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劉思毅群響大會,一個自媒體博主的感悟與經驗分享
作者:金鑫YOYO
原標題:金鑫YOYO:2024年劉思毅群響大會的深度體驗與收獲
10月27日,我去杭州參加了劉思毅一年一度的萬人群響大會。
我算不上劉思毅的鐵粉,但公眾號也關注好多年了,這次是第一次去現場參會。
會議最有看點的,當然是群響請來的嘉賓們,這里面有知名IP、垂直IP也有IP操盤手,所以我就想去現場聽聽課、交交朋友,順便感受下到底是什么氛圍。
一進會場就傻眼了:跟上海的精致相比,杭州的場子真是又粗暴又洗腦。還有那個拍掌神器和音箱,直接把我耳朵震蒙了。
一、大會氣氛的“不可思議”
群響團隊不僅拉了一堆工商財稅的贊助,還把整個大會變成他用來會銷的場子,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賣他們的年度會員。
每個來演講的嘉賓都在為群響會員權益做背書。或者說,他們整體就是一個商業化產品包,劉思毅通過借勢營銷,賣他們的名氣、知識經驗和影響力。
這次我愣是在現場從早上8點半一直待到晚上10點,打破我為數不多的參會紀錄。
來時現場已經快坐滿了,后來的人只能在旁邊站著圍觀,現場氣氛十分火爆。想賺錢的人多如牛毛。
人群中還有廣告圈的投資人、甚至我表哥的大學同學等等。
除了在劉思毅的合伙人Toby演講時,我和旁邊觀眾都打了個小瞌睡,其他時候竟然一點沒犯困!不得不說I人在這種場合演講,就是比E人吃虧。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雖然場子看著比較low,但群響的粉絲質量竟然還挺高的。因為我身邊坐的都是一些創客和小微老板。
這也從側面證明:現在劉思毅做社群鏈接的能力,可能已經遠遠超過很多公關公司了。
二、群響的嘉賓都是演講高手
首先復盤下劉思毅這場大會的精華看點吧。
01
程前和劉思毅的人氣比我想象得強很多。
最直接的一個表現就是:一堆人走上臺跟劉思毅蹭合影,場面非常“行為藝術”;程前離開時,出口被圍得水泄不通,人們拿著手機懟臉圍拍,搞的跟追星一樣。
很像英劇《黑鏡》里的“行為藝術”
如果說蹭合影的都是學生還能理解,但我發現還有一把歲數的大爺也跟著湊熱鬧,由此可以判斷:群響的粉絲大多屬于非理性消費人群。
劉思毅本人說話跟他在鏡頭里差不多,優點是煽動力極強,缺點就是太接地氣,有時還冒臟話。為了賣貨,真的拼到一點形象都不顧。
但令人困惑的是,他請的嘉賓和他的反差卻很大,都很有氣質,而且溫文爾雅的居多。
所以很多嘉賓都出現了畫風突變:比如,有人走嚴肅苦難敘事風,有人立冷靜沉默巨人的人設,有人的PPT一看就是大廠領導喜歡的匯報風等等…
坦率地講,群響大會就是一個各行各業KOL演講的“縫合怪”。
此外,劉思毅還充分發揮了他的綜藝網感,和程前來了幾句“互懟”。
比如:程前諷刺劉思毅在直播期間穿插了一堆人排隊相親的“綜藝節目”,劉思毅就反罵程前是“擦邊商業博主”……等等。
還好他們屬于一代人,否則程前肯定要跟上次一樣,因為“說錯話”被老一代企業家“教育”了。
或許這也驗證了:作為一個自媒體博主,你永遠只能獲得一部分人的喜歡,如果強求所有人都喜歡,你反而什么也不是。
02
現場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高知博主,是北師大腦科學+北大心理學博士后戴瑞娜。
她坦言,本來是面向寶媽群體做少兒閱讀的賽道,但做著做著就發現自己的粉絲變成了5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而且后來發現,竟然還有90歲的老人咨詢她怎么改善睡眠問題。
這個轉變她自己都解釋不了。
但后來她選擇了重新定位,根據粉絲畫像重新做內容,轉型為一個改善睡眠的心理療愈博主,盡管這已經和她當初想做的內容完全不同了。
這個案例其實蠻有代表性的,也給所有想靠短視頻IP賺錢的人提了醒:你要關注你的粉絲需求,而不能僅僅做自嗨的內容。
另外,她也呼吁自媒體人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交流方式。比如她就不喜歡寫作,但直播聊天對她來說就沒什么負擔,所以她就專注做直播。
因為如果做自媒體讓你感到不舒服,你其實也堅持不了太久的。
03
同樣從大廠離職的周百見也讓我感同身受。
她說寧愿放棄那些小訂單,也要專注能給你們大預算的客戶。
她的觀點我在幾個月前非常同意。但現在經過市場捶打后,我覺得這種依賴路徑真的不是對所有大廠畢業生都奏效。因為你不知道,以前的職場經歷會不會限制了作為個體的商業想象力?
畢竟人人都想抱大樹,但不是人人都有條件能上樹啊。
而且,TO B服務最關鍵的因素恰恰不是出名,而是要更低調。
更多時候,大客戶銷售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比TO C賣貨還復雜,你看哪個不是經營人際關系的高手?
04
晚間,博商操盤手Becky老師終于登場了,她也是我堅持待到晚上的唯一理由。
意外的是,她并沒有分享成功的操盤經驗,而是分享了幾個虧錢的教訓,大道至簡、振聾反饋,金句摘錄如下:
1、推行AI和數字人是為了優化生產力,但實際操作中,員工借此偷懶,未達預期成效。
2、專家大佬大部分合作條件苛刻,已經相當于高位股票,同時,又當又立居多。增加了團隊內耗和協調成本,削弱整體戰斗力。
3、成功經驗往往具備時效性和環境依賴性,復制不等于創新,無法與新環境匹配時容易走進誤區。
4、高流量不代表高消費,誤將流量人群等同于高收入群體,導致錯位營銷。
5、素人孵化并非一蹴而就,投入時間長且不確定性高,需要合理評估投產比。
6、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很難靠高薪招人解決。
7、雷軍說“順勢而為”很重要!賺當下能賺到的錢很重要!
8、如果你現在覺得自己很迷茫,那就什么都不要做!最怕,愚蠢的人太努力!
有幾條我也感同身受,希望能夠給想搞流量的老板們一些啟發。
聽完她的分享已經到晚上10點了,我實在扛不住就回酒店了。
三、群響是一座“江湖商學院”
這次來群響大會,如果只是來看劉思毅和嘉賓的,未免也太無趣了,網上直接看直播不是更香嗎?所以最吸引我的、有現實價值的,其實還是與一線創業者面對面交流,當然也是為了調劑下身心,畢竟誰也做不到待十幾個小時不說話。
01
坐在我左邊的是兩個90后微商女老板。
她們都是自己進貨,自己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營銷,也不用雇什么人,完全自給自足,而且做的都是中高客單價的消費品類——藥食和珠寶,據說復購率能到30%。
坐我右邊的是一位東莞本地中小學教培老板,200人的合伙制團隊,每年收入一個小目標。
最關鍵的是,從公域獲客到私域轉化,他都跑通了。
為了做公域流量,他還搭了個視頻號運營團隊。人不多但五臟俱全,主播、剪輯、運營啥都有,一年下來成本也不高。而且一點廣告都沒投,純靠自然流。
但他最牛逼的地方還是做私域。
他還秀了下包里的5個手機,每個手機的微信里都加了1萬人,現在私域已經有5萬的教培家長用戶。開會時,他的手機還有人在不停加他。
我心想這生意的利潤可比廣告公司強多了。除了人力投入,也不需要墊資和比稿,課程一次策劃就能永久復用,還能隨時賣給那些體制內的老師。
說白了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新東方。
可見現在的教培行情依然不減當年,尤其是在未來撐起中國生育率的“下沉市場”。
02
然后再聊聊坐我后排的一位大哥。交流以后才發現,我和他的共同點都屬于“能寫”的人,而且彼此一聊,才發現我們都是鳥哥筆記的作者。
他說鳥哥筆記是自動轉載他內容的,而且他已經堅持寫了7年原創內容,在鳥哥筆記累計獲得1400多萬的閱讀量。
我說我今年寫了8個月的公眾號,建了20個新媒體矩陣,更新頻率也不高,鳥哥筆記也不一定都會通過審核收錄。
保守點說,所有平臺加起來也就兩三百萬閱讀量。
盡管現在全網都能搜到我,加好友的也越來越多了,但不等于都是目標客戶啊。
結果一問才知道,他說他這10年就一直給企業做SEO顧問,有幾個固定客戶和付費會員社群,可以直接在家工作,以前好的時候可以年入百萬,現在只能減半了。
這可能才是自媒體的正確打開方式——他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SEO案例,再通過TO B變現。
因為如果你的粉絲量不夠,就沒法賣刊例廣告來變現。光靠平臺偶然“賞賜”的流量轉化的收益,其實是沒法養活自己的。
所以,他一直選擇深耕SEO業務,不需要鏈接任何產業、依賴任何交付團隊,這是完全一個人就能做的極簡生意,也沒什么成本,純靠寫。
03
下午在二樓休息室吃飯時,和兩個女老板也多聊了幾句。
其中一個跟我年紀一樣大,是個“深二代”。她主要做汽車后市場的跨境獨立站,把國內制造的產品賣到美國。
但人家爹媽99年就離開老家福建,去深圳開工廠做外貿了,本身就有多年的經商經驗和供應鏈資源,所以一般人可能也沒法復制。
她的一句話讓我記憶尤深:做生意前,先算算自己能虧多少錢,因為一定會“交很多學費”。沒有一定賺錢的生意,不賺錢的時候可能更多,而且大錢都是集中在短期內賺來的。
四、我做自媒體的復盤與感悟
這次參加完會議,我還是沒有購買群響的年度會員。一是因為真沒錢,二是覺得上課對我的意義不大。
但我依然會持續關注劉思毅。尤其是他現在為了做內容,連曬娃都不放過,我就越發喜歡他的真誠了。
說實話,我公眾號粉絲不多,很多文章純靠我在各個垂直社群轉發。有廣告圈的,互聯網圈的,公關媒體的,禮品采購的,創業搞錢的等等。非常感謝各位群主的包容,允許不要臉的我刷點存在感。
但我的基本盤沒有一個在社交媒體上。
8個月了,公眾號給的流量推薦都很偶然,只有為數不多的文章閱讀量過萬或大幾千。而且我也不喜歡為了流量,寫聳人聽聞和販賣焦慮的標題。
打賞最多的還是一位陌生人:一位在北京中關村IT公司的男老板,我是查百度百科才知道的,在此謝謝他的關注!
還有愿意付費看我文章的各位粉絲,謝謝你們的鼓勵和支持!
而真正能讓我閱讀量快速增長的,其實是垂直媒體中“深藏功與名”的專業編輯們。
比如澎湃新聞、虎嗅、鳥哥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廣告門、數英網等等,愛你們哦!
唯一的尬點在于:盡管文章有被媒體首頁推薦和矩陣/社群分發的概率,但限制也多,你很難直接放二維碼獲取客戶,也沒法寫軟文走免費投稿的路徑。
由于不同平臺的定位和受眾不同,他們也不會像自媒體那樣可以隨便發,因此投稿也不是100%能通過。
垂直媒體現在唯一的優勢在于搜索收錄非常強,而且基本都可以和AI搜索平臺關聯起來。
作者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ID:One-Symbol)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