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才是營銷尖子生?數英獎評選的5點發現
首發:營銷禪修院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離用戶和廣告最近的各類平臺,似乎更加會營銷,怎么講?
從“在場”到“破局”,數英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照廣告這個行業的現實和未來,每年參賽數英獎的案例無疑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這兩年參賽的作品,肉眼可見的務實樸素很多,也更講究媒介的組合和效果轉化。最近小僧在評選參賽案例的時候,忽然又有一個新感覺,就是各類平臺似乎是營銷尖子生。
是的,就是你我熟悉,甚至天天都在用的生活類平臺、社交類平臺似乎更懂營銷,在平臺、商家/創作者和普通用戶間能夠很好的拿捏,做出觀感和實效更加美麗的案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對號入座和聯想,本文小僧盡量避免直接點名。
倒不是說各大品牌沒有優秀案例,而是這些平臺在內容層面的挖掘、人群上的連接以及情緒的拿捏等等似乎更加如魚得水,能夠恰到好處的傳遞出所要表達的核心信息。通覽幾百個案例后,留下印象深刻的也是這些平臺的案例占大多數,仔細想來小僧以為,以下幾點是平臺營銷能夠突圍的幾個重要層面,個人淺見,供分享交流:
1、貼臉開大請分場合
營銷的目的是傳遞信息促進轉化,但是過分結果導向卻會連傳遞的機會都失去。
為什么?老生常談的消費者給你的注意力只有3秒,你可以暴力霸占廣告位,但是永遠無法暴力霸占注意力,大家小手一劃就給你的廣告審判了。
不分場合強調自己,不如把握角色價值。
產品本位思維讓很多品牌的案例失足,本來洞察不錯,資源也可以,但是兩句不離產品力,干且澀,實在難以下咽。也許在理解自己角色的層面上平臺天然具有優勢,它們更善于用平臺為用戶、為社會提供的價值來代替自己貼臉開大。平臺即經濟,平臺即連接。對于平臺來說,平臺上的共創者和用戶才是一切,他們才是平臺的主角,所以在營銷中能夠很好的通過故事也好、群像也罷,絲滑輸出理念和信息,而不是靠重復賣點循環。
要墻上的洞還是鉆頭?毫無疑問用戶更在意的是自身需求的滿足,也許不同的場景下品牌有不同選擇,但是,不要用自以為是的糖衣炮彈來投喂別人。品牌的角色是需求的滿足者,而不僅僅是注意力的錘子。與其患得患失的一個營銷塞滿溢出,不如專項專攻清清爽爽。
2、重新洗臉認清內容
大家內容營銷喊了這么多年,其實在落地實操的時候,很多品牌案例還是缺乏內容的挖掘和演繹。
一個典型的表現是,內容資源兩張皮。
很多品牌的案例主題或者口號想的很妙,但是一到執行就哪哪找不著了,一頓明星資源、KOL大V往上鋪排了事,之于內容就是海報上的一句話。概念開發和內容演繹,真的要好好學學平臺的玩法,慢人節、外人節……看看主題怎么展開、內容怎么演繹。
品牌還是要多關注下自己的人群都在想啥,而不是天天盯著競品在干啥、領導在看啥。社交營銷不是找幾個大號就叫社交營銷了,內容營銷也不是拉一堆資源就行了,圈層屬性、人格調性、話題影響力和可信度這些都是要和內容匹配的,流量也有價值觀,曝光了沒有合適內容承接也是資源浪費。
另一個品牌營銷中缺乏內容感的表現就是,粗暴的諧音主題。
諧音不一定是毒藥,也不一定就是缺乏創意和偷懶,但是,為了強塞品牌或者產品名字而諧音,且內容不做演繹的那不是敷衍就是潦草。好的諧音梗主題往往是點睛之筆,起到一語雙關的作用,在傳播內容中是有足夠料可以延展和表達的,能夠力出一孔很好拉動情緒。然而,很多案例中的諧音梗真的除了增加認知和接受成本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攪動用戶的內容才能帶動情緒,也才能夠讓你的輸出更有效,渠道和物料只是基操,內容的挖掘和演繹才是營銷的發力點。
3、IP化而不是思想僵化
在營銷中,從蜂擁而上到熟視無睹,再到麻木不仁的,IP算是一個。品牌的營銷IP,應該是具有品牌特色、延續性和立體感的,然而,很多案例的所謂營銷IP,雖然叫做IP,但是除了活動前面有個前綴或者是有個第幾季的標注外,實在難言是IP。營銷IP可以很好的做到認知和信息歸集,提升品牌或產品的喚醒和聯想,但是IP不是你覺得。
IP營銷這方面,依然還是平臺出彩。
不論是固定節點的年度IP活動,還是傳播向、用戶向的IP,不僅能夠依托自己的平臺用戶屬性、創作者的特質打造獨特的IP觀感,而且做到了很好的延續,甚至在深度上和社會價值上還有明顯的升級感。營銷IP要打造出品牌的專屬感,并且具有很好的衍生性,這樣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只是套用一個詞或者主題,不用IP的名義可能會更玩出彩,大可不必擰巴。
4、議題可以再開闊點
可能是大環境影響,品牌營銷缺乏松弛感,議題不是產品就是使用產品。
在過年、傳統節氣這樣的節日,儀式感和氛圍是最重要的,但是品牌案例中的很多還是千方百計讓自己的產品成為焦點,出發點沒錯,但是效果就一言難盡了。話題不出產品3米遠,不是雷同就是無趣。很多平臺的案例就會玩了,倡議話題、反向話題招數不斷,送個藥在過年這種氛圍中都能讓你會心一笑,敢想更敢玩,把議題放開闊點,話題收的巧,依然可以很妙。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買點距離最短,但情緒最上頭。
從賣點出發,你看到的是拒絕,從買點出發你看到的是痛點,從情緒出發你看到的是沖??!營銷中的議題,大可以先上頭再入魂,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宇宙中心。
5、請把公益落到實處
在參賽中,公益一般會認為是打苦情牌,很多評委也愿意給公益案例好評。
然而,這樣以一個好的機會品牌能抓住的也不多。有的案例直接拍個視頻,文案喊幾嗓子就算公益了,其實連敷衍都算不上,還有的是拿別人的痛苦來推高對自己的關注,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你做的。連對公益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還談什么公益營銷?
如果品牌沒有這個價值觀,產品也八竿子打不著,有力氣可以使到別出去,說不定更有效。平臺在公益營銷上也比較突出,能夠以更加溫暖的氛圍和關聯場景進行表達,而且多聚焦在普通人的身上,沒有為了公益而公益的痕跡。要不是個別品牌在公益營銷這個維度一向很出色,品牌案例可能真的要全軍覆沒。
公益營銷首先還是要保持初心,其次是要有底線,再次才是設置營銷議題。
也許,平臺本身的屬性和角色,讓平臺能夠更好的拿捏人群心理和懂得營銷投入,不過,有相當品牌的案例依然很能打,甚至某幾個品牌的案例無可挑剔,只是在整體上,希望大家不偏科,能看到更多品牌向的營銷尖子生。
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在下小僧鯤鯤,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
作者公眾號:營銷禪修院(ID:MandCX)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