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學,一眼千年
現在開始想:我要如何愛上2024?
如果很難回答,不妨可以去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
圖源:仙人掌先森@小紅書
浦東美術館
不朽的文明里,一眼千年的文字,也許能指引我們如何面對未來。
2023年的最后一個月,帶著放空的心境,一起走進博物館策展導語的散文世界。
展廳序言、注釋篇
01
運河上的舟楫
搖曳著從遠方駛來
穿過春秋戰國的煙火
載來諸子百家的爭鳴
漿聲帆影,匯通南北
河長水悠,化成人文
兩千年,涵詠成一首壯闊的歌
水能載舟亦覆舟
千帆過盡萬木春
圖源:老戲骨@小紅書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02
如果宇宙是答案
那么什么是問題
圖源:等于七不會等于八@小紅書
上海自然博物館
03
回到過去
回到未來
回到光速極速
回到基本還原
向前走,是快,是探索
往后看,是慢,是靈感所在
圖源:moving with brands@小紅書
香港故宮博物館
04
岡身攬起文明的源泉
王登上土筑的神壇
巧匠把美玉磨成光潤如鑒
九峰銅尊傳吳越
一曲鶴鳴別云間
圖源:云邊小讀部@小紅書
上海歷史博物館
05
他們說,那里詩禮昌盛
藝術璀璨、四通八達
百戲喧騰、俯拾即是機遇
懷抱熱望,少年踏上逐夢之旅
黃沙漫漫,駝鈴聲聲
長安,越來越近
圖源:老公孩子看日推@小紅書
西安博物院
06
無論是生命的須臾一剎
還是濃墨重彩的拐點
當我們為其賦予一個基座的時候
光芒四射的背景
代表瞬間的偉大
圖源:喵修士@小紅書
廣東美術館
07
中原在黃河的襟袍中
北峙太行、南接漢淮
西踞伏牛、東引齊魯
陵墓幽邃、青銅獰厲
試問貞人何在,王者焉歸
烈烈中土之火
圖源:越明年@小紅書
河南博物館
08
廣袤與未知,是海洋與星空共同的特征
海洋曾嘗試用它的遼闊和洶涌
擊退人類的探索
靜寂的夜空中的群星
幫助漂浮于大洋上孤立無援的航海家
確定航船的方位
遙遠的邊界
著陸于陌生的星球
圖源:城北徐公才沒有我美哦@小紅書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
09
鐘表,可以回到終點
可是人們永遠回不到昨天
圖源:你真是笑死我了@小紅書
故宮博物院
10
滾滾時光,掩埋荒蕪的遠古
綿綿歲月,模糊千年的文明
只有那在風雨飄搖中
始終矗立不倒的博物館
成為讓歷史稍歇的驛站
圖源:你真是笑死我了@小紅書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
11
印象派無論新舊
永遠是心靈對自然和世界的初戀
圖源:后花園istj@小紅書
深圳美術館
12
特別的一天
是因為,愛這個詞
是存在的
圖源:陳開心@小紅書
成都天府美術館
13
光是一切圖像的源頭
光的盡頭奇象叢生,唯獨無關本體
不安分的越界,是當代藝術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藝術的地緣政治里
攝影沒有應許之地
卻可以來去自如
圖源:飛馳的小馬@小紅書
長沙謝子龍藝術館
展廳結束語篇
14
請篤信:痛終有時,愛必將至
圖源:放假嗨計劃@小紅書
深圳南山博物館
15
世界因多姿多彩的物種而精彩
每一個物種的消失
都是人類走向孤獨的腳步
圖源:小福牌果醬@小紅書
重慶自然博物館
16
幸運的是,只要你留神
就可以發現那個時代留下的蛛絲馬跡
也許是歷盡艱辛所尋覓的化石骨骸
也許是你家后院里悠閑踱步的母雞
圖源:你真是笑死我了@小紅書
國家海洋博物館
17
蘇州如詩,是楓橋夜泊船,凌波過橫塘
蘇州如畫,是姑蘇臺上月,人盡似神仙
且把吳鉤看了,轉瞬已是千年
但見水袖蹁躚,牙板輕拍,吳歈雅絕
一萬年的回眸,一萬年的等待
一萬年的蘇州,繼往開來
圖源:Kristen@小紅書
蘇州博物館
18
也許,歲月早已使古老的文明
化為一顆顆滄海遺珠
但是我們相信,水何澹澹
歷史的洪流將再一次激起文明的浪花
圖源:亭林鎮無業青年@微博
湖南博物館
19
當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
我瞥見幽深的黎明
我看到古老的昨天
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動
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間
圖源:Dentistfanfan@小紅書
廣東博物館
20
將無字碑立于我的墳前
是我最后的反叛
圖源:換個名字沖浪@抖音
洛陽博物館
21
愿我如同空虛和大地
永遠支持一切無邊眾生的生命
圖源:花生芝麻糊@抖音
青海博物館
22
人類無法孤獨地行走于天地之間
世界去向何方
取決于我們如何與生命相處
圖源:云邊小讀部@小紅書
成都自然博物館
23
斗轉星移,萬物乾坤
中華文明,玉振金聲
圖源:亭林鎮無業青年@微博
陜西歷史博物館
24
十圍之木,始生如蘗
一如既往,慎終如始
圖源:W溫不姓溫@小紅書
西安兵馬俑博物館
25
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天
0點地球形成,現在是24點
那么恐龍22:48分出現,23:40分滅亡
它們在地球上生活了52分鐘
而人類即使從周口店猿人算起
也只有9.4秒
圖源:抱大樹@小紅書
北京自然博物館
26
星空浩瀚無比
探索永無止境
圖源:Lammo@小紅書
上海天文館
寫在最后
博物館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可以讓猿人舉起的火把、帝王侵略的鐵蹄、躺著自轉的行星,和藝術家情緒的色彩在同一個空間里折疊、封存。
而這其中的策展導語,序言到結語,有著能與時空對話的能力,也不會失約于每一次我們對未知與秘密的渴求;同樣它們也擁有吸引我們閱讀、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的能力。
也就是用最精煉的語言,將抽象的文明寫成具象的、有場景的文字。
幸運的是,這些文字正在被更多的人看到,當我們讀到下一個篇章,我們也成為了這里的素材。
還有其他令你印象深刻的博物館文案,歡迎評論區補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