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5天之行,我對線下商業6點小觀察
原標題:韓國觀察:線下商業的生氣、鮮活與自由
首爾5天暴走,從抵達到離開,這種感覺始終在觸動我。
或許是疫情后,聽到太多從業者的信心不足和裁員新聞,國內商業彌漫著一種表面繁榮,內在低迷的狀態。
首爾當然也卷,但是是鮮活有生氣的,自由感和生活氣息縈繞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中。
01 熱誠真實的人
在onion、artist bakery、貝果博物館這樣忙碌的網紅烘焙,店員態度都很好,哪怕語言不通,也看不見一絲不耐煩。
面包師熱情洋溢,干勁十足,每有客人進店,所有人一起飽含情感的致歡迎語。
顧客很自然的會被的這份熱誠所感染。
和同行朋友聊,這要是挖一個店長過去可了不得。
民宿老板、便利店店員、餐飲店等很多從業者也給我這樣的感受。
這才是商業鮮活生氣的基礎。
02 連而不鎖
上面幾家網紅,乃至彌漫街頭的各種烘焙咖啡店,大都給我一種“連而不鎖”的感受。
形象是統一的,表達也是全面的,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在陳列、裝置、物料、周邊上塑造獨特性。
比如artist bakery,全敞開式的制作間,配上琳瑯滿目的器具和面包陳列,家庭廚房的生活氣和手作感撲面而來。
再比如,餐飲店的涂鴉碗;冰糖葫蘆門頭下的充氣道具和可愛的產品名;黑膠店門頭上極具沖擊力的海報;Tamburins的千店千面。
街邊店的確容易營造,但首爾商場里的餐飲、零售,一樣精致中帶有生活隨意感。
它們沒有被“品牌”兩個字框住。
03 消失的店型界限
這次是和餐飲老客戶兼朋友一起去韓國。
回國后我們談到首爾烘焙,問及她看到哪些不錯的社區面包店?
我們發現,在首爾好像很難這么用單一屬性界定。
品牌旗艦、連鎖、網紅、小眾、社區店,可能都在一條街上。
圣水洞和景福宮附近的面包店,它們是老網紅嗎?是的。但社區性也很強烈。
這一點和國內涇渭分明的劃分不同。用一個店型把品牌框住,好像它只能在那兒,失去了更多可能。
被框住的一方面是用戶的期待,另一方或許是品牌內部的創新力。
“我是XX店類型,所以它們那種和我無關”。
品牌的差異化,除了選址渠道的不同,還有你向用戶提供的產品、服務和綜合呈現。
比如胖東來,因為服務和產品做的好,既是網紅,也是連鎖,更是社區的。
但最近接觸的很多客戶,也逐漸開始以這樣的方式理解自己為用戶帶來的復合價值了,而不是店型單一維度看待自己。
04 浪漫體驗
藥店也不同于國內藥店的冰冷。
圓潤字體、紅藍拼色,減弱了專業和距離感,醒目而可愛。弱化買藥時身心的不適,讓用戶愿意走進和停留。
值得一提的是香水品牌Tamburins。
它沒有刻意營造“疏離感”,空間明亮,服務員適度熱情,裝置也沒有讓普通人看不懂,主題清晰、色彩鮮活,明快。沒有過多用音樂、燈光來塑造高級,是以一種敞開胸懷,毫不矯揉造作的方式和用戶溝通。
這并不影響它裝置給人的震撼,紙質小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坦誠說,在國內不少香氛、洗護品牌身上看到了它的身影。
這種視覺浪漫感,還體現在一些小趣味上。
比如炸醬方便面里的蟹肉塊是小熊造型、便利店里的飲料的可愛造型。
05 零售陳列
整齊錯落到讓人能感覺有“秩序感”,已算不錯的陳列。
但首爾幾乎是店均“策展”。
可以說是:INS上刷到的超強氛圍感陳列,線下真實存在。
路邊隨便進去一家非網紅的面包店,陳列架上的面包是會旋轉的。
連周邊文創的陳列,也布置出了鮮活感,成為產品之上的加分項。
路過汝矣島的一家養生保健品店,原本我沒有需求,飛機時間也很緊張了,但整家門店的產品包裝與陳列實在做的太好。忍不住駐足停留。
還有這家美術復古風格的文創店,和以寵物玩具作為唯一產品的寵物商店。
這種琳瑯滿目、各不相同的陳列,會讓顧客覺得“很好逛”。
它們構成了韓國線下商業的鮮活感,而不是制式化的。
你還能從這些點滴里感受到,商家非常珍惜與用戶短暫接觸的機會。
或許是因為不像國內電商發達,韓國以線下為主,這就導致陳列必須做的出彩,有限的接觸場景里盡可能爭奪用戶的注意力。
06 單品的極致塑造
通常來說,如果想讓一款零食被更多人知道,或是銷售、品牌價值提升。通常做法是進駐更多渠道,拍廣告片、新媒體投放、直播帶貨、代言人等。
而韓國HBAF芭蜂蜂蜜堅果,在我們剛落地、抵達明洞后,給了我們另一個選項:在核心商圈開若干家極致呈現的線下體驗店。
5米層高、立體、強烈視覺沖擊力的門頭;不同口味的試吃體驗;多個卡通形象陣營;色彩對比強烈的包裝箱;各類大尺寸包裝陳列;
如此強烈的產品氛圍,明快的顏色對比,會讓用戶不由自主的走進、體驗,試吃,下單。
也會讓用戶對產品和品牌的認可度,達到一定高度。
另一家是景福宮看到的費南雪甜點品牌,BRICKSAND。
遠處看到時,以為是一家咖啡店。紅色磚頭不知道是賣什么的,進去一看被震撼到。
一塊費南雪的伴手禮甜點品牌,可以呈現的如此極致。
陳列、包裝、VI的直接表達,不用過多解釋,就會讓顧客有想買來當伴手禮的沖動。
除此之外,品牌還將費南雪和咖啡結合,匹配堂食空間,體驗更多維。
后來又在首爾車站見到,可惜沒時間購買了。
結語
短暫的5天體驗讓我感覺,韓國和日本相比,他們少了些日本的嚴肅和匠人,多了些“自由灑脫”和“職業”感。
不論是綜藝、語言、街道隨處可見的浪漫色彩都給我留下了這些印象。
有天晚上去鐘路三街吃飯,地鐵口一出來,滿眼都是大排檔。韓男韓女化著精致的妝容,暢快的在街頭和朋友們度過夜晚。
這種大面積連成片的,不做任何修飾、沒有距離的煙火氣和生活感,反而在我們的1線城市逐漸缺失。
最后,感謝這趟首爾之行,每一處細節的體感我都甘之如飴。
推薦零售、烘焙、香氛行業的朋友來體驗,或許是日本之外的商業考察選擇。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本文作者:少康,沐山品牌咨詢與設計,聯創/策略負責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