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來自不同領域的十個人,聽聽他們對孤獨的理解
原標題:一個人,有人看見孤獨,有人看見好時光
一個人時,你開不開心?
喧鬧人群中的歡樂同樣可以讓你開懷,為什么還要強調獨處時的樂趣?也許是因為獨處時的快樂,不需要倚仗他人,它堅實可觸。安迪·魯尼說,如果你獨自一人時笑了,那是真心的笑。
我們采訪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十個人。他們之中,有歌手、藝術家、攝影師,有創業公司CEO,有自由職業者,有插畫師,還有人文美學平臺的策劃人。他們談了自己對“獨樂”的理解,也分享了各自度過一人時光的經歷。
看看別人的孤獨跟你有什么不同
“年輕時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瑪麗和馬克思》里的這句話,會讓你停下來沉思一會兒。
我們經常無法接受自我的某些部分,是不夠柔順的頭發,渴望但又平庸的數學天賦,又或者是自己小心敏感的性格……
但繞了一圈,我們仍然要直面自己的這些不滿意。成為了你自己,你才有辦法成為任何人。
學會坦然面對自己是一個過程。我們要在其中看清自己的樣子,并習慣它。在這之后,一個人生活的樂趣才會慢慢浮現出來。
一、你得找個適合一個人待著的場所
01:唐七 自由職業者
對唐七而言,家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地方。探索家里各個角落的功用,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樂趣。
“我應該是過完年才搬進來的,一開始看到家里每個角落,都會思考這里適不適合吃飯,適合吃什么。
你會發現家里有很多新的可以吃飯的地方。我很喜歡這個窗臺,這里就很適合吃一點小的東西。”
02:馮驌 “好好住”創始人
除了家,還有哪些地方適合一個人待著?馮驌的答案可能會出乎所有人意料。
“我做編輯時,特別喜歡晚上一個人在公司工作。有時同事會問我:你怎么還不回家呀?我心想:沒有,我不是在加班,我是在等著你們都走光了,然后在一個非常明亮的辦公室里面一個人呆著。
加班到深夜蒙蒙亮,我一個人跑到26層的露臺上抽了根煙,那種感覺特別好,是一種年輕的感覺。”
03:王雪 Lens執行出品人
王雪說,車是她的獨處空間。
“車子它體積也不大,然后人在里面……至少我會覺得我是在和自己在做一個溝通,所以我基本上每天下班到家后,可能在樓下會停了一個小時左右,一個人在車里呆著。
周末閑著,就會開車找個太陽大的地方,一個人在車里看本書什么的。”
二、 想要迅速地進入與自我對話的狀態,通常還要借助一些儀式和工具
01:徐虎 “太格有物”創始人
徐虎喜歡搜羅物件,他的收音機是通往自我世界的一扇門。
“我在香港發現了一個收音機,可以收聽到一千多個網絡電臺。我經常聽一些馬來西亞的中文電臺。
這些電臺在放華語歌的時候,也保留了很多很經典的,內地慢慢在消失的東西。主播會跟一些不同店鋪的主人聊一些靈感或體驗,那個狀態就特棒。”
02:有鹿 插畫師
插畫師有鹿說,一個人在安靜的畫室里待得太久,也會讓人不安。她有自己的一套儀式,用不同方式的獨處來調整節奏。
“有時候在房間內待太久,我通常都會一個人出門走走。這附近有一條很好看的馬路,我基本上就會沿著那條馬路一直走,可能走上半個小時,再走回來。
我看了樹,看了天空,然后可能也買了東西和食物。我覺得一個人待著沒問題,但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內心需要這個平衡點。”
03:Anouchka 藝術中心項目經理
在中國居住了十一年的荷蘭女孩兒Anouchka,她認為獨處是一種需要被培養的能力。而藝術展覽,簡直就是為一個人而設計的活動。
“逛展覽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事情。哪怕一群人一起去,最后依然會因為不同的觀賞愛好和節奏,變成一個個獨立的個人。
頭腦風暴確實會給你很多想法,但最后臨門一腳的靈感,一定是一個人時得出的。”
04:張向東 “700Bike”創始人
張向東喜歡一個人待著,但他更希望獨處的過程是在路上進行的。他說,自行車是一個溝通工具,騎行更像是一種和自己對話的儀式。
“我原來第一天騎車的時候,經常那個狀態是非常亢奮和暴躁的,反正沒有人,我會大喊大叫、罵人什么的,然后慢慢地就會安靜下來,繼續騎車。
到晚上扎營后,就會一個人在山里唱歌;有時候站在海邊,如果喝了酒,或許還會做一些更瘋狂的事。”
三、 獨樂自在,一個人,所見變得很不同
01:瞿廣慈 藝術家
當你能認清自己,一個人舒服呆著時,你也獲得了另一雙觀察世界的眼睛,而看待周遭事物的眼光,也會發生變化。瞿廣慈對獨樂的描述就像一幅抽象畫。
“黑暗就像墨水一樣慢慢慢慢地上升,直到最后一束陽光被抽走。當滿屋都是黑暗后,最后消失的那一束光反而更明顯。”
02:曹方 歌手
對歌手曹方而言,享受獨處,這讓她能夠把旅行中的每一次遭遇,都變成“讓我在這多停留一會兒的理由”。
“我覺得旅行中肯定會碰到意外。我的心態就是不管碰到什么,它都是旅行的一部分。比如因為這班飛機晚點而錯過了下一班船,我會覺得這可能是讓我多在這里停一會兒的原因。
我錯過那班車,我可以去發現點什么其他的東西吧。”
03:孫一冰 攝影師
而對攝影師孫一冰而言,創作是與自我溝通的方式。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人是獨立的,鮮活的畫面透過鏡頭,貯存在他的腦海里。
“記錄的同時,我還會加進自己的東西。在納卡地區一個叫舒西的地方,那里之前被戰火被炮轟炸過,很多樓變成了廢墟。
但是由于當地人在那生活慣了,不愿意離開,所以他們就住在廢墟里,你會覺得這讓你體會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丘吉爾說,孤獨的樹如果成長,就會成長得非常茁壯。
三十歲之前的馮驌,受不了只有一個人的房間時,他甚至會一個人跑到大街上待著,聽著人聲,心里才會踏實許多。馮驌的母親告訴他,如果不能一個人待著,那就代表還沒辦法面對自己。
馮驌說:能一個人也過得開心,說明你變得自信了,這也不一定是你多好,而是你認可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繼而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大會被外界影響。
這或許就丘吉爾所說的“茁壯”吧。
一個人時,高興和不高興都是自己的。平時的話題殺手,一個人時可以是靈魂演說家;KTV里支支吾吾推說“我不會唱歌”的,洗澡時可以對著花灑開一晚上的演唱會。
你都是如何度過一個人的時光?我們采訪的嘉賓中,有人專門在屋子里留了一盞獨處時打開的燈光;有人通過制陶讓自己靜下心來;還有人習慣逛逛花市,讓自己享受獨處的樂趣……
出品人:法滿
策劃人:王雪
監制:婁軍 韓克久 李曉穎
攝影:毛翔宇 王宇擎
剪輯/錄音:胡藝馨
航拍:陳森
項目制片:楊佳秋
制片協調:秦雯茜
采訪:黃鍇驥 劉明珠 蘇拉
后期:賀紅羽
拍攝協助:紀金、寧詠微、叢雪;楊畫廊
新媒體設計:黃雋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WeLens(ID:we-len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