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P正式發布Wunderman Thompson的全新品牌識別
作者:WT,來源:陸俊毅_設計現場
原標題:“創意,數據和技術機構”:WPP正式發布偉門湯普森(Wunderman Thompson)的全新品牌識別
在確認將偉門(Wunderman)與智威湯遜(J. Walter Thompson)合并的兩個月后,WPP 正式發布了Wunderman Thompson的新品牌識別,Wunderman Thompson是由歷史上第一家創意機構和開創直銷的公司聯合制作的公司。
今天向員工和公眾展示的完整品牌標識包括一個新的網站:https://www.wundermanthompson.com,標識和定位聲明,用于定義一個企業,該企業在90個市場的200個地點擁有約20000名員工。
Wunderman Thompson稱自己為“創意,數據和技術機構”,專門為“雄心勃勃的品牌激勵增長”。這些短語,以及一系列四個關鍵的文化“行為”,支持了創意人才和技術能力的結合,這些是首席執行官馬克里德在去年12月投資者日會議上提出的 WPP 的使命的核心。
設計公司Landor精心打造了這款包裝的視覺識別。
新品牌的顯著加號,或“靈感標志”,旨在傳達 Wunderman Thompson 通過將 Wunderman 的數據能力與 JWT 的創意技能結合起來,為客戶帶來的競爭優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視覺的溝通方式,” Wunderman Thompson 全球首席執行官 Mel Edwards 告訴 Adweek。她說,該標志將有選擇地應用于組織認為“杰出或鼓舞人心的”的事物,無論是活動、文化時刻,還是員工個人的成就。
Edwards 表示,這個新的廣告實體不是收購的結果,而是“兩家機構走到一起”,更好地服務于一群客戶,其中包括殼牌、雀巢和強生等共享全球賬戶的客戶。
“這是雙方的相互尊重”,Edwards 指出,JWT 董事長兼前首席執行官塔瑪拉?英格拉姆(Tamara Ingram)是第一個提出共享名稱的人。這位去年9月接替 Read top Wunderman 的新任首席執行官表示,客戶對擬議合并的消息的反應是,他們一致認為,在當今市場上“這絕對是有意義的”。
她將這一過程比作“一個擁有20000人的創業公司”。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Edwards 承認,對于兩家根基穩固的獨立公司來說,將法律、IT、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業務結合起來是一種內在的復雜性。“即使擁有Wunderman Thompson 電子郵件地址也不如轉換開關那么快,”她說。
如今,Wunderman 紐約總部的員工正式搬進了 Lexington Avenue 的高層建筑,自1981年以來,這里一直是JWT的總部。盡管領導層希望在2019年上半年整合大部分團隊,但兩個機構在每個地區的合并過程仍處于早期階段,Edwards 和 Ingram 旨在實現“基于客戶和我們(辦公室)所需能力的平衡”。
自合并消息首次傳出以來,這兩位高管已經舉行了一系列的會議,并為員工提供了透明度的最新信息。
在過去,Wunderman 經常在雷達下飛行,為 WPP 內外的其他機構發揮關鍵支持作用。這家控股公司經常向許多潛在的合作伙伴推銷其并不隱秘的數據武器,將其作為對標準創意或媒體商店服務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現在,Edwards 說 Wunderman Thompson - 就像 VMLY&R 將“為現有客戶或新客戶提供在一個房子里擁有一切的機會”。
“我認為創造力讓我們與眾不同,”她補充道。她表示,這一原則適用于新公司的咨詢和電子商務業務,以及與智威湯遜相關的更為傳統的工作。
在這方面,Edwards說,Wunderman Thompson 為其員工制定的四項行為準則——傾聽、共同參與、勇于創新、做正確的事——將幫助該機構及其客戶“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摒棄傳統思維”以實現他們的共同的增長目標。
公司領導層謹慎地將這些概念描述為行為而非價值觀,因為前者更注重行動,它可以定義 Wunderman Thompson 如何處理客戶的業務挑戰以及自己團隊彼此之間的互動。
Edwards說:“對我們來說,關鍵是要確保我們在推動自己”。
當被問及新公司與兩家合并后的公司有何不同時,Edwards說,Wunderman Thompson 的產品將觸及“從品牌到客戶的整個生態系統”,將 JWT 對品牌信息的關注和 Wunderman 的消費者參與專長結合在一起。
下面是這些新加入的機構最近的一些工作:
根據項目負責人的說法,該項目成功的最終標志將是建立一種融合兩者最佳元素的單一文化。
“我們必須擁有一個奇妙的文化,因為如果我們擁有了這樣的文化,那么我們就擁有了其他一切”,Edwards說,“那是遲早的事,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
?內容編輯整理自Wunderman Thompson,內文由陸俊毅編譯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陸俊毅_設計現場(ID: designerlujuny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