冬,生產量下降、鋪貨范圍收縮,卻還要求ROI和以前一樣高,甚至更高,就只有騙子能滿足你了。
/-2
哪怕已經吃過了“新消費”的虧,很多人卻還是對數據有一種畸形的迷戀。
兩年前,唐彬森給經銷商開大會就直接說了:“互聯網思維是毒藥,是對銷售理解不夠。”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
=產品快速迭代+數據導向+偏重線上渠道+砸鋪天蓋地廣告
≈老板最愛的ROI(投資回報率)+確定性
“商業偶像”已經明示ROI有陷阱,卻還有許多人蒙著眼跳進去。
如果一個例子不夠,再給大家多說幾個:
五個女博士,當時廣告吵得要命,一片罵聲。
你說創意也有倫理觀,人家說:“我們某平臺銷量上漲168%!”
你說廣告也要注重社會影響、人家說:“我們某平臺銷量上漲168%!”
你說這有損品牌長期形象,人家說:“我們某平臺銷量上漲168%!”
結果呢?這個品牌合規問題頻發,已經兩次受到行政處罰,品牌長期和負面傳聞綁定。
曝光量越大,ROI越高,“品牌”越災難。
還有,曾經的烘焙明星“虎頭局”,當時說的最熱鬧的是什么?
——55平米的門店創下單月157萬的營收記錄!
又是誘人的數據,現在呢?“虎頭蛇尾”,資金鏈斷裂,黯然退市。
數據越誘人!騙人越狠!
請尊重商業的基本規律!!!
/-3
不過,對ROI的迷戀,也不能全怪老板。
不得不說,老板們也是被騙怕了。
天價雪糕倒之前,從資方,到媒體,都在吹這生意模式真好。
哪怕稍有常識的人都會覺得,雪糕就是雪糕,說破天也是雪糕,賣那么貴不太合理。
但市場就是這樣,總有人愿意為新奇買單,為故事買單,為那一瞬間的滿足感買單。甚至能買出老板最愛的“確定性”。
買夠數了,自有大儒為其辯經。
直到泡沫破了,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之前瘋的不是我”。
那么,除了ROI、CTR等數據指標,還有什么驗證傳播效果的方法?
第一,老板們,首先你得查一下,ROI你真的用對了嗎?
你所處行業是偏快消還是耐消?消費決策周期長還是短?你的企業處在什么階段?這些都決定了你該看重點看哪些指標。
比如如果你的生意偏快消,從興趣到購買的鏈路短,那重點考核銷量轉化沒問題。
但如果你是賣車的,鏈路長的,卻還想一次 campaign 就能看見銷量嘩嘩漲,是想逼死市場部嗎?
第二,除了微觀指標,也別忘了中觀和宏觀。
真實世界里發生的事情一次次告訴我們,黑紅是會反噬的。顧頭不顧腚是不可取的。
例子太多,我就不列舉了。
ROI等數據指標,都是用來衡量短期效果的。它無法衡量對品牌的中長期影響。
中期是是什么?是留存。是復購。
長期是什么?是地域人群聚集度。是知名度和美譽度。
這些都比只能用來吹牛的ROI重要。
所以真想好好做品牌,你得做做輿情監測吧?做做定性調研吧?看看那些數據反映不出來的事情吧?
當然,我也不是說這些方法,就是完美的。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評估方法,但這不是老板只會看ROI,用ROI偷懶的借口!
/-4
高速的增長會掩蓋很多問題。但那些問題只是被掩蓋了,不是被解決了。
等他們集中爆發的時候,只會更加可怕。
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里,追求“確定性”,追求數字帶來的安全感,本身就蠻滑稽的。
如果帶不來轉化的動作你就不做,那你不如直接承包個工廠搞直播帶貨,你還開什么企業做什么品牌?
讓你別太看數據又不是讓你一眼都不看數據。怎么就非得二極管呢?
老板們,迷戀確定性的苦,你們還沒吃夠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