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騰訊智慧峰會——精華回顧
編輯: Sandy.chen@dmunion.com
出乎意料的是,整個會議聽下來并沒有小編之前想象的疲憊,反而在嘉賓的風趣的對話與討論中加深了對于移動營銷發展和趨勢的認知,而周圍那些或聚精會神或會心一笑的面孔也讓我隱約感受到了大家對于峰會討論話題的共鳴,引用嘉賓劉勝義結尾的一句話來講,“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一場簡單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討論,而是一次革命的前奏。”下面,我們就將峰會中的精華,嘉賓的演講內容以及會后的采訪與諸位分享。
劉勝義:Mega Web時代來臨 人機共生定義連接價值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
對此,劉勝義給出了一個全新的解答視角——Mega Web。他說,在對“IT”的認識中,過去人們是越來越重視T(技術),而忽略了I(信息),而Mega Web正是重新喚起信息本原意義的一個方向,它將重新定義技術與人和信息連接的價值。劉勝義談到,Mega Web就像電一樣,會隱藏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卻又和其他技術一起衍生出許多令人驚喜的變化。為此,他還特意引入了一個戲劇性的環節——突然關閉了會議現場的供電設備,當人們驚慌失措的時候,點起一根蠟燭,仿佛將時間帶回了電燈還未問世的1878年,讓大家深刻體驗到了這種變革的驚喜。
他還談到,很多人認為Mega Web會讓傳統媒體和渠道消亡。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無處不在的連接,是一種全新元素,而非新媒體或新渠道。在Mega Web營造的營銷環境中,企業與科技融合共振,帶來了營銷策略升華機遇,Mega Marketing將應運而生。它將敦促營銷人員重新思考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促使營銷組織重新思考已有的營銷戰略。唯有真正擁抱互聯網科技,營銷人才會踏準大數據從理論走向實際應用的大趨勢。
克萊?舍基:人與人的連接更重要
《認知盈余》的作者
在社交媒體中,人們擁有很強的分享欲望,而“分享經濟”一詞在美國的經濟環境中也經常被提及,據克萊?舍基觀察,在社交媒體中人們有更大的自由去分享資源。
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對于媒體移動化和社交化的兩點觀察。第一,如果某公司想要把自己的信息傳播出去,必須要有關注參與者行為的意識;第二,在分享經濟的背景環境下,媒體需要關注和搜集消費者的反饋。
約翰?伯班克:要學會和競爭對手分享數據
尼爾森全球戰略總裁
約翰?伯班克強調,每一家公司都需要找到方法直接的和消費者進行溝通,這期間就會出現一個關于消費者數據的海洋,但是這些數據之間并沒有很好的連接,而數據本身是希望能夠連接在一起的。
約翰?伯班克認為,既然這些數據希望連接在一起,就應該順應這個趨勢,但同時也不能犧牲消費者的隱私,這就需要有時候和競爭對手分享數據,如果分享了數據,整個行業整體都能夠進步,這是一個共贏的做法。
最后,約翰?伯班克坦言,Facebook的文化就是鼓勵員工去犯錯,在嘗試連接、分享的時候,也不要害怕犯錯,因為只有不斷經歷失敗,大家才能學習,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利用“連接”。
韋棠夢:物聯網帶來全新消費體驗
奧美廣告亞太區總裁、K1ND創始人
他認為,物聯網使得各種設備可以互聯上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移動設備也可以通過遙控家庭生活及其他生活中大顯身手。
在韋棠夢看來,電視在未來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不過未來除了電視之外,或許有一種更有趣的方式能把電視和其他移動設備連接在一起,這將會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陳菊紅秦朔圓桌對話:下一個媒體時代是什么樣?
陳菊紅——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網絡媒體總編輯
秦朔——上海文廣集團副總編輯、《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陳菊紅談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每個人的個性化信息更加完備。在這個整合平臺上,相對于不同的群體,單個產品或單一領域所給予的不同服務會比以前更好。未來媒體服務的體系與能力,可以針對用戶對功能信息的需求做進一步延展。
秦朔表示,媒體與非媒體的邊界正在模糊,媒體已從原有的信息傳播服務,衍生為平臺級服務。技術的突破讓媒體不斷地泛化,逐漸向媒體服務化靠攏,這最終將演變為一場變革。
傳統媒體的挑戰
傳統媒體的挑戰
對傳統媒體而言,最大的挑戰有三個層面:內容生產如何從主觀生產變成客觀生產?如何根據客戶細分,持續不斷提供內容,探索新的媒體形式?如何用工具化、產品化的方式去構建新的影響力,找到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傳統產業利用互聯網來提高工作效率,它正在改變人們的購買行為,而快速崛起的90后也讓產品設計師,開始重新思考用戶需求。
體驗高于品牌
過去在PC時代,用戶對體驗的需求沒有像移動時代那么強烈,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體驗沒有跟進,那么以前積累的品牌優勢將徹底歸零。
知名品牌主分享移動營銷智慧
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通過優衣庫最新進行的O2O營銷案例“搭出色”在會上分享了品牌在社交媒體、物聯網等新技術下推動產品與營銷創新的體會。她認為,移動時代里最重要的一點是用來自消費者的原創故事,通過產品與社交網絡,把消費者給連接起來。而獨特的體驗對消費來講,是一種改變行為,手機、社交等等,都是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生活方式的途徑。
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副總裁及首席市場執行官莫颯指出,用手機購買可口可樂目前在日本已經成為了現實,在移動時代,可以掃二維碼,可以在微信上掃碼,然后發出購買信息。盡管有時候體驗未必順暢,但是可以用移動的手機做這件事情,這是五年前不能想象的。
所以在他看來,移動不只是一個項目,而是一個更大的背景。它可以影響企業怎樣講述品牌故事,怎樣將品牌故事與每個消費者分享。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裁、首席市場官須聰須聰表示,以麥當勞為例,“線下”是明顯特征,顧客對于小食、甜品、飲料等產品的購買的突發性需求要求麥當勞要將新鮮的產品呈遞在消費者面前,因此像麥當勞這樣的傳統企業對于線下的依賴性很強。移動化給麥當勞這樣的傳統企業帶來的美妙之處則在于,消費者有了更多可移動化的接觸點,麥當勞等企業則可借助這樣的移動化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從而更快更多地實現消費。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負責人探討移動時代發展和營銷趨勢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網媒業務系統副總經理劉曜談到,連接作為信息時代的核心特點已在交通、醫療等行業實現。他認為,互聯網變成傳統行業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感受。現在,整個原有的商業模式都在用最深的速度和強度擁抱整個信息技術。因為一切都被連接起來了。在實際工作中各行各業在信息化的進程中走得很深遠,互聯網變成一個傳統行業,且已在發生。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網絡媒體產品技術部總經理黃海談到,視頻的移動化也不僅僅只是換個場景觀看而已。今年的《好聲音》大力推動臺網互動,如用微信“搖一搖”網友能實時票選吐槽,或是朋友圈一健回流,提升電視收視率。“這些都是來自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并且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關于2014騰訊智慧峰會的視頻及嘉賓演講實錄等更多內容請訪問:
http://tech.qq.com/zt2014/2014mind/shanghai.htm
另附:部分嘉賓采訪實錄
《認知盈余》的作者克萊?舍基
尼爾森企業戰略總裁 約翰.博班克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網媒業務系統副總經理劉曜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網絡媒體產品技術部總經理黃海
騰訊網絡媒體事業群策劃交付部助理總經理翁詩雅(觀點分享)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