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網紅球,1個月就虧了7個億
作者:外灘君,來源:外灘TheBund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外灘TheBund」(ID:the-bund),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超級地標
何去何從
耗資人民幣164億元(23億美金)的拉斯維加斯“大圓球”MSG Sphere經過5年的時間,終于在今年9月建成。
并且,很快成為全世界備受矚目的新星。
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球體建筑,也擁有最大的LED屏幕,被譽為“地球上的太陽”。
24小時不間斷,化成各種造型,讓旁觀者無不感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已經成真。?
不久前在這里舉辦的頂級搖滾樂團U2演唱會,好像時空穿梭一般頃刻把觀眾帶去不同場景。
上周末在加城舉辦的F1賽事,它也是宣傳主力之一。
就是這樣一座神奇的建筑,卻在最近宣布了財務告急。
內部報告稱,在剛結束的財政季度中,它出現了約7億人民幣(9840萬美元)的虧損,首席財務官也因內部不和憤而辭職。而它的運營本身也并不順利,開業至今仍未盈利。
這座備受矚目的超級地標建筑,到底遭遇了什么?
01、U2演唱會到F1比賽科幻走進現實
上周末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F1比賽期間,Sphere大出風頭。
配合賽事播放各種宣傳視頻外,還承擔了成績公布榜和實時轉播的責任。而F1官方也很“寵”它,專門為它設計了經過時的賽道。
選手在跑道上飛馳,Sphere則化身為戴著F1“賽事帽”的emoji萌球,前排圍觀。
全世界的F1粉絲看了,都直呼“可愛”。
而它第一次出圈,是在搖滾樂團U2的演唱會上。
演出末尾的畫面全網刷屏:
隨著壓軸曲目《Beautiful Day》響起,頭頂的巨大環型屏幕瞬間變亮,成千上萬只動物伴隨著圣光出現,彷佛《圣經》里萬物重生的場面,又好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再生,用電子筆觸畫下賽博教堂穹頂。
令人嘆為觀止的不止這些。短短兩小時內切換幾十幅場景,它把演唱會舞美提到了新高度。
U2樂團自身就是一只頗具開創性的樂隊,在上世紀貢獻了多個經典舞臺。而這次負責舞臺設計的導演Willie Williams和布景設計師Es Devlin,都是舞美設計界的大師,經常與各大奢侈品牌以及巨星合作。
兩者遇上MSG Sphere,正是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于是觀眾們便有幸看到這樣的場面:
巨型十字架高高升起,彷佛日本科幻動畫黃金年代作品里的場景再現。
過一會又從十字架中間涌現出鋪天蓋地的圖片拼接。
數字矩陣將人包圍,好像穿越進入《黑客帝國》。
漫天繁星搖曳,絕美人造星空。?
由加拿大藝術家 Marco Brambilla 設計,名為《King Size》的巨大拼貼動態畫,象征著“娛樂至死”和遙不可及的美國夢。
愛爾蘭藝術家John Gerrard的標志性作品《旗幟》,燃燒的旗幟飄揚在內華達沙漠,也出現在太平洋上空,象征著人類對于自然的無限索取。
這哪里是演唱會,根本就是一場結合了頂級視、聽體驗的大型藝術展覽!?
做背景板都這么出色,如果用內部屏幕專門來看電影會怎樣?獲得過奧斯卡提名和金獅獎的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率先進行了嘗試。
他為 Sphere專門創作了沉浸式電影《來自地球的明信片》,用到了所有可用的體驗式技術,至于效果如何,看這個片段就能知曉。
觀眾一會來到草原,站在巨型大象腳底,彷佛一伸腳就能從屏幕中走出。一會來到海洋底部,成群結隊的魚從頭頂游過,比任何海洋館都要震撼。
過一會又隨著火箭上升到太空,總之飛天入海,無所不能。
雖然觀眾已經感到無比震撼,但對于Sphere來說,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有許多新的演出活動,正在談判中。
可以說,它的出現,完全打破了過去所有的視覺體驗,讓人覺得好像離科幻電影里的世界也并沒有那么遙遠了。
02、造價164億2億像素的LED屏
MSG Sphere的建造,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
最開始它的預算是71億人民幣(10億美元),后來隨著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不斷上升,變成了164億,一躍成為拉斯維加斯最昂貴的娛樂場所。
外立面由高90米的球體構成,外殼是世界上最大的LED屏,由2億6843萬像素組成,能顯示 2.56 億種不同的顏色,讓連150米以外的路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內部的屏幕稍微小一些,但也沒小到哪去,顯示面積大概是普通電影院里iMAX屏的40倍以上,不需要戴眼鏡就能享受到VR體驗。
這也給制作團隊帶來極高要求。
根據U2舞臺導演Williams的說法,他們必須以12K的屏幕分辨率為標準來制作內容,每一幀動畫都需要15分鐘的渲染時間?!盀镾phere制作一分鐘的內容就相當于一小時流媒體電視內容?!?/p>
不過如果你覺得MSG Sphere的魅力僅限于視覺,那么,你就“小瞧”了它。
視覺之外,它在其他感官方面的體驗,也是世界一流級別。
現場的裝置音響由共計167000個揚聲器組成,無縫集成于屏幕背后。當U2的主唱Bono在舞臺上唱歌時,坐在臺下的你會感覺好像他就在身邊演唱。
內部還采用了被稱為“波束成形技術”的音頻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將不同的音頻流直接傳送到固定座位。
也就是說,如果是在現場聽演講活動的國際聽眾,只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就能聽到屬于自己的本土翻譯,不需要任何工具輔助。
場館內還有特別定制的觸覺和氣味系統。
特制的觸覺座椅可以根據屏幕畫面產生不同類型的震動,而氣味裝置能隨著不同場景散發出不同味道,讓觀眾身臨其境。
為了更好地打造出科幻氛圍,Sphere還“雇用”了機器人作為社媒發言人。
名為Aura的機器人長相和人類相似,不過皮膚全部是藍色,有點像《阿凡達》里的角色。
他由最先進的技術打造,可以做出各種生動的表情,主要負責為參觀者講解Sphere有關的科技知識,還擔任大圓球的代言人。
當你進入內部中庭時,Aura會前來迎接,并用輕柔的聲音說,“歡迎碳基生命的到來”。
03、財務危機、居民反對“巨球”路漫漫
“大圓球”的劃時代性,毋庸置疑。
但是最近,它卻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首先是財務危機。因為造價太高,Sphere別說營利,連成本回收都成困難。
它獲取收入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部演出,另一種是外部屏幕上的廣告。目前后者才是重頭。
在它的外屏幕上播放一天的廣告費就高達320萬元(45萬美元),而一周則需要463萬元(65萬美元)。即使如此,它也要連續投放5111天的廣告(大約14年)才能回本。
之前U2的演出帶來了4777萬(670萬美元)的總收入,但舞臺預算就高達7130萬(1000萬美元)。
《紐約郵報》透露,接下來,公司還在和Beyoncé、Bon Jovi、Paul McCartney以及Lady Gaga等大牌明星接洽。但是這些明星需要的舞臺預算同樣不會少。
名震全球的同時,Sphere已經虧損了將近7億人民幣。而且內部人員不斷離職,就連財務長Gautam Ranji也在CEO一通“大吼大叫”后,“平靜地離開了房間”,提出了辭職。
對一個正處于起步時期的項目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預兆。
Sphere面臨的另一層困難,是居民的反對。
本來和拉斯維加斯巨球同步建設的,還有東倫敦斯特拉特福的一顆“姐妹球”,但是因為居民的反對和對光污染的考慮,最后沒能成功立項。
斯特拉特福的居民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建立新場館只會提高周圍房價,還不如直接多建造一些居住房劃算。
拉斯維加斯雖然號稱“不夜城”,但也有居住者提出LED屏幕的強光,對他們的睡眠造成影響。為此,“圓球”已經在固定時間段內把夜間光亮調低。
雖然把視覺沖擊做到了極致,但是巨球帶來的問題也是一樣不少。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這樣的超級網紅地標,仍然需要思考。
作者公眾號:外灘TheBund(ID:the-Bun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