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NBA中國高級副總裁王大為,體育行業如何玩轉粉絲經濟?
采訪:Roy、Hani
撰文:Roy
NBA,即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中文譯為美國職業籃球協會。
從1946年6月6日年成立以來,憑借一系列商業運作和海外推廣,成立70多年的NBA已成為全世界影響最廣泛的體育賽事之一。而從1987年與央視正式簽署轉播協議算起,NBA 進入中國已經有30余年。
在剛剛閉幕的第二屆上海廣告節高峰論壇上,NBA中國高級副總裁王大為(David Wang )就“NBA 與粉絲經濟”話題,跟外界分享 NBA中國在粉絲運營以及粉絲經濟的一些階段性成果和經驗。數英有幸聯系到王大為本人,繼續暢聊他是如何看待 NBA中國與粉絲之間的關系。
? 視覺中國
一、社交媒體的本土化運營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上,NBA 的粉絲總量已達到1.9億,在所有機構類社交賬號中排名第一。作為一個海外品牌,NBA中國一直在努力推動社交媒體的本土化運營。
由于時差原因,美國 NBA 粉絲主要在晚上通過電視收看節目;而在中國,球迷更多是在上午通過網絡直播收看比賽。根據王大為分享的一組數據顯示,在NBA的2017-2018賽季,6.32億獨立電視觀眾在大中華地區觀看了NBA賽事及節目,而在騰訊平臺上NBA累計直播及點播觀眾數量達到了316億。
不同市場的觀眾收看方式以及時間上差異,使得NBA在中國與海外的社交媒體運營上,有著不同的運營思路。在海外,NBA 的社交媒體賬號主要發布一些短時長的精彩錄像剪輯,作為電視節目的補充內容。例如“每日十佳球”、“最佳助攻”等,有時夾雜一些球星的賽后采訪。而由于中國球迷主要通過網絡直播收看,互動方式更簡單(例如彈幕、轉發評微博),參與互動意愿也更高,所以除了賽事內容外,增加了一些以中國粉絲為導向的內容。
從2011年起,NBA 每年在春節期間都會啟動“新春賀歲”環節。NBA中國的社交媒體也會相應發布球星學中文、給中國粉絲送祝福的賀歲視頻。而在官方活動之外,越來越多的 NBA 球星紛紛在微博、知乎等中國社交媒體開設賬號,引來眾多粉絲圍觀,無形中充當了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使。前不久前湖人隊球星科比與火箭少女101成員楊超越互相關注,就引發籃球圈和娛樂圈的熱議。
而在一些關于球星本人的討論話題下面,球星“真人下場”親自參與往往能獲得更多認同。球迷曾惡搞獨行俠(原小牛隊)球星德克·諾維茨基,將他本人照片與西游記中“銀角大王”扮相對比,由于相似度極高在國內球迷圈中流傳很廣。后來這一個由球迷創造的文化梗,被球隊采用讓諾維茨基本人親自扮演“銀角大王”,在網絡上發布后在粉絲反響強烈。
對此王大為表示,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或是表現出興趣的球星,往往更容易獲得中國粉絲的好感。
“NBA的中國社交媒體編輯,其實跟NBA聯盟及球隊編輯有非常深入的溝通。我們在策劃(球星與中國粉絲互動)內容的時候,也會考慮他適合什么類型的中國文化,以及如何參與其中。”
二、福利先行,盈利后置
隨著近幾年娛樂行業迅速發展,“粉絲經濟”成為行業熱詞。娛樂行業會在采取打造吃貨、學霸等“人設”獲得粉絲親和力,而體育明星的影響力并不是來自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來自緊張刺激的比賽過程、最終成績勝負以及所體現出的體育競技精神。
王大為認為NBA的魅力在于真實的比賽,并不需要為球星特地打造一些“人設”。NBA會尋求一種自然的方式,讓粉絲逐步了解球星的特質。
“每個球員性格都不同,也有他特別優勢的地方。球星在球場上的表現,就是他們最好的人設。NBA是一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個球員他都扮演‘自己’這個角色。”
回歸競技比賽內核,專注籃球比賽本身,讓NBA中國對待粉絲上顯得更為純粹。對待粉絲的不同理解,使得NBA形成了一套名為“CBC & FFC”的方法論。
CBC 即為“Content-Benefits-Commerce”。通過提供優秀的節目內容,為粉絲創造獨特的價值體驗,最終完成商業轉化。在王大為看來,這是一種從粉絲權益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商品開發與粉絲體驗的良性思路。例如在科比退役后的第一次中國行,NBA中國洞察粉絲希望保留科比帶來的青春回憶心理,開發紀念款中國行T恤,引發搶購狂潮。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是一種“福利先行、盈利后置”的粉絲經濟策略。除了以籃球文化為核心打造不同類型的內容和福利外,NBA中國發起過不同主題的項目。例如針對青少年籃球發展的 Jr.NBA、售賣 NBA 主題裝備的電商平臺 NBA Store 、時尚潮流服飾品牌 NBA Style 以及以NBA為主題的家庭娛樂中心 NBA Playzone等等,從不同方面挖掘粉絲與 NBA 產生互動的可能性。
FFC,即為“Fans-Friends-Comunity”。NBA中國認為無論粉絲屬于球隊的球迷,還是球星的球迷,最終都可以在 NBA 搭建的文化平臺,形成屬于自己的社群。
在去年12月,NBA中國正式對外宣布在長沙啟動的第一家“NBA 籃球公園”,其實就是一次結合了籃球基建、NBA 文化、線下社區以及線上社群運營等多主題項目。
NBA 籃球公園旨在為籃球愛好者提供家門口的專業運動場地和沉浸式 NBA 文化體驗。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IP授權,NBA更考慮籃球公園對周邊NBA粉絲的集聚作用。
例如在選址上,主要考慮小區、學校、居民區等成熟社區或者商業圈。而且一旦粉絲成為籃球公園的會員,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場地分配情況,還可以在社群及時獲得關于NBA新鮮咨詢,以及與其他 NBA 文化愛好者溝通互動。
官方搭臺、球迷唱戲。王大為表示:“在我們的規劃中,NBA 籃球公園是一個具有物理屬性的粉絲社群運營基地。”基于“籃球公園”的地理位置特性,會員不僅可以使用“籃球公園”的高水準場地和設備,也為線下建立社交關系提供了強互動場景。背靠 NBA 平臺的籃球公園還會定期舉辦觀賽派對、草根賽事、科技互動體驗、籃球培訓等多種活動,并通過小程序和微信群等線上工具,為粉絲創造更多的分享、交流和比賽機會。
三、推廣籃球,就是推廣NBA
除了不斷創造粉絲與 NBA 文化接觸機會以外,NBA也在非核心粉絲群體中,積極推廣籃球運動。
在培養普通人的籃球水平和興趣上,NBA與不同品牌企業進行合作,借助品牌的力量為籃球KOL和普通球迷粉絲創造機會,提供更純粹的 NBA 體驗。每年季后賽結束后,NBA 還會發起“NBA 5V5”活動。選拔來自不同城市甚至國家的非專業隊伍進行比賽,NBA 球星也會出場為活動助陣。
在青少年籃球教育層面,NBA中國與中國教育部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除了舉辦 Jr.NBA 聯賽、建設籃球場地、聯合開發教材以外。從2016年起,NBA中國與中國教育部聯合,幫助全國4000所全國中小學校園籃球教師接受專業籃球教學培訓,將有400萬名中小學生從中受益。
而在職業比賽層面,NBA也積極與中國籃協展開合作。王大為跟數英介紹,為了即將到來的2019籃球世界杯熱身“以戰備戰”,中國男籃將以獨立隊伍的身份參加NBA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夏季聯賽,與 NBA 其他30支高水平隊伍同場競技,以戰代練。
從職業到草根到兒童,NBA中國針對不同人群展開了不同形式的籃球推廣。王大為跟數英分享背后的思路:“站在 NBA 的角度來說,作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之一,推廣籃球其實就是推廣 NBA”。
? 視覺中國
本文由數英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