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單讀:推出人物故事集《編織活法的人》
面對不確定的生活,普通人能選擇自己的活法嗎?
這個夏天,快手We我們工作室和單讀聯合推出了這本人物故事集《編織活法的人》,在「職業篇」、「活法篇」、「女性篇」三個篇章中,記錄了18個快手用戶的真實人生。
他們中有在高空中從事電力維修工作10年的電力工人、有幫助600多個聽障兒童重新回到社會生活的言語康復師、有在工地上努力學習英語的00后農民工、有畢業后返回家鄉在民勤治沙的青年、有在卡車上生活的女性卡車司機、有穿梭在城市街角努力生活的聾啞女騎手......
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或吸睛或憤懣的沖突,這些人只是在記錄著生活原本的樣子,具體而鮮活。短視頻像時間的切片,記錄下他們編織自己人生活法的吉光片羽。
我們沿著這些生活的碎片,試圖去捕捉、發掘和追問。這些人和他們的故事,編織出了一份普通人給普通人的生活啟示錄。他們在快手上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哪怕再小的瞬間,也有人給予回應;他們在快手上訴說著自己的夢想,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們在快手上展示自己的勞動,獲得更多發聲和被看到的機會。而快手也見證了他們每一個或微小或重大的時刻,給更多人帶來力量。
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很小眾,比如不會經常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殘障人士、外賣騎手中的女性;也有的很大眾,比如和丈夫一起為中國74%貨運量貢獻力量的女性卡車司機們、一直在與身材焦慮作斗爭的大碼女孩們......他們受到的關注常常是狹窄和片面的,是短視頻劃開了一道口子,將他們與世界連接。
在「職業篇」中記錄了道情皮影第四代傳承人魏宗富的故事,他14歲就開始學藝,16歲成為興盛班班主。一眨眼四十多年過去了,看皮影的人越來越少,直到他遇見快手,給皮影戲找到了另一個舞臺。魏宗富每天堅持直播,他希望能把皮影戲唱給更多人聽。
還有在武漢小葵花康復中心工作了16年的曾耘,作為一名言語康復師,已經幫助了600多位聽障寶寶學會說話,重返社會生活。她在快手上分享幫助聽障寶寶發音的視頻,從最簡單的“媽媽”到會流利的表達,吸引了很多聽障家庭父母的關注,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葵花“畢業”,曾耘欣慰之余也覺得責任更重,她說自己還會繼續和時間賽跑,讓更多孩子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聲音。
如果說有些工作是因為熱愛或責任,那么也有人只能被工作選擇。「活法篇」中的萬君是個00后農民工,也是活躍在快手上的「黃色安全帽」,因為在工地上說自學英語口語流利在快手上走紅。黃色安全帽,是他的日常也是他的快手昵稱,更是工地上最勞累的一波人的帽子顏色。對他來說,被人贊許的勵志背后,是漫長的、難耐的孤獨,更是對麻木生活的對抗。當工地的其他人都在埋頭干活的時候,他抬起頭,看到了黃色的月亮。
命運跟梁開宇開了一個狠狠的玩笑,因為意外失去了左腿,卻也意外地走上了假腿的魔改之旅,并分享在快手上。他從不掩飾自己身體的殘缺,也不怕被人看見,露出假肢走在大街上是他的生活常態。他希望能夠鼓勵更多像他一樣的殘障者,大膽地走出家門,重新生活在陽光之下。
他們都是編織活法的普通人,用扎實的針腳勾勒充滿韌勁的人生輪廓,在逆勢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即便是更加開放和進步的當下,我們也必須承認,女性在很多時候仍被凝視,被忽略,不被看好。但這并不妨礙女性們的突圍,她們就像溪流一樣,在高山的審視下一路奔流到自洽的海洋。
「女性篇」中35歲的聾啞女騎手停停,克服系統和聽障帶來的困難,她靈活地穿梭在廣州街頭,通過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閑暇時間,她還會去照顧家附近的流浪貓,在寂靜中相互依偎。停停說快手就像她的朋友圈,她在快手上分享生活,找到更多同類。她不再桎梏于性別和身體殘缺,也脫離了被聲音所困的泥沼,仍奔跑在寂靜的城市里的她,變得更自由了。
女性的勞動常常被視為是無償的、不被看見的。她們和丈夫一起共同承擔壓力和風險,是她們撐起了公路上流動的家,在卡車上育兒和操持家務,同時也是駕駛室里不可或缺的司機。比起“卡嫂”這個依據丈夫的職業而命名的稱呼,她們更應該以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被看到。這些女性把自己的卡車生活搬到快手上,她們展示技能、開車、做飯、互相幫助,也嘗試直播、帶貨,提高家庭收入,她們的付出和勞動才得以被看見,她們的聲音才得以被更多人聽見。
胖女孩就不配被愛嗎?180斤的大碼女孩福飲沸別,用自己的故事給出了答案。她曾因為身材陷入過很深的自我否定中,在與減肥不斷抗爭又失敗后,她最終與身體達成和解,接納了自己,愛上了自己的自信模樣。她把自己的故事講述出來,并且希望告訴更多女孩們,“被愛的前提是先愛自己”。
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真實故事,重新看見身邊那些努力為生存奮爭的人。他們發在快手上的視頻,往往沒有華麗的包裝,多是樸實的日常。或者說,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在短視頻的世界里,他們編織著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活。這18位快手用戶,就像一個縮影,他們代表著每一個曾經或當下為了生活焦慮、奮斗的普通人。
余秀華推薦這本書時寫道,“凡人有歌亦有詩,即便生活遍布泥污,仍要試著贊美這殘損的世界。每一個用力活著的人,都值得被尊敬,這是屬于平凡人的英雄主義。”
在這個躁熱的夏日,我們還舉辦了一場新書分享會,為大家送去一絲清涼。在單向空間·郎園 Station 店,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作家淡豹,與書中的快手用戶福飲沸別、小宇吖,一起談談他們如何撕掉標簽、對抗偏見,如何在逆勢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天無數件小事從我們生活的縫隙間擦肩而過,我們以為它們不重要,也以為自己的生活沒那么重要。正視自己的職業、軌跡、性別,做自己人生的記錄者、思考者、觀察者,這本身會改變我們人生的意義——實際上,編織活法,本身就是一種活法。
作家淡豹為這本書作序時寫道:“翻開這本書,恍如看到一個個正清著嗓子、發出自己聲音的人,疲乏中還有一絲清亮。”
最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從書中獲得治愈,繼續編織自己的活法。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