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廣告新增@好友功能,究竟會帶來什么?
原標題:打擾or價值?上了熱搜的朋友圈廣告@好友功能究竟會帶來什么
4月8日晚,朋友圈廣告@好友新功能上了熱搜。
“微信廣告助手”公眾號發布文章宣布,朋友圈廣告@好友評論互動功能全量開放,消息一出不僅在廣告主側引發關注,在用戶側也引起熱議。
@好友評論互動功能是指用戶收到朋友圈廣告后,可以跟點贊、評論一樣,在廣告的評論區@好友與其進行互動。而評論發出后,被@的好友會在朋友圈消息提醒收到提示,體驗與普通的朋友圈評論一致,從消息列表點擊評論就可進入廣告詳情頁,體驗廣告并回應好友互動。同時,這條廣告會出現在被@的好友朋友圈信息流中。
該功能早在去年10月就已官宣上線,但只是部分開放,此次全量后意味著所有朋友圈廣告都默認具備@好友評論互動的能力。
廣告主點贊,用戶總體評價積極
正如每一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有多種聲音,這一新功能也收到了多種評價。
從新營銷對網絡輿情的觀測看,總體上積極評價還是占大多數,尤其廣告主側反響積極。大多數用戶都表示這一功能“讓廣告更好玩了”“這樣的互動很棒”“很想收到一條廣告嘗試一下”等等。
廣告中@好友互動,用戶場景真實存在
微信廣告為什么推出這個功能,并在半年后全量開放?
作為一個商業化產品,朋友圈廣告推出新功能必然要考慮兩方面因素:用戶和廣告主。
從用戶角度來說,在廣告下面@好友這種互動場景和需求是確實存在的。
比如收到偶像代言的品牌廣告,@追星小姐妹一起來圍觀。
比如收到心儀的禮物廣告,@另一半提醒關注;或看到一直長草的品牌發新品,@好友一起“拔草”買買買。
比如總有些廣告讓你產生@好友的沖動,也許是一次約飯聚會的契機。
可以看到,適用@好友功能的場景很多,而且在很多案例中用戶互動積極。
本質上來說,@好友功能與點贊、評論并沒有什么區別,它們都是用戶主動觸發的互動行為。朋友圈廣告原本就是可以轉發分享的,@好友功能只是讓互動、分享變得更加簡便快捷,更符合這個時代的社交節奏了。
好廣告值得被分享
在這個廣告即內容的時代,二者之間的界限和價值評判已經非常模糊,很多廣告都是有趣味、有價值、有意義、值得與好友分享的。
比如春節期間微故宮的朋友圈廣告,故宮熱門話題+莫蘭迪色高級感廣告素材+“視頻輕互動”新樣式,一個又好看又好玩又有信息量的廣告,自然激發用戶積極地@好友互動分享。
在微信廣告官宣文章中提到一個公益廣告案例“一個人的籃球隊”,通過@好友功能鼓勵用戶呼喚好友共同關注、支持和參與器官捐獻,切實為公益做出了可觀的貢獻。
收到好友@你這樣的廣告,一定覺得 ta 善良有愛心吧。
被打擾?不必擔心
會不會出現因為被多個好友@就收到幾十條廣告,或者同一條廣告被@了N次的情況呢?
據新營銷了解到的信息,現在用戶朋友圈每天最多只會插入1條被@的廣告,是當天第一次被@的那條。即使同一條廣告被@了多次,你也只會收到1條廣告。用戶在單條廣告下的評論次數是有限制的,也不用擔心有人喪心病狂地反復@你。而且,跟點贊評論一樣,對于@好友消息提醒用戶也可以手動選擇“不再通知”。
總而言之,其實用戶不必太擔心在朋友圈的體驗會因此而被嚴重打擾。
從另一個層面看,微信和品牌廣告主可能更怕用戶體驗不佳,從而影響品牌好感度。這是一個體驗大于一切的時代,過去那種通過反復曝光,寧可讓你惡心也要讓你記住的廣告營銷方式已經過時了。
而且從吐槽的聲音中可以看到,很多人討厭的其實是微商刷屏的廣告行為,這跟微信本身并沒有關系,朋友圈廣告可以說是躺槍了。
廣告主真正該關心的是這些
所以,作為微信用戶,你沒有必要擔心@好友功能會導致體驗變差。而作為營銷廣告人尤其是廣告主的話,朋友圈廣告這一新功能絕對值得關注。
眾所周知,朋友圈廣告的一大核心特征就是“社交屬性”,@好友評論互動是社交屬性下的一個具體功能延伸,豐富了評論點贊這些社交基礎能力,增強社交互動特征。這種互動之下,用戶對于品牌的了解和認識是自然的、友好的。同時,還能帶來免費、優質的社交曝光。
因此,廣告主大可以打消顧慮,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利用@好友評論互動功能,發揮創意,讓用戶樂意主動@好友分享你的廣告。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