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照明:歡迎光臨上海50年不打烊的便利店
飛利浦照明想做一次有意義的營銷活動,傳達照明不僅僅是肉眼感知的光亮,照明往往兼具溫暖人心的力量。
上海,一座黑夜如白晝的摩登感都市,其遍地開花的24小時便利店,就像城市里永不熄滅的溫情燈火,成為都市人抵抗孤獨最后的庇護所。
由此,飛利浦照明最適配的營銷地點決定了。
而在眾多便利店中,善于挖掘新鮮趣事的界面團隊為飛利浦照明尋找到了機會,與全中國最早的24小時商店——星火日夜商店達成一次合作。
曾是老上海象征的星火,帶給過無數人溫暖記憶,如今在燈火通明的市中心,卻變得不再起眼。
一次燈光改造,重新點燃上海市民心中的“星火”
我們首先打造了一場燈光改造行動,讓品牌溫度、產品功能、大眾故事、社會意義巧妙地在一次行動中呈現出來。
這次改造得以實現的關鍵人物——姚夢明,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和星火同齡,已是飛利浦燈光設計總監。
在他記憶中,從小到大,星火日夜商店一直都是燈火通明、溫暖的代名詞,這一次由他親自操刀星火日夜商店的燈光改造計劃,更顯得活動意義非凡。
首先考慮節能,其次讓兒時的那些商品還原它本來的色相、不失真,讓夜間星火的招牌更清晰地照明出來。
姚夢明希望,星火日夜商店招牌變更亮的瞬間,星火精神能再次成為上海這座城市不滅的燈火。
改造完成后,姚夢明特地邀請了星火日夜商店第一代員工王裕熙老先生親手打開燈光。
那一刻,臘腸、大白兔奶糖、鮮肉月餅……記憶中那些令人懷念的食物以舊時最完美的面貌一一復現,老上海昔日的溫暖與未來的摩登在交織中得到了復歸。
一段娓娓講述,重新喚起上海半個世紀的記憶
我們為飛利浦照明的這次營銷定制了一部記錄式短片。
為了以真情實感喚起觀眾交織的記憶,為影片的飽滿與溫度加碼,我們還尋找到了一位關鍵人物。
王裕熙,今年86歲了,是星火日夜商店的第一代員工。他從1968年進入星火到1993年退休,歷經了各種星火的傳奇故事。
據王裕熙回憶,最令他記憶深刻的,是在1979年深夜,他用牛奶和雞蛋的土方幫助搶救了一名誤吞溫度計水銀的小孩。后來,這段故事還被改編成一出滬劇——《雪夜春風》。
小半輩子都跟星火相伴,以至于王裕熙每次做夢,也都離不開星火,不是站在柜臺前,就是在店里擺放商品。
一場視覺混搭,更添“魔都”質感
就像外灘的巨型廣告屏幕與弄堂口爺叔鍋中蔥油餅的香氣交相輝映;法租界地下隨著電子樂搖擺的年輕人與復興公園里伴著爵士時代曲舞動的老人并行不悖;這里有各種拍照刷爆朋友圈的網紅快餐店,也有位于繁華深處卻仍然堅持只收紙幣的老餛飩鋪。
生活在上海,你是能感受到這些并欣然接受它們的。
視頻片頭記憶片段的重新演繹選擇了復古手繪動畫的形式,不僅不顯得突兀,在增加視覺吸引力中又和“魔都”這座城市的混搭時尚相得益彰。
一次思考,升華長尾影響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還會需要星火嗎?”這句話又何嘗不是很多土生土長上海人地發問呢?翻涌的記憶也攔不住老店地不斷消失。
但感嘆之余我們仍可以感動——上海這座歷久彌新的便利都市,經過飛利浦照明改造的星火日夜商店的燈光每次在夜幕降臨中亮起,都像一出庸常生活戲劇中隱形儀式。
那里有屬于前現代便利生活的難能可貴的溫情,它無可復制,也定會長存。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