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頂奢品牌的文案,為啥不說人話
最近刷小紅書,看到這樣兩篇帖子——
看著標題,我心想,這個文案是犯了天條嗎?值得下這么重的批評?
再看下內容:
一篇大意是在吐槽Loro Piana的文案難懂,“介于一種讓我腦出血和微醺的難懂”,很犀利。
另一篇逐字分析了這條文案,從它的華麗堆砌、生搬硬套,說到很多奢侈品品牌都不愛說人話。最后提到了“奢侈品的傲慢”。
下圖是部分內文
文案先放這里,你們大致品一品:
1
林野前引
等待靈感的季節
生機絡繹2
風色回溯
放空于感性
展述沉靜織理3
形影調度
持以觀望的姿態
蔚然、深凜
決于柔韌考量4
附麗凡常
贊頌時間的律動
剪裁時節
細究印花敘事
翻了下評論,其實主要爭議點還是集中在——文案故作高深,晦澀難懂,假裝有文學性。
站在普通人視角,第一感覺確實如此,不過本文無意拱火,只是好奇它為什么要這么寫?
一、先說下Loro Piana,一個刻意低調的頂奢品牌
這家來自意大利的頂級羊絨品牌,被冠以“羊絨屆的勞斯萊斯”之名,和愛馬仕共用同一消費群體。但沒聽過也不用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它是走的低調派。
因其存在基礎是高端面料的研發與革新,所以Loro Piana 秉持“Quiet Luxury”(靜奢)理念,走極簡設計,有意去商標化、不辦時裝秀也不請明星代言。
“不知者不知”,是它一貫的廣告策略。
直到2013年被LVMH集團收購,它才被更多人熟知。被LV收購后,掌門人提出的唯一硬性要求是“不使用明星設計師”,讓它的傲嬌、自矜,進一步成為老錢們的身份價碼,高門檻、小圈子屬性再次被提升。
去年美劇《繼承之戰》中,因富家公子肯德爾常戴的一頂棒球帽,來自Loro Piana,其價格引發大規模討論,“靜奢風”也成為去年的熱詞。
棒球帽,羊絨混紡材質,售價625美元
在今年的電話會議上,CEO還表示Loro Piana的增速過快,需要放慢步調。這有點反常理,但對高奢品牌而言,越多人使用,就越容易稀釋它的稀缺性。
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奢侈品,也不聊它的尊貴,而是想借上述信息,先給大家建立一個共同的感知:Loro Piana最大的特點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它在有意制造陌生感,以保持自身“安靜的奢侈”。
更明確來講,它營造的就是一種矜貴氣質,只讓同類人心領神會。所以不理解的人,覺得它裝逼,追隨者,覺得它才是真正的松弛優雅。
二、 它的文案,為什么可以不說人話
這種“刻意的疏離”也反映在它的內容中。從品牌譯名看就很明顯。
“諾悠翩雅”,拗口難讀,但是看用字,講究的是輕盈、古典、雅致。再回看它的品牌理念,不過分渲染對權勢、符號的崇拜,而是傳遞不會流逝的優雅。
回到它的公眾號推文,大體翻了一下,整體很符合品牌的質感——惜字如金,不說具體。
基本上是兩三行字配一張圖,表述也十分詩化,高度凝練,再配合品牌雅致的調性,字詞選取上偏向文藝或是古典,所以觀感上看著生澀、讀著別扭,透露著統一的“排他性”。
這么做,有個缺點就是,表達范圍縮小了。本身產品趨向簡約設計、柔軟觸感,如果不讓延展,基本上也就只能圍繞這兩點來說,導致一些字詞是為了避免重復而造出來的,語感不連貫,意境又重復。
至于為什么這么做?
除了品牌氣質的連貫性,我覺得受眾的喜好也是一部分原因。
由于Loro Piana低調優雅的品牌理念,所追求的是一種抽象而非符號化的心理體驗,這決定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必須十分細致和微妙,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自給自足的審美鑒賞樂趣,而非追逐外界認同。
更何況在微信這種私域性質較強的平臺上,品牌面對的也是更忠實的粉絲群。我這里用的是粉絲,而非用戶,因為粉絲不一定都是用戶,但一定是向往品牌的。即便是低調的品牌,還是要尋求和目標群體共鳴。
我考古了它微信公眾號的全部推文,發現2021年之前的文案,和現在是兩種風格,同時閱讀量也不是一個量級。
之前,還是聚焦于材質、風格、設計進行描述說明。雖然有些文藝,但主謂賓明確,表意清晰。
這篇2020年發布,閱讀量在7404
1
沉靜海軍藍邂逅派克外套,
在浪漫柔波與狩獵風情中找尋平衡。
絨面山羊皮革柔軟細膩盡顯女性精致格調,
所到之處,目光聚焦。2
一波珊瑚粉化作春日暖陽,
羊絨風衣搭配同色系條紋絲綿套裙,
勾勒柔美線條,
舉手投足間釋放春日萬般風情。
這個和品牌在Facebook、IG平臺上發布的內容調性接近。
Clean and geometric lines with a striking upright collar.
The Loro Piana cashmere overcoat with fitted sleeves is treated with the Loro Piana Rain System?, making it an incredibly functional yet sophisticated outerwear piece.
之后,變成了抽象的朦朧詩派。一小段文字服務于一張圖片,重在詞語組合的意境,講述服飾所帶來的感受。
上面同款產品,公眾號文案:
并峙身與影
率性是自由的蹤跡
這篇2022年發布,閱讀量在4.3萬
1
日光穿透層云
沿海尋找出口
當思緒與春意同頻
想靠近自然的心比海深2
去往目之所及的盡頭
光影勾勒靈動身姿
春色躍動裙擺之上
化作天空下的明媚
Loro Piana把自己的目標客群稱為“隱秘的鑒賞家”,就像懂行的人說“老錢從不穿帶logo的衣服,只為讓同類人才能認出”,后者的調性其實偏向于對相似審美習性的感召。
Loro Piana所代表的,也是這種‘懂的自然懂’的感覺。
三、最后,回到文案本身
這些文案引起我們不適的根本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中國人講究大道至簡,高級感的營造更需要精煉的字詞,和一些靈氣注入。而把“低調的奢華”置換到中文語境中,注定需要更幽微而有韻味的字詞來代替。Loro Piana選擇用詩的形式化用,犧牲部分可讀性是難免的。
開篇提及的幾句算是比較“典型”的拽詞過頭,要上升到品牌的傲慢也不至于,頂多算水平發揮不穩定。畢竟在堆疊詞匯時,如何堆的契合調性又富有韻味,就是各憑本事了。
我再摘取了一些,大家再鑒賞幾句:
紋樣紛繁
每朵花,都靜默如迷
結合它的印花式樣去看,別有一番風味。
體會貼近
柔軟而不著痕跡
萬物后退
留存美的廣闊時刻
這里我尤其喜歡最后兩句。前兩句說的是衣服的質感,但后面兩句卻讓這種觸感升華了,當你被一種極其柔軟的質感包圍時,能感受到的只有自己和身體。
單色獨語
多色共舞
色塊輕調之間
漸次和諧
配色的搭配,被比喻成與人的互動,單色的靜謐、多色的活潑也躍然而出。
總結來說,陌生感是品牌刻意為之,這也是保持品牌差異化的一種方式,但明顯也讓傳播受限,不過可能人家壓根不在乎。同時我也覺得不能倒推,你讀不懂它的文字,就不配買它的產品,這是人家的溝通策略,咱也沒必要妄自菲薄。
還有一個點是,Loro Piana在近些年才在中國新貴階層中流行起來,也在這兩年開始邀請朱珠、周雨彤等明星拍廣告,有了打動年輕新貴的動向,不過要在東方語境下找到合適的表達,想必還需要一段時間。
關于奢品文案“不愛說人話”,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