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吉祥物被質疑AI生成,官方越解釋越黑
12月2日,總臺春晚官宣以生僻字“龘”作為龍年春晚主標識。“龘”,48個筆畫,形容龍騰飛的樣子。乍眼看過去,筆畫多到好像一個迷宮,又像一塊超能芯片。
“龍行龘龘”一出來,便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表示“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又學到了新東西”。
這才沒過多久,12月6日,春晚吉祥物“龍辰辰”正式發布亮相,卻引發了爭議,還沖上了熱搜第一。
我們先來看看官方對“龍辰辰”的介紹:
春晚吉祥物,以龍的本命漢字“辰”為名;
以中華民族龍圖騰的代表性實物、出土于二里頭遺址的綠松石龍形器筑龍面;
取材首現“中國”二字的定源重器何尊,以云雷紋烙印龍腹、以扉棱雕刻龍脊;
以云紋銅禁上展現古老失蠟法精湛工藝的浮雕透空云紋畫龍眉、龍肩;
唐鎏金走龍挺拔雄健的背脊,成為了“龍辰辰”昂首前行的龍鰭。
大繎、赩熾、赪霞、玉頩、春辰……
“龍辰辰”以中國傳統色之美,繪東方青龍的生氣盎然、剛健峭拔之姿。
它飽含著傳統文化中生肖龍的意蘊和美感,也展現著新時代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氣神。
看完這段用詞華麗,文物詞匯搭疊,一般人斷句可能都不太順利的描述,你是不是對“龍辰辰”充滿了期待,想象這是一條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充滿各種細節、霸氣挺拔、美感與精氣神并具的龍。
請看成品:
...就這?
看到發布的形象圖,不知道大家觀感如何,是不是也覺得有點太兒戲了?好像圖文不太相符啊......
但為了說明“龍辰辰”的來歷不淺,官方給出了吉祥物的設計靈感和原型圖,以及詳盡的設計理念:
綠松石龍形器,現藏于中國考古博物館
“龍辰辰”鼻子的靈感來源綠松石龍形器。
綠松石龍形器出土于河南洛陽偃師區二里頭遺址,整體長64.5厘米,由2000余片形狀各異的綠松石細片拼合而成,每片大小僅有0.2~0.9厘米,厚度0.1厘米左右,用工之巨、制作之精、體量之大,在中國早期龍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見。
巨頭蜷尾,鼻頭突出,身軀起伏有致,仿佛正在蓄力向天騰躍,形象鮮活生動,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代表性實物。“龍辰辰”的鼻子便參考了綠松石龍形器鼻子的外形特征。
云紋銅禁,現藏于河南博物院
“龍辰辰”眉、肩的靈感來源云紋銅禁。
云紋銅禁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它的主人是“問鼎中原”的楚莊王之子,器物本身處處彰顯著“大國制造”的實力。
粗細不一的銅梗,如編織中國結一般,筑成銅禁禁體的朵朵“云彩”,銅禁禁體四周的12條龍形獸,昂首吐舌,挺胸凹腰,器物造型奇特,工藝復雜精湛。
專家認為云紋銅禁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失蠟法大型鑄件,對研究古代科技意義非凡。
“龍辰辰”的眉、肩便來自銅禁上的云紋,展現了中國傳統紋樣藝術的魅力。
何尊,現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龍辰辰”腹、脊的靈感來源何尊。
何尊出土于陜西寶雞賈村鎮,是3000多年前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一件青銅禮器,尊體上篆刻銘文中“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處。
這里的“中國”,意思是“國家的中心”,體現出西周時期人們認為首都要建在國家中心位置的理念,也是中國古人居中而治的政治觀表現。
取何尊上云雷紋浮雕作為“龍辰辰”腹部標志性紋飾,將何尊上的扉棱解構為龍脊結構,以符號化表意“中國龍”的厚重歷史。
婆金走龍,現藏于西安博物院
“龍辰辰”鰭的靈感來源鎏金走龍。
唐代鎏金走龍,背脊呈鋸齒狀,長尾拖后上卷,全身刻畫魚鱗紋,是一條器宇軒昂的“小細龍”,處處流露著蓬勃的生命力和欣欣向榮的氣息,主打一個自信。
與常見的龍不同,唐代鎏金走龍小巧玲瓏,甚至透著一點兒萌。據記載,唐代祭祀大典中會舉行一種投龍儀式,這種小巧的走龍,或許就是為投龍所用。
以鎏金走龍的脊背和尾脊,作為“龍辰辰”鰭的靈感來源,結合龍鱗延至龍尾,展現出神性與飄逸之感。
九龍壁,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龍辰辰”爪的靈感來源九龍壁。
九龍壁屬于古建筑照壁的一種,古時也稱“隱壁”,設在院門內的屏墻稱為“隱”,防止院內景象被一覽無余,設在院門外的屏墻稱為“壁”,是用來界定空間范圍。
我國現存著名的九龍壁有三座:分別在北京故宮、北海公園和山西大同。其中,北京故宮九龍壁級別最高,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是唯一一處雙面九龍壁。山西大同九龍壁規模最大、年代最早。三座九龍壁在造型色彩、畫面節奏,以及工藝制作上都達到極為精湛的水平。
北京故宮和北海公園,兩座九龍壁上的龍均為五爪,“龍辰辰”的五爪也源自于此。
集萬千神思于一身的“龍辰辰”,充分彰顯了中華文明的靈動之美和雅正之氣。
中國傳統色:大繎、赩熾、赪霞、玉頩、春辰
此外,“龍辰辰”的配色選取大繎、赩熾、赪霞、玉頩、春辰等中國傳統色。
“赪霞拂朝,蒼煙懵夕”,赪霞色代表了紅色的云霞,代表旭日初升時霞光萬丈的青春色彩。
春辰是冰雪初融,草木萌動的顏色,它所屬的青綠色系正是東方青龍的代表色。
青龍是中國古代天文四象之一,代表著春天、希望和生長,也賦予了“龍辰辰”,冬去春來、辭舊迎新的蓬勃生機。
(以上描述,都源于央視新聞官方發布。)
通篇下來,文物知識咱是學習了不少,但不知道大家看出了多少相似之處?小編可能眼神不好,沒太看出來它們之間有什么瓜葛......
總臺如此大費周章,不過是想賦予吉祥物深刻一點的文化內涵,也想借用文博界的影響力,和各家博物館發起聯動活動,一起“曬龍”,擴大影響力。
但網友們卻也一點兒都不買賬,直說這是“強行加個設計元素來源”。
還表示:“對著答案反推過程,小時候的閱讀理解沒白做啊”。
除了觀感形象上與所描述的并不太相符外,網友們最主要的質疑和攻擊點是,這也太像AI做出來的圖了。
痛批質量和用心程度:“AI繪畫+人工修改的,毫無靈氣”,“現在懶省事成這樣了。”
“一眼AI,不是說AI不行,但能不能用心一點,這設計師AIGC技術也太拉了,外行都能做。”
對藝術創作者來說,也是一大沖擊,“帶頭用AI?對藝術創作者也太友好了吧。”
“難道連個好點的畫師都請不起嗎?AI出的是個啥?您覺得好看嗎請問?”
你別說,這眉眼這用色,看了確實總覺得似曾相識。
群眾的審美不僅挺一致的,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立馬看出來了這張圖的亮點,也是最主要的爭議點:“龍爪的數量,到底是三只爪,四只爪還是五只爪?”
要知道,AI作圖最常露出的馬腳就是爪子的數量不一。而龍辰辰的龍爪數量,最左邊的爪子明顯看出是五爪,但后邊的到底是三爪還是四爪,不好意思真的分不清楚。
面對網友們鋪天蓋地的質疑,12月7日凌晨,春晚微博小編加班加點,緊急公關,對網友們的評論做出了回應。
稱:“‘龍辰辰’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真的是設計老師一筆筆畫出來的。”
還表示,“還記得第一稿里,設計老師畫了好幾個不同的形態,大家也是在這樣一個深夜,在會議室集體投票才從各種形態里選中了現在這版。紋飾、色彩、龍面等等,每個細節的設計方案也改了一版又一版,設計老師的頭禿了一塊又一塊,最終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龍辰辰’。”
光用文字煽情還不夠的,為自證清白,還特地放出了設計師的電腦錄屏,展示“龍辰辰”的設計過程,并委屈表示“辰辰不完美,但真沒有糊弄大家。這次沒令大家滿意的地方,我們以后會更努力。”
設計過程&線稿圖
按理說,有視頻有來源,有圖片有線稿,看著都挺有理有據,是全面可靠的公關聲明了吧?這下大家該啞口無言了吧。
但識貨的網友們并不買賬,表示“線稿變成圖是ai小畫師常見嘴硬方式,望周知”。
再一層層抽絲拔繭的:“PSD文件都擺在那里了,點開給大家展示一下圖層唄”,
赤裸諷刺道,“那個一堆圖的文件夾夠石錘了,意思是確實跑了很多版”。
不止如此,網友們甚至還扒出了來自建行的“實錘”,找到了“龍辰辰”形象最開始的來源。
請看這條建行與春晚聯名的龍年金鈔宣傳視頻(發布遠早于春晚的吉祥物官宣):
建設銀行×春晚 龍年金鈔宣傳視頻
重錘之錘,是網友挖到了建行金鈔宣發海報上,寫到辰辰是“全球首款AI設計的吉祥物”,簡直驚掉大牙。再看澄清詞里說,“這真的是設計老師一筆筆畫出來的”,真是又諷刺又打臉。
在網友的細挖之下,發現“龍辰辰”的形象經歷過幾次變化:首先是AI生成初始圖
AI生成初始圖(一)
建行在AI生成圖的基礎上,對“龍辰辰”的形象做了一些升級,即對AI生成圖進行描圖,有了升級版。
建行升級版(二)
最后大家可以自行對比一下,春晚的圖與建行的圖只是稍有差別,是對原圖又進行了一些小升級,幾乎沒有大變:
對比圖
除了設計圖上的疑惑,對于視頻中提到,“辰辰”是由第五套人民幣設計師趙克儉先生設計的,但宣發海報寫到辰辰是“全球首款Ai設計的”,而趙先生現在年近60,那辰辰到底是由誰設計,又是怎么設計的呢,這也疑點重重。
再來,畫師@德藝雙馨照耀阿 也給出一擊,扒出了在澄清視頻里,有張設計圖疑似直接搬運自己2022年的商業插畫作品 ,并指出該作品源文件700M+ 。
.....
好了,對網友發出的各種質疑和評論,春晚官方截止目前,暫時還未有新的解釋和說法。
咱也不知道春晚吉祥物設計是否真的是用AI制作的,還是說設計圖用了AI跑圖,不過看著還真是挺AI的,真要夸的話,那它確實還挺可愛的?
總結來說,其實無論是否有用過AI跑圖,還是用AI制作,大家的討論和爭議主要是對此次春晚吉祥物設計形象的不滿意,是否過于簡單敷衍、不花心思了呢?
即便官方覺得今年春晚想用一個比較親民可愛的形象,來近一步走進大眾,那也未嘗不是一個方向。親民可愛也有親民可愛的優點,但實在無需包裝那么多并不太搭,似乎是生搬硬套的內涵。就讓可愛,可可愛愛的存在,也挺好。
不知道大家對春晚的吉祥物怎么看?歡迎評論區討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