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雙十一 :倒計時篇
[天貓雙十一TVC] 倒計時篇
該以什么樣的姿態,等待節日的到來?
七日倒數,七個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七組人物,七個情景,七種不一樣的期待。
雙十一來了!
“小名陳~二~狗~”
“怎么還沒來?”
“好東西是等來的!”
“55吋可以有!”
“什么時候買新的?”
“過兩天會更好看...”
“11.11節”
創意思考
“雙十一”是什么?
它不僅僅是五折、預售、秒殺!它更不只是為了沖刺銷售業績的促銷日!
它甚至都不僅僅只是一次24小時的購物狂歡節!
我們期望中的“雙十一”,應該如同春節,是根植于人們意識與思維方式中的一個文化結點!
那什么是春節?
春節,就是無論風雨、又或者你離家多遠,都會在那一天迢迢千里也要趕回家團聚的日子;就是不管你平時吃的多精貴,還是最愛的那頓年年不變的年夜飯。
事實上,在這些耳熟能詳的外在形式背后所支撐的,毫無疑問是人們的情感訴求在那個時刻的迸發。
因此,我們嘗試去尋找人們在“雙十一”那天,每一次購物背后的動機和故事;我們試圖去尋找,那每一次秒殺、搶購背后的驚喜;甚至,我們還試圖去尋找在那24小時的購物狂歡背后,是否有人們364天的等待。
我們堅信,只要能找到和表達出這些關鍵點,我們所希望傳遞的“雙十一”核心價值和我們希望渲染的節日氣氛,也將迎刃而解。
創意闡述
我們最初明確的,是希望做一支與以往“雙十一”TVC完全不同的TVC。不再單純以“叫賣”的姿態,去向大眾傳遞促銷信息點本身。
我們希望跳出促銷的格局和框范,首先以一種“與眾不同”的姿態,向大眾傳遞一種形式感上的“不同”;在內容核心部份,我們則會在情感訴求的基礎上,充分將活動本身的重要信息點予以植入。
那么, 如何在保留“雙十一”本身的基礎信息和“雙十一”倒計時這兩個重要元素的同時,又能確保形式和表現上的“與眾不同”?之前所說的姿態感,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姿態?
關于形式
我們決定跳出平常一條15秒TVC的格式限制,拍攝一組共七條15秒的TVC。
從投放周期的第一天起,每天投放一條,每條TVC單獨成章,講述一個“故事”;影片尾版出統一的倒計時字幕:從“離11.11還有7天”,一直到“離11.11還有1天”。
這種形式上的改變和突破,一方面實現了我們為節日“倒計時”的概念;同時,連續一周的倒計時,將使得這一組TVC具備令人耳目一新的觀賞性與懸念,從而跳脫出同檔上片的其他廣告。
關于故事
組片的形式,使得真正群像式的描繪成為可能。
這種群像式的描繪,絕非單純的基于數量考慮。群像式的描繪和敘述,正是基于我們試圖去向人們傳遞那“每一個動機、每一個驚喜、每一份等待”的核心創作訴求。
而這些人們情感訴求中最樸素的細節,也只有在一個群像式的敘述形式上,才能積淀出形式與細節美感的統一,進而達成一種直抵人們內心的力量感。
關于調性
三個關鍵詞:單純、質樸、慢。
我們將在每個15秒TVC中,特別單純的去敘述一個故事、情景、生活片斷。這一定是個具備時代典型代表性的生活場景,這也一定是一個具備張力和需要觀眾的想像去完成延展的故事。
在除卻3秒尾版的12秒時長里,特別單純的去呈現在這個情景和片斷中最具張力的部份。一個眼神,三兩句對白,就能幫助觀眾完成對整個故事和人物背景、以及我們埋藏的信息點的所有閱讀與想像。
質樸是關于整個影片氣質的表述,我們不會用絢麗、特效、視覺系的語言去敘述故事;影片將以質樸、純粹的電影語言去還原這個時代的小人物們,用這些我們常見、熟知卻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去喚起觀眾感同身受的共鳴。
慢,是我們希望在影片中在達成的一種節奏。更準確的說,是我們希望在影片中還原生活本身。這種慢本身,就是一種姿態,區別于其它喧鬧囂嚷的叫賣。
這種慢,在投放過程中,將會與其他同檔期TVC產生強烈對比,從感受上,給觀眾留下完全不一樣的觀影印象。
——by 鐘晨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