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創意營銷:從粘土特效到病毒營銷的全新視角
粘土特效忽然風靡:抖音上,粘土風格旅行VLOG,兩天收獲8.8萬贊,5.6 萬轉發;小紅書上,各種粘土日記,很容易就收到成千上萬點贊。
美圖生成的粘土特效
雖然粘土特效同過那些證件照、國風、婚紗裝特效一樣,會短期引爆、短期消失。但,毫無疑問,這種AI創意工具生產“千人千面的個人AI形象”套路,是一個確認的熱點賽道,并且擁有強分享、強互動、強跨平臺等屬性,真的會讓懂行的營銷人流口水。
你信不信,這個賽道正是AI創意營銷爆發的前夜?
這種方式,或許是廣告主目前最容易進入的AI創意營銷項目。
并且,這種套,可以結合更多工具,玩出更大的花兒來。
一、營銷中的AI:眼花繚亂?其實就分三類
有“廣告界奧斯卡”之稱的戛納國際廣告節,2023年有8.3%的獲獎作品在概要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相較2022年的4%翻了一倍不止,相信今年會更多。
無論AI工具多么繁雜,廣告這個圈子最關注的其實是“落地”。
在我看來,無論營銷AI案例如何眼花繚亂,基本都在這三類范疇:
1、利用AI成為廣告創意本身:讓消費者與AI互動、產生內容并分享
例如,亨氏發布了"Heinz A.I. Ketchup"的創意廣告。消費者通過在線與廣告互動,無論和AI聊什么千奇百怪的話,最后生成的圖片都像“亨氏番茄醬”的相關造型的產品瓶身,并會浮現廣告語“It has to be Heinz Ketchup (一定是亨氏番茄醬)”。
再如,可口可樂發起“Create Real Magic”的比賽:消費者們登入網址,挑選喜歡的可口可樂的品牌元素,通過后臺工具的賦能,可以用關鍵詞輕松地完成一幅創意作品,既有自己風格,又有可口可樂元素。
還有簡單粗暴型的:肯德基讓品牌代言人朱一龍與AI直接對話,在廣告片中聊出K薩系列新品內容。
2、將AI當作工具本身,“做文科題”
這個應用就特別多了。
例如,丹麥旅游局使用了AIGC技術使蒙娜麗莎、梵高等名畫作品“開口說話”為丹麥旅游代言,除了視頻畫面是AI工具合成的之外,廣告文案也是由AI語言模型智能生成。“100%的腳本都是由人工智能AI技術生成。我們沒有書寫一個字,只刪除了太長或不真實的部分。”
國內就更多了:飛豬的地鐵站戶外系列、美團優選的省錢系列海報、愛彼迎與北面(The North Face)共創的《Stay Exporation》系列海報等……從成本和蹭AI熱點兩方面出發,這種方式幾乎變成了常規操作。
其實同過往一樣,AI的出街作品也要體現“人類”創意總監的把關水平的。精品,就像麥當勞與AIGC藝術家“土豆人”推出“麥麥博物館系列”,包括青銅器造型的漢堡、傳世寶玉風格的薯條,以及青花瓷風格的可樂等,腦洞大開,創意水準高。
這種用法也誕生了很多非本行的跨界創意大拿。Youtube博主“demonflyingfox”發布了一支AIGC視頻,名為"Harry Potter by Balenciaga",視頻里,《哈利波特》中的主要角色不僅穿上了巴黎世家的時裝,經典臺詞也變成了巴黎世家版。視頻一經發出,就在外網引起了病毒式傳播和模仿,一舉成名。
3、將AI當工具本身,“做理科題”
簡單來解釋,就是利用AI工具進行“千人千面”的廣告內容優化,和精準投放。相比上兩個應用賽道,這個應用更為龐雜且初始,但是,想象空間更大。例如,據說WPP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中心Satalia正利用這一AI識別視頻技術進行內容分析和優化。其應用包括創建詳細的廣告摘要、預測視頻內容的影響力并提出改進建議,以符合觀眾期望和平臺具體情況。
在“越來越碎”的內容趨勢下,可以針對同一物料的不同投放要求(平臺及內容本身)做細化延展,AI內容生成工具能發揮更多作用。
二、AI創意營銷的“升級新質生產力”是什么?
我們看到,在2022、2023年,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大品牌,開啟了AI營銷示范效應。
不過,說句實在的,有錢當然可以一網打盡。但是,他們動輒千萬上億的一個營銷Campaign的預算,及非常頂尖而豐富的創意服務商選擇,顯然不是一般品牌能夠“照抄”的。
要省錢又有效,就要用好AI創意營銷的“升級新質生產力”,發掘它與之前工具不同的地方。
到底什么是AI創意營銷的精髓?
一個尖銳的觀點是:如今的AI創意營銷和過去的H5、VR沒什么不同,似乎很多應用,只是以前用H5,現在用DALL-E 、GPT-4而已。
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AI創意營銷的“新質生產力”,其實有鮮明的特質。在當下,它正體現在像粘土特效這樣的賽道——AI生成消費者自己個人形象+場景。它簡簡單單,一個Campaign只需要幾十萬、百萬元,效果卻很棒。
三、更“病毒與自我”的草籽
一名設計師在設計迪士尼樂園的道路時,不知道該如何設計,于是先在規劃的區域內種植了草坪,一段時間之后,再把游客踩踏最多的印記修成道路,最后得到了最佳設計獎。
給你什么啟發?
AI工具帶來新的草坪,廣告人終于有可以快速生長并迅速反饋、自我繁衍的“草籽”了。
這個草籽有多厲害?
如果使用得當,它可比拼夕夕“砍一刀”和“是兄弟就來砍我”還病毒、還精準。
例如,春節營銷是大快消的必爭之地,突圍越來越難。但是在今年飛鶴和美圖合作的“聰明寶寶鬧龍年”的案例中, AI寫真的保存率竟然達到了驚人的93%。
飛鶴&美圖 「聰明寶寶鬧龍年」AI寫真
做廣告的都知道,在一個Campaign的用戶互動過程中,能夠有50%的保存率都已經很強路徑了,這個案例,竟然達到93%。更何況,作為一個媽媽給自己孩子生成的寫真,寫真的保存必然引來“私域與公域”分享;并且只有父母才會參與這個活動,非常精準。
最終,由于好創意+美圖AI工具的使用,這個案例完成了“以小博大”的精準投放效果,在春節營銷這種越來越紅的海,拼殺出了精準+自傳播、跨平臺自分享的大效果。
為什么能做到這樣?
這是因為,聰明寶寶概念&新年氛圍擊中用戶爽點。
如果說,AI生成個人形象是草籽,那么讓消費者愿意主動去“踩”這個草坪,那這個草要足夠吸引人。
AI生成消費者自己個人形象+場景就是這種草籽;寶寶個性化+新年新形象就是足夠吸引人的草。
比迪士尼草坪案例更升級的是,人們不僅踩了這個草坪,還掏出手機拍照并分享在自己的私域公域平臺中。
除了大快消,這種方式可以適合很多行業,包括對品牌形象及高價值用戶要求高的奢侈品行業。
在美圖去年年底與TomFord2024冬季「雪映流光」系列新品合作的這個案例中,通過對年輕中產階級運動場景(滑雪)的寫真場景設置,AI生成俊男美女的個人秀,達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篩選人群、促使互動及分享,甚至還讓TomFord 「雪映流光」新品香水,有了可以感知味道——用視覺感知嗅覺。
因為剛剛開始的原因,這些案例還在探索期,受困于預算與創意理解力。但是,在我看來,AI生成消費者自己個人形象+場景這個賽道,隱秘的提示了AI創意營銷的“升級新質生產力”。這個營銷“套路”就是 :
針對目標,選取產品的合適場景+主題,制定主題;
C端造勢:用AI成為創意本身,結合品牌元素+“千人千面”的AI內容生成,刺激消費者(TO C)互動與分享私域;
KOL端造勢:找一些大設計師+設計師KOC入局,真的利用AI做專業水準的“廣告創意”;
引爆:精準人群的私域分享,打通小紅書、朋友圈、短視頻多個平臺,結合小紅書、抖音、視頻號這些平臺的精準算法,進行自動化的精準人群擴圈投放;
收尾:PR等多種手段配合,甚至結合線下渠道出新品……
別不相信,利用這種可復制的套路,AI創意的三重玩法可以在一個Campaign實現,預算幾十萬到幾百萬搞定,簡簡單單,卻有效。
誰會是國內的“大草坪”?在我看來,美圖或許有可能。在2024年,美圖還非常聰明的收購了站酷,擁有了自己的廣告人(設計師)KOL、KOC團隊,可以打造AI創意營銷的立體內容結構(消費者UGC+KOC/KOL召集參與+頂尖設計師邀請)。
美圖寶藏多多,但現在還處于等待起飛狀態,就連美圖自己,也都還處于探索階段——他們意識到了紅利,但并未落地吃透。
所以,他們在主動引導廣告主層面,做的并不是十分到位。這讓我想起了商業化剛剛起步的抖音、小紅書,有流量的紅利,也有創新的機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