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書單,空手推薦!
首發:空手
我一向的習慣是每年底做讀書總結,盤點、記錄今年讀過哪些書,然后按照“十里挑一”的原則推薦書籍,即全年閱讀50本書則推薦5本。
這個習慣從2011年開始,過往每一年的書單都可以在我公眾號菜單欄“學習書單”中找到。不過,2022年的書單我沒有寫(當然我也在微信讀書里做了標記),因為一共只讀了37本書,數量太少不好推薦。
沒想到2023年讀的書更少了,一共只讀了9本。這主要是23年大部分時間都精力都花在了寫書上,讀書更多是以查找書中資料為主,故很多書都只讀了其中一兩個章節,沒有完整讀完。
關于讀書方法,我的公號里也分享過很多,今年就不談了,一個一年只讀9本書的人是沒有資格分享讀書方法的。
只順便說一句,去年底芒格老爺子仙逝,當時各大自媒體、微信群都在轉發芒格的經典語錄,分析大師的投資理念。但是芒格最打動我的,無疑是他關于讀書的名言與閱讀習慣。
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在我學習成長的道路上,芒格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導師與偶像之一,在這里再次緬懷大師的風采。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德魯克、諸葛亮與查理·芒格》,德魯克的專題閱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維模型讓我受益良多,是教會我如何閱讀的三位導師。
關于讀書,今年我只說兩句話。
一是就學習這件事來說,讀書仍是性價比最高、收益最大化的方式。
《跨越不可能》一書中提到:
閱讀一篇博客文章大概需要3分鐘,可以獲得作者3天的工作成果;閱讀一篇雜志長文需要20分鐘,可以獲得作者4個月的工作成果;而閱讀一本書則需要5個小時,可以獲得作者10-15年的工作成果。
書籍是信息密度最高的載體,沒有之一。
我自己寫公眾號,也出版過一本書,并且也在寫第二、第三本書,對此深有體會。
寫文章和寫書是不一樣的。
只要你有一個觀點,拆解出幾個分論點,找幾個案例支撐就可以寫出一篇非常不錯的文章。但是寫書則需要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裝進一個筐里,整合進一個統一的、有機的體系之中,而且要相互獨立,結構完善。這必須經過長期而深入的思考才行。
雖然也有很多書籍是由一系列文章結集組合而成的,但是熟悉出版的朋友都知道,這一類書通常評分都不高。讀者不喜歡碎片化、沒有體系的書。
去年雷軍在年度演講中提到:“知識不全是線性的,大部分是網狀的。知識點之間不一定有絕對的先后關系。”
其實這就是寫書最大的難點,你得先織一張嚴密的知識網出來,然后再用線性的思路把內容寫出來,因為寫文章得有先后順序。
當然這個觀點也是在說,做思維導圖是最笨的讀書方法。因為思維導圖是線性表達,樹狀結構。
二是關于選書,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
這個立意,主要是指選書的眼光要高。在閱讀的國度里,你是唯一的王,所有的作者都應當低頭,接受你嚴苛的審視,而有些書、有些人根本不應該被允許進入你的王庭。
要多看經典,看大師作品,看那些品質經過時間檢驗的書,少看亂七八糟的書、一時的暢銷書,千萬不要隨便抓起來一本書就讀。
張五常說過一句話:讀垃圾書,你會越讀越衰。讀多了爛書,人的認知水平就會往低處走,自己就會變辣雞。特別是入門的時候讀錯了書,以后就糾結不過來了。
而且,這個立意你也可以用來指讀書量,比如很多人計劃一年讀10本書,那么實際結果往往是只看了那么5、6本。所以我一般都計劃看百本,最后讀個五六十本的樣子。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你發中等愿,可就享不到福了。
閑話少敘,22、23年一共讀書46本,按照十里挑一的原則,推薦5本。
1、《百勝營銷法》
這本書我已經推薦過多次,這次又出現在書單上。關于這本書的詳細介紹可以參見《品維30講之28 | 品牌書單》一文。
簡要來說,這本書有三重價值。
首先,就方法本身而言,百勝所總結的RED系統的確是真知灼見,而且相關性(Relevance)、便利性(Ease)和獨特性(Distinctiveness)的總結非常全面,又相互獨立,能夠讓你建立理解營銷的初步認知結構。
其次,是這套方法背后的營銷理念。它不是基于某種學術觀念的對錯紛爭去談,而是基于實際效果來建立企業的營銷原則。
具體就是在RED系統中,既包含了HBG的理論要點,也包含HBG所反對的塑造品牌意義、建立文化相關性的做法。百勝將這些不同的學術理論整合一體,為我所用。RED幫助百勝將銷售業績提升超過60%,在百勝旗下各品牌的實操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最后,是百勝企業內部的工作理念和文化價值觀。百勝在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對撞機實驗室,他們每年與30多名學者合作、與9萬名消費者直接對話,基于最新學術發現和消費者研究來理解消費者。并且在室驗室內部大量閱讀、分享關于行為經濟學、進化心理學、營銷策略、數據科學等方面的書。
我非常喜歡“對撞機”這個名字,在今天要想做好營銷,的確需要不同思想觀念的碰撞和交鋒。
2、劉春雄《新營銷3.0》
我對營銷數字化的理解是4個范疇:傳播數字化、渠道數字化、用戶運營數字化和品牌數字化。目前業界主要談的是傳播數字化和用戶運營數字化。
傳播數字化主要指數字廣告產品,以及互動營銷、社會化營銷等,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數字技術進行投放和推廣,像我們常說的精準廣告、信息流、程序化購買、DSP都屬于這一范疇。
用戶運營數字化,是指基于數據技術獲取更加精準的消費者畫像,從而賦能私域運營和用戶全生命周期管理(LTV)。
品牌數字化這是我目前主要在研究的領域。從現狀來看,當今數字化對品牌建設的主要貢獻還只是精準用戶畫像和消費洞察,這是做品牌的前提,但不是品牌建設的主要流程和內容物,這一塊仍然數字化不深,私以為這一塊就需要我提出的“場景-標簽”增量大模型來打通品牌和數字化。
至于渠道數字化,過去我們對其理解是線上電商平臺,這兩年則又加上了DTC和私域運營。但是看了劉老師這本書你就會理解,其實書中提出的“bC一體化”才是渠道數字化的正解。
大家知道,我是廣告公司出身,在廣告公司干了15年,我談品牌談營銷主要是站在傳播、消費者洞察、消費者認知、消費者關系的角度去談。雖然我跟企業市場部、經銷商也有很多接觸,做過很多渠道推廣方案,也跟客戶一起去鋪過市場、維護過終端。但畢竟親身經歷不多,對渠道理解不夠。
但對于企業營銷來說,渠道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不可不察,讀這本書可以深化、甚至顛覆你對渠道的理解。當然這本書新概念眾多,讀起來頗為燒腦,需要有耐心邊看邊思考的。
劉老師開創的新營銷理論體系,現在已經出了三本書,三本書的結構相當嚴密,從邊界前提到理論體系、方法步驟一應俱全。而且1.0、2.0、3.0三本書漸次深入,在未知的知識叢林中辟出來了一條通向數字化未來的康莊大道。
(這也給了我個人一個新的啟示,寫書要寫三部曲啊)
3、徐志斌《關系飛輪》
這本書是徐志斌老師所著社交紅利系列的第四本了。看看,這又是一個四部曲。第一本《社交紅利》,第二本《即時引爆》,第三部《小群效應》,第四本《關系飛輪》。這系列書籍中,《即時引爆》和《小群效應》都曾出現在我前幾年的年度推薦書單上,現在輪到了這最新一本。
其實光看書名就知道,徐老師對社交的研究已經越發深入,如果說前兩本關注的還是社交時代的各種現象,給我們總結如何利用社交紅利并制造引爆的規律和方法。那么從第三書開始,則逐漸深入本質。
小群效應是指人們總是活躍在小群之中,而那些幾百人的大群則常常處于死寂狀態。為什么如此呢?因為小群中的人們有著更加親密的關系。
《關系飛輪》就是以“親密關系”為論述中心,書中告訴我們社交的本質是關系,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親密關系重塑了商業規則,成為推動企業增長的飛輪。
推薦大家跟隨徐老師的腳步,一起去透視這個社交時代。另外,還推薦徐老師創業公司的公眾號“見實”給大家,里面有很多洞見和精彩案例。
4、克洛泰爾·拉帕耶《文化密碼》
從第四本書開始,我就有點糾結了,剩下兩本書到底推薦什么。
因為我這兩年確實讀了很多大師的經典作品,比如克里斯坦森的《與運氣競爭》,拜倫·夏普的HBG理論,盧泰宏教授的《品牌思想簡史》,戴維·阿克的新作《品牌標簽故事》,還有羅里·薩瑟蘭的《創意有魔力》都相當不錯。
但5本書籍限額擺在這里,最后我還是選了一本非常冷門的老書。這是一本出版于2008年的書,買到這本書也很不容易,找到很多平臺,最后好不容易在孔夫子舊書網花高價買到一本二手書。事實證明,這本書買得也非常值得。
我多次給大家推薦過文化戰略這一理論,并且非常推崇品牌建設要和文化共振,把品牌變成文化現象的一部分。這本書對全球文化現象(當然主要是美國文化現象)做了生動有趣的解讀,可以看做是一本關于文化戰略的豐富案例庫。
而且,對于文化的這些解讀從營銷的視角來看十分實用。本書作者克洛泰爾·拉帕耶是一位文化人類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營銷大師,他對文化現象的解讀,本身就是為了理解人類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將其應用于商業。
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理解文化背后的人類行為,以及對于文化在商業上的應用有更直觀的理解。
5、威爾·斯托爾《寫作好故事的科學原理》
最后一本書,我選了一本講故事的書。
市場上講如何創作故事的書,可以說是千千萬,但絕大多數都是站在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談故事。理論觀點和方法都非常依賴人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還有提到故事創作時,我們記得最多的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學體系,諸如英雄之旅、原型理論等概念,也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復雜和玄奧。
而這本書則不同,它脫離了一般故事書的窠臼,從一個全新的前沿神經科學角度帶我們理解人們創作故事的主體————我們大腦的構造。從而用科學的方法來給我們破解故事的奧秘。
因此推薦這本書給大家一讀,建議跟《千面英雄》等書配合服用,療效更佳。順便說一句,最近一兩年我讀了不少有關腦神經科學的書籍和資料,這個領域的很多研究成果非常有意思,并且在商業運作、品牌營銷、文學創作、人際交往領域給了很多啟發和思考,推薦持續關注這一學科,進行專題閱讀。
2024甲辰龍年,祝大家龍年行大運,乘風破浪會有時,扶搖直上九萬里!
附:2022年讀書清單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與運氣競爭》
榮格《金花的秘密:中國的生命之書》
理查德·泰勒、卡斯·桑斯坦《助推》
羅里·薩瑟蘭《創意有魔力》
格雷格·克里德 肯·明奇《百勝營銷法》
馬克·伊爾斯《從眾效應》
喬楊《TO B 革命》
菲利普·科特勒《要素品牌戰略》
麥青Mandy《品牌大滲透》
拜倫·夏普《非傳統營銷》
谷虹主編《智慧的品牌》
盧泰宏《品牌思想簡史》
任寅姿 季樂樂《標簽類目體系:面向業務的數據資產設計方法論》
克洛泰爾·拉帕耶《文化密碼》
頭條易《豎屏:短視頻營銷品效合一硬核方法論》
賈森·弗里德、戴維·海涅邁爾·漢森《重來》
王直上《品牌創造增長》
詹姆斯·斯科特·貝爾《這樣寫出好故事》
葉偉民《從零開始寫故事》
蔡駿《故事寫作》
戴維·阿克《品牌標簽故事》
艾雷《超越LOGO設計》
伊塔洛·卡爾維諾《美國講稿》
李笑來《微信互聯網平民創業》
尹紅心 李偉《費曼學習法》
斯蒂芬·斯托加茨《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涌現》
呂白《爆款小紅書:從零到百萬粉絲的玩賺策略》
王靖飛《內容經濟:從0到1打造超級知識型IP》
張寧《創作者》
M&C薩奇《殘酷極簡思維》
劉興亮《點亮視頻號》
龔鉑洋 王易《微信視頻號》
張萌《引爆視頻號》
呂白《爆款視頻號》
陳迎《抖音營銷實戰指南》
陳迎《直播營銷實戰指南》
曹珂瑄《小紅書為什么紅》
2023年讀書清單
丹·艾瑞里《怪誕行為學1:可預測的非理性》
喬治·萊考夫《別想那只大象》
Bernd h.Schmitt《體驗營銷》
貝恩特·施密特《顧客體驗管理》
威爾·斯托爾《寫作好故事的科學原理》
喬納森·歌德夏《好故事如何掌控思維》
阿里巴巴商學院《內容營銷:圖文、短視頻與直播運營》
徐志斌《關系飛輪》
劉春雄《新營銷3.0:bC一體數字化轉型》
作者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