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芋艿和貓說
原標題:雙十一摸底,哪些流量還值得一試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快到了。
今年的氛圍有點詭異:一邊是急切,一邊是糾結。
從平臺的角度,各大電商平臺都更急迫了,早在10月10日,微信已開放APP內部淘寶商品頁面直接付款,且無需跳轉淘寶APP。拼多多宣布自10月8日起,雙11大促首輪補貼已上線;京東于10月8日推出限時限量商品降價活動,抖音也宣布于10月8日開啟今年雙11大促預售。
而品牌方的心情更加復雜,經歷過618的慘仗,再去迎戰雙11,不免忐忑和糾結:大促又來了,這一次,會不會賠了流量又折價。
對大多數品牌而言,今年更看重的指標是利潤和現金流,在增長和份額之外,更關注復購和留存。而大促一來,哐哐哐一頓砸錢砸流量砸費用砸價格砸機制,不可避免地搞出虛假繁榮,一波退貨加上一波一次性用戶,對自己的生意來說并沒有真正的助益。
然而,今年整體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在雙十一這個節點,加上股市一波振奮,好不容易部分人有了一些購物的欲望,這波拿增量和收割的機會,錯過太可惜。
那么,既要在雙十一投入,又不希望進入內卷的絞肉機,且能高性價比或長期獲利。基于以上,我們從實操層面給大家一些流量策略的思路和建議:
第一、抖音
今年抖音開局就不容易。
根據第三方數據平臺“三眼查”提供的數據,10月8日-12日,抖音帶貨榜第一的主播分別是賈乃亮、董先生、金星、琦兒、與輝同行,雖然首播場次的銷售額最高也能達到千萬級別,但跟往年大促動輒上億的GMV相比,也有不小差距。
雖然達人帶貨下滑、店播也很卷,但還是有一些方式值得探索。
這次我們推薦的是「搜索」,
但不是買品專或者投搜索廣告(雖然親測效果也還可以),
而是關注品類、競品和場景的搜索流量:
1、在大促期,搜索量不可避免地往上漲,如果大家一窩蜂去小紅書做搜索,cpc成本甚至到幾十幾百。但抖音搜索目前正在大量鋪設「圖文類筆記內容」,尤其測評、橫評、對比相關(相對視頻,圖文的搜索效率還是更高),當然抖音也一直在扶持圖文類內容(順便說下,如果你的品是零食、女裝、百貨、圖書,且客單價小于100,不妨試試圖文帶貨)。
因此,把小紅書關于品類橫測、產品測評、競品對比的圖文內容挪到抖音作為搜索結果頁的承接內容,是性價比更高的方式;
2、通過店播矩陣號也是收割搜索流量,也就是設置多個單品、品類子直播間,價格機制和達播拉齊,這樣把就把搜索品牌和產品的用戶直接「留在」自己的直播場,而不是達人推廣的直播間:
不僅利潤更厚(不需要給達人分成),還能追加后續的運營動作;同時,也能有效防御競品截留(比如有些賽道的競品經常開一個偽達人直播間,看似“公平”地賣若干品牌,實際主推是自家品牌)。
二、B站“花飛”
我發現大家在談論雙十一策略的時候,關注大多是貨架電商和抖紅,其實b站也是很多商家的必投平臺之一了。
我們在去年雙十一推電子數碼類的高客單價產品(大幾千客單價),嘗試過B站投放,效果有點出乎意料的:roi能達到2。另外和一個國產凈水器品牌(商品客單價也超2000元)交流,他們從B站引導的新客率高達70%。還有一個美妝品牌,在整個美妝行業卷到roi普遍只有0.8-1.2的情況下,在B站長期也能到2以上。
B站的投放模式和其他平臺達人類似,都是內容+投流的形式,就是“花飛”,花指的是內容合作平臺花火,和其他平臺不一樣的是,可以放心大膽直接外鏈,親測評論區置頂掛鏈效果更好(因為能直接鏈接,所帶來的roi測算更精準);飛是“起飛”,就是B站的內容加熱工具,幫助品牌去定位和觸達目標用戶。為什么要一起投?和其他流量平臺邏輯一樣,如果只投花火,成本可能較高,尤其合作中頭部up主時,但“起飛”可以降低整體觸達成本,定向人群也更精準。
在up主合作層面,我們的策略是1+N,一個粉絲粘性比較好的中頭部達人(也看預算),其他都是小體量、性價比更高的達人,前者做一個標桿,后者真正拉高銷量和做轉化。
選擇B站的好處還在于:
1、不那么卷,優質精準人群飽和度還高;
2、長尾非常香,我們當時用“花飛”的方式時候,半年后還有出單;
3、低價和高客單價的產品,都能找到愿意買單的人群(因為總體用戶活躍高,粘性強,完播高),高客單價比如數碼、美妝、服飾、汽車;平價類更多了,據說得物和pdd,都在在b站拿流量拿得非常爽。
如果在其他平臺被卷得不行,建議考慮b站——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念,不要盯著一個平臺使勁卷,而是全域找機會、拿結果。
另有個2tips:
1、一定要重視評論,和up主在合作前,就約定做好評論維護;
2、b站的營銷環境相對寬松,除了引導外鏈電商,甚至在視頻內容里還可以公開引導+V,做私域留存。
三、小紅書
今年雙十一,小紅書主推的就是「筆直一體」,也就是通過合作平臺推選的買手,把種草和直播打包一起合作:通過筆記種草和引導預約,然后直播時段的筆記呼吸燈引流引導直播間,再把直播切片轉化為筆記在公域和群聊二次發酵。
我們在今年年末的快閃課會細說具體打法,筆直一體的策略還包括店播、矩陣號的布局。這里先簡單聊聊:
目前品牌在小紅書面對的最核心問題就是:
種草側自然流量被切分給商業流量,但商業流量因為平臺電商體系不成熟,量放不出去。
因此,筆直一體核心解決的是反而是「種草問題」,即通過電商投放拿到真正優質精準的人群,再通過小清單、回放、切片傳播和搜索延續其長尾效應。
所以,不僅要積極擁抱買手電商,尤其關注預約筆記量和群聊推薦、清單等,自己的店鋪和筆記閉環投放也得加碼再加碼。
小紅書直播和抖音不同,爆發力不強,靠的是前面鋪墊和后續長尾,不斷觸達和種草用戶。
這里先給大家幾個建議,這周再單開一篇細說:
1、流量:電商流量會擠占比較厲害,掛車投商銷要盡快前置。
2、內容:這個時候專注兩類內容,主要打保險牌,80%的內容內容盡量1:1復刻自己爆文和競品爆文;另20%可復制目標人群類似的跨品類產品爆文;
3、評論:重點卡搜索或投流的內容一定注重評論區的維護,尤其大促撿漏信息、曬單圖,防止競對截流;相反競品的評論區也可以去看看是否有「薅羊毛」的機會。
四、私域開團
不少依托于微信生態的電商,在大促期不再采取引流小程序和微信下單,而是開一個個「私密團」(撿漏群、老客群等)在群里做裂變和成交。
一方面可以,大環境下消費依舊缺乏動力,通過群的氛圍和討論熱度、曬單,能把一些猶豫的人轉化為付費用戶;
另一方面,在群里引導直播預約和視頻化轉化、分享裂變也更順暢,這些群在大促后立即解散,也不會有太大的運營成本。
如果你的產品客單價較高,強烈建議配合視頻號直播節奏,盡早開始做一波波私域開團。
最后再說說播客。
這段時間,播客營銷也有一些討論。我們的感知是,確實人群很優質,主播的具象化描述和沉浸感讓產品的種草力不錯。但總盤子還是太小,也沒有投放工具,制作周期也比較長,更適合日常長線合作,而不是大促期。
再說一說策略整合和彼此協同:
在雙十一期間,為了最大化效益和效率,應在全域視角做好整體資源的分配和協同:
1、60%-70%預算花在穩定渠道加量,比如內容熱推和千川,或貨架電商投流;剩下20%-30%費用用于開拓機會渠道。
2、在內容營銷領域,可以多平臺達人、素材、人群包復用:如果達人在多平臺發布內容,價格往往更優惠,比如很多小紅書vlog、評測達類人也會開B站賬號;在某一平臺跑得好的素材,大概率在其他平臺也不錯,也可以果斷復用同類題材內容,找不同達人發布;
3、全域種草視角下,分清平臺承擔的角色,比如投完抖音、小紅書,同人群包可以在B站也投,做最終認知收斂,深度影響:一方面扮演購買最后的推手(特別是很多高認知、高客單商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品牌沉淀,把用戶吸引到私域做反復觸達。
4、重視用戶質量,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大促降價來的人,如果不是核心目標用戶,基本都是一次性投入。因此一定避免一些坑,比如量大且下沉的帶貨主播、平臺包裝的大促節營銷IP(硬廣資源較多)等。
以上,希望能對發力本次雙十一有所幫助!就祝大家賣爆啦!(可不是單純說說)
作者公眾號:芋艿和貓說(ID:taro_ca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