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鐘薛高:我們迎來了對消費主義“祛魅”的時代
如果,逛一逛今年的線下商場,一個最直接的感受是很多商場的B1臨期店好像越來越多。而今天這個選題,也是我站在臨期店的冷柜前思考了很久,一瞬間的突發(fā)奇想。
一排各式口味的鐘薛高,靜靜躺在冷柜里。從售價幾十不等到如今以2-6元的價格被瘋狂甩賣,從風光無限,到跌落神壇這兩年的鐘薛高可以說是經歷了大起大落。
它的波折不禁又一次讓人感嘆商業(yè)世界的變化無常,與此同時,深深覺得潮水退卻后的鐘薛高,才更有討論的意義。今天,不夸不貶,不過也不能算很客觀,只是想站在路人視角再去看看它。
01
鐘薛高其實是一個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好產品
雪糕,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一種產品,不過越是熟悉的賽道,在營銷上的突破往往更難。這就要說到鐘薛高的好處了:
第一次接觸鐘薛高是偶然間讀到了寫在鐘薛高官網上的一句話:
人與人、人與家、家與家,像瓦片般俯仰相承。在這種鏈接與包容之中,我們期待更廣闊的世界。
只是覺得,突然有了這么一個時刻,有人給雪糕賦予了感情和靈魂。「瓦片」這個意向在一眾國潮風格的產品當中,視角確實好獨特。
創(chuàng)始人林盛一開始是個學歷史的,當過廣告人,一手策劃了馬迭爾、中街等爆款雪糕品牌,有學科背景也有營銷行業(yè)的實踐經驗,想出這樣的點子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馬迭爾和中街1964網圖
按照寫作的邏輯,此處應該提一提這里簡單的提煉了鐘薛高的營銷亮點,不過這部分簡單給大家做個參考,不做重點拆解,有興趣大家深扒:
我們回到討論的核心,鐘薛高的成功的地方到底在哪?一個品牌的營銷是不是成功,單純說這個品牌都干了點什么,也完全是一種一廂情愿主觀的判斷,我們應該把它放在特定的市場的背景下,聊一聊它完成了什么任務。
放眼整個市場,當時的冷飲市場品牌營銷做得出彩的并不占大多數。那么為什么要開始重視品牌?
從品牌個體的角度一來是滿足消費者對于品牌精神價值的需求,贏得更多溢價空間,二來也是做給投資人。可口可樂總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可口可樂的全部工廠一夜之間被大火燒掉,給我三個月時間,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樂。”
這句話是在說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對于一個企業(yè)的重要性。
「渠道為王」是冷飲行業(yè)乃至快銷品行業(yè)的傳統(tǒng)。品牌資產在無形中帶給產品的價值放在了次之,或者更靠后的位置,換言之產品銷量起來了,才需要考慮怎么做品牌。這針對中低端市場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思路。
但當時的市場狀態(tài)是,中低端冷飲市場被國內大量老牌廠商占據,中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的廠商占據,新品牌從0-1需要抓住的是空缺的市場,而并非在原來的市場里硬碰硬。而國產的中高端市場,正是市場的一個重大的空缺。
而考慮之前為什么沒人做,判斷有下面幾個原因:
1、國內大廠商有這樣的意識,但因為自身的業(yè)務比較穩(wěn)定,在開發(fā)新品牌和產品上配置的精力和資源相對不會太多。
2、小廠商品牌意識不強,或者資源和預算都相對有限,活著就已經耗費了全身的力氣。
然而,這個世界多半是被「攪局者」改變的。
但攪局的兩個充分必要條件是:品牌有原始的勢能,市場有資本的青睞。資本這件事簡單說,自鐘薛高成立之初,就迅速獲得了真格、?登布蘇投資、?峰瑞資本的天使輪投資,?2021年,?鐘薛高完成了2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我們再聊聊鐘薛高品牌勢能,我認為稀缺性是鐘薛高品牌勢能的根本來源。
營銷圈掀起國風熱,但在冷飲這個賽道國產品牌其實缺少從產品、到文化理念、再到營銷一套完整的、能夠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和獨特審美風格的經典案例。那么在此刻鐘薛高一定是一個好的案例。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鐘薛高成了賦予豐富文化內涵,高品質生活的象征。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也是資本和市場青睞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02
「定價」不是原罪
錯誤的「定位」才是
至于鐘薛高為什么會經歷了口碑的大逆轉,問題出在哪里?
主流觀點有這么幾個:一是說“雪糕刺客”刺痛了我們的心、二是說公關做得有問題,實在無法忍受品牌的傲慢,是的,這些都是原因。
但個人覺得,這里面的根本原因還是品牌勢能的降低,品牌勢能達不到消費者的預期。而“定價”并不是這種勢能降低的原因,對“定位”錯誤的預判才是。
首先,我依然認為,鐘薛高主打中高端市場的戰(zhàn)略沒什么毛病。
而問題出現(xiàn)在當你把自己定位在“雪糕中的愛馬仕”這個等級上,卻忽視了高端用戶真正的需求場景。正如愛馬仕永遠不會標榜自己是包中“勞斯萊斯”,真正的奢侈品營銷從不會下場和人比較。
當潛在的消費者有了比較的沖動,那么你苦心營造的高端場景就徹底漏出了馬腳。對于這部分的消費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空前絕后、獨一無二的“孤品”,而并非愛馬仕的替代者。
而我們接下來看,對于更廣泛的中產人群而言,“雪糕中的愛馬仕”這一概念確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最原始的消費欲望。
不過,與“XXX愛馬仕相比”他們更加期待這個品牌能夠展現(xiàn)出持續(xù)的輸出能力,以滿足他們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但鐘薛高的失誤之處在于它講故事的方式過于平淡,缺乏吸引人的元素、以及必要的使用場景,在以流行的營銷形式進行不斷復制的同時,少了自己的特色,這也成為了鐘薛高后期增長乏力的原因之一。
這也啟發(fā)著后來人,品牌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那么它的可復制性就會很高,一旦市場上類似的故事不再稀缺,品牌的勢能自然會大幅減弱。
03
從經濟學角度
我們迎來了對消費主義
“祛魅”的時代
除此之外,不得不承認,時代真的變了。
如果從經濟學角度,用一個我認為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個時代,那應該就是“祛魅”。在這個對消費主義“祛魅”的時代,單價66塊人民幣的雪糕并不是不能接受,只不過如今的消費者對于“價值交換”的問題變得更加敏感。
這種“祛魅”也表現(xiàn)為:越來越多人將商品價值的延續(xù)性作為等價交換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盡管我們依然會被華麗的概念所觸動,但我們對于生活品質和生活方式有了重新的定義。
《資本論》說:“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性質”。
如果以宗教的邏輯去理解消費,其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我們有相信宗教的傳統(tǒng),但也有不信宗教的自由。在這個背景下,消費者內部誕生了一種新的“流行”:商品提供的真正價值,除了其本身的使用價值以外,還有我們能否以此為原點找到更多情緒價值,而商品再也不是凌駕于情緒價值之上的必需品。
然后,再聊聊這個“祛魅”的時代下的消費者。
“祛魅”讓消費者變得非常清醒和敏感。
他們會事無巨細的對于不同品牌進行權衡和對比,也更加清楚自己的內心訴求,并且沒那么容易形成對某個事物的信仰。但我覺得,從市場良性循環(huán)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好事,它逼迫品牌開始轉變思想,品牌需要結束他們和消費者之間的潛在對抗,買賣關系并非對立,而是共存。
做營銷最大愚蠢其實是和消費者比誰更聰明。
時代變了,要緊之事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是:結束沖突,爭取信任。
營銷到最后,拼得都是“陽謀”,做品牌的第一點是要擺平心態(tài),然后足夠坦誠、接受市場的成熟和消費者的成長。(話說回來,雷軍老師最厲害的地方,正是不遺余力的調度陽謀,當然這是句題外話。
04
沒有產品力兜底的潮流
終究抗衡不過時間的阻擊
最后想說,品牌能夠取得多大成就,也全然不僅憑一套漂亮的價值觀。鐘薛高的崛起,有屬于它的天時地利。
這包括不僅限于:高端市場的空缺、新渠道的崛起、國潮的流行。
然而,鐘薛高在經歷了勝利者榮耀時刻的同時,市場的巨輪已經緩緩駛向了另一個深水區(qū):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你所引以為傲的新渠道,其實布滿了實力強得可怕的競爭對手、以及品牌賦予產品的“價值觀”說失靈就失靈。
風起云涌的新產品和新概念,可以隨時沖刷掉你存在過的記憶,但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想要淘汰誰,真連聲招呼都不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或許這些浮沉皆為意料之中。事實也證明,沒有產品力兜底的潮流,終究抗衡不過時間的阻擊。
建立品牌信任是慢工出細活,唯有正視市場、正視自己才是正道。最后,也希望咱們這個行業(yè)可以平靜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