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氫跑鞋戰役復盤:這一次,重新定義輕
原標題:如何把跑鞋的輕說到極致?我們選擇以死理性的方式
如今,一雙輕跑鞋想要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到底有多難?
從第一雙輕跑鞋面世至今,這個市場已被整整教育了10年,面對品牌一次次說“輕”,消費者早已變得麻木,似乎跑鞋的輕也不過如此。
而安踏氫跑鞋,以強大的 A-FLASHLITE 科技問世,成為了市面上量產鞋中最輕的那雙。
這不是重復前人之舉,而是足以顛覆市場認知的科技革命。這樣強大的產品力,足夠有底氣。
1、死理性開場
這場戰役要做的,不是簡單說輕,而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其實你對輕,一無所知”。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 必須以具像化的實證方式開場。
一批創意平面拉開實證序幕。世間萬物,關于輕的代表有哪些,紙,氣泡? 我們將證明安踏氫跑鞋比你認知中的輕更輕。
2、真輕無懼實證
如果平面缺少展示實證的過程,無法讓人心服口服,那接下來一波TVC視頻,將說完海報背后的故事。
#紙鞋篇#
不同領域的權威展開了一場關于輕的驗證,來自日本的紙工藝職人光武利將,想挑戰安踏氫跑鞋的輕。
他選擇用紙一點點塑造了一雙真實比例的安踏氫跑鞋。
以懷疑和挑戰的心態完成了這波操作之后,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憑借“微觀辨水”超能力,獲得“鬼才之眼”稱號的水哥,王昱珩,發起了一次嚴苛的輕實驗。
#螞蟻篇#
如果這雙鞋夠輕,兩只螞蟻是否就能拖動?
安踏氫跑鞋憑實力征服水哥之眼。
3、實證的進階式
同時我們還以紀錄片形式,展示了整個視頻制作過程,讓實證更進一步。
在紙工藝職人光武利將的挑戰中,最大的難題在于是否能以紙做出比安踏氫跑鞋更輕的鞋。當他看到安踏氫跑鞋實物時:
制作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難題。
最后的結果讓他真實地認識了這雙鞋。
而為了完成螞蟻拖動跑鞋的實驗,前期進行了大量的準備與嘗試。
包括現場場景,實驗臺的3D搭建,
研究螞蟻的類型,
控制現場溫度以保證螞蟻的生存,
想辦法引誘螞蟻出動,
同時還要保證實驗過程中螞蟻的生存,最后還需要考慮鞋在移動過程中的摩擦力,阻力是否能讓螞蟻拖動。
4、跨界合作:隨時開跑
當輕的實證在線上展開,是時候讓消費者一試為快。和安踏氫跑鞋一樣,同樣以“輕”為理念的可口可樂PLUS,讓人們在身體無負擔的狀況下,體驗可樂的快感。
于是我們決定跨界玩“輕”,制作聯名款,讓跑鞋成為像可樂一樣的便利品。
在跑鞋設計中,我們加入了易拉環元素,想要傳達跑步就像打開可樂易拉罐的拉環一樣容易。
我們還為聯名款設計了特別的透明氣囊式包裝,出現在不同的便利店里,所有人能夠輕松獲得。
想跑的時候,隨時開跑。
5、反直覺沉浸體驗
我們還打造安踏線下神秘實驗室。邀請了不同的藝術家和藝術工作室。
UID藝術家 勺子 創作的現場涂鴉,和裝飾插畫:
現場藝術視覺效果,來自UID合作的DOTavlab視聽藝術工作室:
以反直覺的裝置,將抽象的概念量化于眼前,再一次,刷新你對輕的認知。
最后是特意訂制的神秘鞋盒,整個鞋盒由兩部分組成,當人們打開鞋盒時第一眼看到一雙用紙做出的鞋。
而真正的鞋藏在紙鞋下方,讓收到的人直觀到這雙鞋到底多輕。
發售前的彩蛋:
關于這場為安踏重新定義輕的戰役,不僅僅是一次campaign,更是一場科技革命的展現。
以死理性的創意形式。加上具有話題性的聯名跨界,與消費者展開了積極的互動。
在線上各平臺,十天內 ,視頻曝光量達到七千多萬,微博曝光達到五千多萬,微信朋友圈廣告和官方微信文章曝光接近九十萬。
總曝光量達到 190,178,138,796,通過層層布局,實力刷新了人們對于安踏氫跑鞋,輕的認知。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