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母親節廣告,不要再給媽媽加濾鏡了!

舉報 2024-05-11

這幾天,母親節的廣告挺多的,但一連看了很多個都想搖頭。

最近被吐槽很多的藍月亮,大家應該都聽說了,在此不做贅評。

但稍微提一下藍月亮重新換的一張海報,從文案表述來看,品牌似乎并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在哪。

1715422575935548.png

皺著眉頭看的:

  • 上來就“我為媽媽洗衣服”,所以是默認衣服就該媽媽洗? 破折號后面的“網友作品”更有甩鍋之嫌。

  • “切磋洗衣技巧”?消費者需要的是方便省事的產品,用得著向你展示洗衣技巧?洗個衣服還要技巧,是產品不夠好……

藍月亮這波營銷,是糊得比較明顯的,但還有更多是乍一看沒問題,但回過味來會發現不對勁的。

給媽媽的隱性濾鏡,是在很多母親節廣告里都能看見的。看起來是對媽媽的贊頌,實則背后是可怕的刻板印象和道德綁架。廣告中所呈現的并非媽媽,而是被想象和被塑造的社會角色,充斥著規訓和理所當然。

不過,如今的消費者已經對這一類廣告不買單了。


幾個雷區

1、繞不開母親和孩子的綁定關系

想不通,為什么講母親就必提孩子,這兩者放一塊本來倒也沒什么,只是模版化的故事越來越多。

“媽媽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孩子,所有的好都給孩子,離開孩子就變得苦哈哈”這樣的劇情究竟是理解媽媽、愛媽媽,還是對媽媽和孩子雙方的情感綁架呢?

近日臺灣必勝客推出一則母親節廣告,從評論區看來,大多數人都對這種綁定感到不舒適。

短片,先是展現了孩子離家時媽媽的三餐,粗茶淡飯,隨便吃吃,然后孩子回來了媽媽各種忙碌給孩子準備好吃的,最后文案:“你回家的那一天,就是母親節。”

把媽媽塑造成“離了孩子就不能活”的形象,然后進行“愧疚式教育”,這種老套的劇情可以停一停了。也許有人會說現實里就是有很多這樣的媽媽啊,對,沒錯。但有沒有人想過:媽媽為什么會圍繞著孩子轉?孩子為什么會常年不能回家?為什么一提到做家務就是媽媽?如果說“母親和孩子的不健康綁定模式”是一個客觀事實,那具有傳播屬性的廣告要做的不是歌頌這樣的不良模式,不是明知這是一種自我扼殺式的“犧牲”卻將其美化成愛,而是讓這一類媽媽們看見更多其他的生活方式,明白自己的生活可以有其他選擇,媽媽的自由也是對孩子的解放。

愛不是沉重的相互牽絆,而是可以因為看見家人都過得很好而更有力量面對外在的磕碰。


2、講奉獻講付出,制造誤會,強行反轉

很理解,品牌在做母親節廣告時的思路是:媽媽很很辛苦,讓大家看見媽媽的不容易,媽媽很愛你很偉大。初衷是好的,可呈現出來,卻變味了。有一種小時候寫作文,瞎編“下雨天媽媽送發高燒的我去醫院”的模版感。

比如這支片子,前面媽媽對孩子各種管束,孩子討厭媽媽,后來孩子意識到媽媽是“為我好”(好熟悉的味道),然后感動落淚、和解。

觀感是家庭內務、孩子教育全丟給了媽媽,并且把媽媽的教育模式刻畫得非常傳統和刻板,站在孩子角度,如果是一直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中成長起來的,現實里也不太會有后半部分的反轉。

與其強行反轉,不如正視問題,發出新的聲音。


3、尷尬的溫情,脫離大眾的家庭模式

說到家人,就講關愛和溫情,是又一種定式。同上,家、愛、溫情沒錯,但很多廣告里的家是“飄在上空”的,把大眾最熟悉的東西寫成最陌生的樣子。

這支廣告,主題是“給她最好的禮物,就是好好休息”,然后卻處處帶娃、各種付出都是媽媽來,其他人買個舒服的床、椅子給她就像恩惠一樣,然后取名《多個角度多份愛》,附上表演感滿滿的海報。且不說產品和主題的關聯牽強,那些產品,其他家人難道不用嗎?沒有看見家和愛,只看見了滿屏消費主義。

1715423159494940.png


先忘掉媽媽的身份吧,她和你一樣,首先是“自己”

對媽媽的贊美太多了,無疑,媽媽值得,但多數人贊美的是“媽媽”這一社會角色,少有人看見作為個體的媽媽。

近年來,也有一些品牌將目光投向媽媽更接近自己的一面,輸出很多母親節好評廣告。

大潤發上線的一組海報,便進行了“去身份化”洞察。

1715423388421394.png
點擊查看完整項目

去年美團外賣的《媽媽愛花,我們愛她》,沒有將“花”局限在鮮花,而是從媽媽喜歡的飾品、馬桶墊、床單等物件的花樣等生活化的小洞察入手,不加濾鏡,只是客觀捕捉媽媽的愛好,反倒讓人有“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的親切感,并且和美團外賣的“鮮花業務”也聯系緊密。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

再如京東曾推出的《看不見的買家秀》母親節短片,角度很討巧,雖然片中“媽媽們花式比兒女”是平時總被孩子們吐槽的事情,但這就是真實的媽媽的一面,反而讓人物變得鮮活有趣,畢竟,孩子也更樂意看見媽媽們大方表示對禮物的喜歡。

出圈的廣告有個共性,就是“事實大于意義”,并非價值高度不重要,而是“意義”不能是空中樓閣。先有連接感,才會產生共鳴。

做母親節營銷時,很容易掉入“媽媽是怎樣的形象-我要突出媽媽什么特征-產品/品牌要怎么關聯媽媽”的慣性怪圈,但其實可以簡單點,然后把這個邏輯換一換,先忘記“媽媽”這一重身份,和面對每一個普通的消費者一樣,按照“洞察需求-關聯產品-媽媽形象”的順序也許反而能收獲新思路。

總之,母親節營銷,沒有必要總是那么“重”。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德钦县| 儋州市| 肥东县| 保德县| 通江县| 济源市| 岳阳市| 仲巴县| 田阳县| 丰镇市| 古浪县| 章丘市| 四川省| 太原市| 青冈县| 永春县| 安平县| 唐山市| 和政县| 康乐县| 无为县| 馆陶县| 浦县| 安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澳门| 巧家县| 仙游县| 梨树县| 北碚区| 遂宁市| 浦北县| 雷山县| 和平区| 潞西市| 谷城县| 丹江口市| 聊城市| 信宜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