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廣告里小動物的出場方式,好神奇!
人類對動物的喜愛,或許從原始人居住在石洞時就開始了。
在廣告中運用動物元素也不算新鮮。畢竟早在幾十年前,大衛·奧格威就提出了大名鼎鼎的3B原則——Beauty(美女)、Baby(嬰兒)、Beast(動物、野獸)。
1898年的Victor留聲機廣告
然而,在萌寵經濟升溫,紅山動物園成為熱門打卡地,貓meme盛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動物形態IP火爆的今天,廣告中對動物元素的運用,似乎又有了“舊事重提”的必要。尤其AI的車輪滾滾向前,相比于會喚起恐怖谷效應的“AI假人”,以動物形象呈現也更適應現如今的AI潮流。
廣告中運用動物元素的好處,諸如——親和力與情感共鳴、形象化的象征意義、跨文化和跨年齡層的普適性、趣味性和娛樂性、與自然環保的關聯等,想來大家都能意會。我們在這篇文章里就不再展開,不妨探討一些小動物們在廣告里“意想不到”的出鏡方式。
何為“意想不到”?
我覺得,像寵物用品或是動物保護公益廣告中出現動物就不能算“意想不到”,而是一種必要。所以本篇文章也暫不討論這兩類案例。主要討論:
一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品類,如果在廣告中使用了動物元素,主要想表達什么?又用了怎樣的形式呈現?
一、這些廣告里,為什么會出現動物?
我們先從一些經典的廣告說起。
1、從被法規限制的“無奈”,變成品牌的傳統
英國紙巾品牌Andrex的品牌形象幾乎與拉布拉多犬綁定,品牌官網上隨處可見與狗狗有關的元素。
而二者的緣分開始方式非常奇妙——1972年,Andrex想拍攝一些小女孩帶著紙巾跑過房子的畫面,以體現紙巾的柔軟度、長度和韌度,但是有關部門認為這會在無形中鼓勵浪費行為,于是Andrex就將廣告的主角換成了一只可愛頑皮的拉布拉多小狗。
1972年最后出街的廣告版本(年代久遠有點糊,見諒)
人們非常喜愛這個小狗形象,以至于在2013年,Andrex在給消費者發送訂閱郵件時,只因為使用了省略小狗版本的logo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憤怒地表示,如果Andrex拋棄小狗形象,就再也不會購買品牌產品。這場誤會以Andrex道歉并承諾不會丟棄小狗形象結束。
2、從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應用,變成品牌的經典
如果說Andrex和小狗的緣分有點偶然,百威和馬的故事則完完全全是精心設置的結果。
在1933年禁酒令廢除后,為了慶祝父親的事業有了新的希望。當時百威掌門人奧古斯特·A·布希的兒子們送了他一份禮物——一輛啤酒車和一隊克萊茲代爾馬。這種馬匹成年后身高可達到1.8m-2m,是馬中的“巨人”。
而布希從這份禮物中看見了營銷潛力,他安排馬匹們去帝國大廈和白宮等標志性建筑運送啤酒,優雅高大的馬車隊,沿途吸引了許多圍觀者。
2014年百威超級碗廣告《Puppy Love》
被外媒評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超級碗廣告”
短片的配樂《Let Her Go》,在隨后的一周登上了 Billboard 成人流行音樂排行榜的榜首。
此后,克萊茲代爾馬就成了百威的經典傳統象征之一。自 1986 年以來,克萊茲代爾馬出現在 25 多個超級碗廣告中,每年,不同的馬車隊還會出現在 900 多場付費活動中亮相。它對于百威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吉祥物”,而是成為了品牌引以為豪的傳統。
3、品牌精神崇尚“自由冒險”,適合用動物元素呈現
許多汽車品牌的廣告里都會出現小動物,那些知名的汽車品牌基本都能找到一支以動物為主角的短片。不過在此之中,越野車品牌Jeep對動物元素的運用尤為頻繁。
2016年 Jeep《75周年小動物們的賀電》
2021年 Jeep《叢林大冒險》
2022年 Jeep《在汽車前臉里看見動物世界》
首先,Jeep這個品牌名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來自于《大力水手》里的小動物Jeep。
哪怕不考慮這一點,Jeep品牌精神中崇尚自由、冒險,鼓勵人們走進戶外、走進自然的部分,也都與動物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Jeep的廣告里會頻繁出現動物元素。
二、選擇哪種動物,也很有講究
自然界中到底有多少種動物目前還沒有準確的數字,科學家們估算的結果是大約在數百萬種以上。
而廣告中出現的動物,除了我們熟悉的小貓、小狗以及一些有美好象征意義的熱門動物之外,還有一些略微“小眾”的選擇。
Tips:
動物在廣告中具有強大的象征意義。不同文化對幾個動物符號的理解或多或少是相同的,例如:
貓頭鷹——直覺和智慧的象征。
狗——忠誠、忠實、家庭的象征。
熊——力量和信心的象征。
馬——強大動力的象征。
簡單總結了一下,那些偏小眾的選擇,主要是出于以下幾個理由。
1、動物的特征(外觀、習性等)與產品有關聯
如果動物的特征與產品有很強的關聯性,就會產生奇妙的效果。比如下面這個殺蟲劑的平面廣告,大家都知道青蛙以昆蟲為食,和殺蟲劑的用途不謀而合。而青蛙舉著的“我上班是為了有飯吃”,真實詼諧又很有幽默感。
2012年加拿大眼鏡品牌的平面廣告,則是利用了視力好的動物——比如老鷹和貓,和眼鏡功能之間的關聯,也是繞過了文字,直接用圖像符號來傳達信息。
日本棉花制品公司 SANYO在2021年的一組棉簽平面廣告也是同理。羊駝的頭的形狀偏長,而且毛茸茸的,和棉簽有點像。
這類找到了有力關聯點的創意,在節省溝通成本的同時,也讓人覺得非常合理,從而制造奇妙的觀感。
2、用動物代替人類當模特,削弱“冒犯感”
現如今的輿論環境,有許多堪稱定時炸彈的“危險”話題,比如性別議題、容貌焦慮話題、階級話題等等。在高度敏感的環境中,有時廣告中的人物形象會引起觀看者一些不妙聯想,哪怕那并不是廣告主的本意。
而用動物代替人類當模特,就是這種問題的解法之一。
比如BBDO迪拜為剃毛器產品做的這組平面廣告。用動物形象來呈現賣點,更美觀有趣,也不會引起人們對“容貌焦慮”話題的不妙聯想。
可愛的動物也能削弱“爹味”或者說“冒犯感”,減少受眾的心理抵觸感,更容易接收廣告想傳達的信息。
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是美國人民聯合銀行(People's United Bank)為了宣傳反詐騙服務,曾經拍了幾段“貓鼬生活紀錄片”。乍一看,銀行和貓鼬似乎沒什么關系。
美國人民聯合銀行 反詐騙宣傳
但其實,貓鼬是一種非常機警的小動物,它們的生活環境很復雜,同類之間會通過不同的叫聲傳達預警信息。這個習性剛好可以呼應上“反詐騙”的主題。所以這個短片不需要復雜的對白或是情節設計,只需要真實呈現貓鼬的生活,再用幾句文案點題即可。
而這種沒有說教味,反而滿滿治愈感的方式,也能讓人們對于“反詐騙”這個嚴肅話題,在意識到其必要性的同時,心理層面上也更容易接受。
用動物代替人類,還能讓廣告更有特色更吸睛。
國外曾有學者做過研究,在其他因素等同的前提下,用動物當模特會讓受眾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我們也能從以下的對比圖中很直觀地感受到,比起“平平無奇”的人類,動物的臉更能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
珠寶品牌Harry Winston Exotic Magic就深諳此道,用動物當模特來展示珠寶,無形中也傳達出了品牌崇尚的自然理念。
3、有時候,不那么“直接”的關聯,反而更有意思
上文的案例大多是建立起了非常直接的關聯,從溝通效率上來看有許多好處,不過有時候,相對比較“間接‘’的關聯反而會制造更多回味的空間。
亨氏有一個案例就非常有意思,它以幽默的方式來表達“HOT DOG”也是“DOG”(熱狗也是狗)。在短片里,一群被面包夾著的可愛臘腸犬歡快地跑下山坡。
雖然稍微繞了點,不過其中的幽默趣味能讓人回味很久。
PUMA的一組平面海報也是同理,它用動物幼崽來當海報主角,而它的邏輯是:New stuff=新事物=動物幼崽=PUMA新產品。
也是策略上多繞了一步,但是在視覺呈現上,通過動物幼崽和產品外形特征上的相似性,來提供另一個相對更直接的關聯點。
還有一種思路則是不以單個動物為主角,而是通過動物的多樣性來體現信息。
因為自然界上動物就是很多樣的,而人類也有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英國家居品DFS就從這一點出發,制作了一支創意短片。
通過這種多樣性的呼應,來體現品牌尊重且能夠滿足消費者不同審美、不同個性的需求,是一種聰明的做法。
此外,動物也不一定非要是可愛的形象,兇猛、獸性的一面也可以在廣告中體現。
酸奶品牌Chobani就拍攝了一只闖入小鎮商店的熊。畫面傳達出的緊張刺激感能讓受眾腎上腺素飆升,給他們制造另一種情感體驗。
還有我們童年時都看過的“獵豹追女孩”的急支糖漿廣告,也是同樣的道理。想來那種被追逐的感覺在大家的腦海里至今仍有印象。
寫在最后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3B原則歷久彌新,在人人需要點毛茸茸的治愈感的今天,我們或許也有重新思考動物元素的應用方式的必要。
以前拍攝動物可能還會涉及動物保護話題的爭議,但隨著技術越來越進步,有許多種方式可以達成高度擬真的動物呈現。
你印象最深的動物元素廣告是哪個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