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之后,我發現《停更“兩微一抖”》是個標題黨
原標題: 停更你妹的“兩微一抖”
昨天,一篇自媒體寫的文章題為《停更“兩微一抖”》在圈里被討論。
去年3月,大叔在上海參加完被擠得人滿為患的抖音營銷峰會后,在樓下寫稿,旁邊的一位做社媒的兄弟提了一句“兩微一抖”,我認為這個提法很好,就寫到了文中。
沒想到,這篇文章在圈內刷屏,閱讀量10+萬之后,大叔意外地成為了“兩微一抖”概念的提出者。
1年過去,再討論一下,大叔覺得挺有必要的。
1、難道標題加個“日”字很難?
標題是“停更”,全篇文章至少要讀到第5段,才隱約地發現,原來作者說的不是“停更兩微一抖”,而是“停止日更”。
其實,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這個“停止日更”的觀點,但今天再看這篇文章帶來的負面恐慌和影響,這個渾蛋標題黨太可惡,作者明明可以在標題上寫《停止日更“兩微一抖”》,但為了所謂的勁爆,眼球,非要讓所有在企業做新媒體的從業者下崗,這是典型的自媒體制造恐慌的手段,和毒雞湯自媒體圈的咪蒙煽動情緒,異曲同工。
這位自媒體到底有啥目的呢?你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2、難道KOL的數據不造假?
作者不讓大家日更了,給出三條建議,最后一條的建議是:“日??诒P化”,原話是:“消費者在消費一個產品時,會首先在消費平臺與輿論平臺看看大家怎么說,看看KOL們怎么說,然后再決策是否購買?!?/p>
大叔看完后的理解有2個:一個是我就是KOL,趕緊來維護我,讓我說你的好話唄;另一個是作者把“口碑公關化”理解為“水軍”,發好評和維護評論嘛。
做過公關的都知道,維護kol和口碑,這是一家企業公關最基本和最日常的工作啊。
最關鍵是,作者提出的觀點是,兩微一抖的數據都很差,第三方代理商不僅收費高,還在數據上造假,很可惡。
難道kol和口碑平臺的數據不造假嗎?不是都一樣嘛,非要大叔戳破。
3、難道口碑只有在點評和小紅書?
口碑當然重要,但口碑只有在點評和小紅書嗎?點評和小紅包的口碑,是不是都適合所有品牌做呢?投入產出比如何呢?真不好說。
當年,某主打“生態”的品牌,一個月在“水軍”上的投入是上百萬級的,可比你5萬的月費貴多了。效果呢?起碼大boss的心理舒坦了一些。
回到第一個問題,單從活躍用戶數的排序來看,微信>微博>抖音,大叔在新書《刷屏》里反復強調過,企業公關要關注你的品牌、產品和服務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口碑,因為,在去中心化的移動社交媒體中,人是現在所有傳播媒介的核心,這是所有企業傳播最需要改變的思維模型,并不只是kol,而很多所謂的kol合作,才是真正的自嗨。
按照作者邏輯,其實大叔可以給你一個更好的建議:停更“兩微一抖”吧,連點評和小紅書的口碑都不需要維護,你不需要花一分錢做營銷,你只需要把產品做好就行,你看,老干媽。
聽到這個“建議”,是不是想打人……
4、難道精品化的運營思路有問題?
當然沒有,現在的傳播都是脈沖式的,所謂一夜刷屏,相較于渠道,大家更關注內容,這個策略是非常正確的,但精品化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不要把自己的懶惰與精品劃等號,更不要把自己制造恐慌的“本事”當爆款,不過這個本事確實挺厲害。
大叔換一個問法,你可能更能明白。
到底爆款是長期策劃出來的,還是一次偶然行為?
估計90%的人都會認為是第一個答案,而大叔的答案是:二者的結合。也就是說,只要你長期堅持動腦子、試錯、洞察用戶,當然還離不開強執行力,你才能有打造爆款的可能性,尤其是長期堅持,新世相在逃離北上廣刷屏之前,做了無數失敗案例,都快要死了,當然,張偉也并不能預測:嗯,這次一定能引爆!
大叔做記者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前輩一個問題:“為什么《東方早報》可以揭露三聚氰胺這樣的報道?”前輩的回復是:“你只看到了這一篇,卻沒有看到其他999篇沒引起轟動的。”
再回到每個人都想成為的杜蕾斯,大叔早就說過了,靠著借勢海報耍小機靈的社媒運營套路早就該死,但這是對杜蕾斯說的,因為它是一個百年品牌,需要更高級的玩法,而對于其他90%的品牌來說,大叔繼續建議你去借勢,很簡單的一個成本計算方式:制造一個熱點和借勢一個熱點,哪個更容易?
當然,借勢營銷的關鍵不是借與不借,而是你怎么借!制造社交垃圾這點,是大叔唯一認同那篇文章的地方,也是大叔早就不做借勢海報集合的原因之一,但別人做得差,不正是代表你有機會嗎?
看看這幾天的 @蘇州交警,人家借勢《逃離地球》的“親人兩行淚”,刷屏了吧?試問,你一個自稱很專業的新媒體“導師”,不鼓勵大家多提升技術,盡快趕上交警的水平,只想著用“停更”這樣的標題黨刷存在感,真的很無聊。
5、難道討論之前一定要先誤導人?
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里的準備,除了你不停地努力和試錯,還需要投入啊,月費5萬的供應商和月薪5k的小編,給你做一個精品出來?憋一年也憋不出來。這里,大叔就不用nike舉例了。我老婆在nike做普通員工的時候,國內出差住的是近2千一晚的酒店。
大叔最擔心的就是,一位企業分管新媒體的領導,看到那篇文章,轉到部門群里,然后說:大家以后不要日更了啊,給我憋大招,既然不需要日更了,新媒體費用砍半吧,等著你們刷屏,加油。
大叔的《刷屏》里專門提到了刷屏的5個特性,其中一個就是“劇情反轉”,我也發現,現在很多業內的討論和10萬+,都是這么來的,又反轉啦!但大叔也發現吧,一些討論都是以一個標題黨的方式,先誤導人開始,這個確實可以引起注意,提升打開率和討論量,但真的好嗎?
最后,2千萬新媒體小編們,請別恐慌,你們的工作很有價值,因為企業傳播現在的核心已經從渠道悄悄向內容傾斜,遇到危機公關更是如此,企業自媒體永遠缺優秀的編輯!
還是那句話,5年了,這個自媒體只傳遞常識。
數英作者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萬能的大叔(ID: wannengdedas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