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環境日,我們在三江源,見證了許多「低頭撿星光」的故事。
視頻
在離天空很近的地方,人們低頭找著星光
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三江源,人與星星之間,不過一個抬頭的距離。
但這里,反而出現了一群「低頭撿星光」的人。
他們把美好的善意藏在心里,把這片土地,放在了心中最高的山頂。
比天上還要亮的星光,他們低著頭,就可以隨手撿起。
這一片從泥土里挖出來的玻璃渣,讓草原與琪琪格眼中的世界,都變得「綠」了一點。
而她呢,也就成了潤色這片大地的畫家。
又跛又慢的阿乙,每次都能快「?!挂徊剑鸭磳⒈徽`食的垃圾提前藏起。
照顧牛羊,讓她仿佛成了草原上最年輕的姑娘。
小時候在湖邊看見的黑頸鶴,成了縈繞在扎西心里不散的歌。
可能只有它們再回到干凈的湖邊,才是扎西真正回到童年的那天。
馬幫的人對撿垃圾的熱愛,完全不輸馬背上的熱愛。
他們系緊裝垃圾的布袋,就也松開了綁在心里的韁繩,比誰都自在。
低頭撿星光的人,并不都是生在這里的人。
志愿者們沿著支流清理垃圾,把心里環保的種子與守護土地的星光,也都種進了河里,淌去更多人的心里。
每一顆守護的星光,最終也都在這家超市里得到了兌現。
連開頭秋卓用手比劃來的「相機」,也在故事的結尾,收獲了夢想的「升級」。
這些善意,溫暖了土地,也最終照亮了他們自己
我們不僅看見了這些低頭撿星光的人,也真的和他們一起,在三江源撿了兩天垃圾。
我們用撿來的垃圾和星光故事辦了場「撿來的藝術展」,想給更多人看。
一場「撿來的藝術展」
視頻
每一件展品都由廢棄的垃圾構成,經過藝術家們的手,也逐漸有了光和生命。
而這些展品背后那一件件真實動人的環保故事,是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光影藝術作品01:《手拉手擁抱大地》
孩子們的手很小,心中卻有不輸大人的棱角。當一雙雙小手牽連在一起,就能把整片大地都抱在懷里。
光影藝術作品02:《高原上的守鶴人》
看著黑頸鶴帶著出生的孩子離開,是日代一年里最開心的時候。像心里也住了個會做夢的小孩。
光影藝術作品03:《沉默中的呼吸》
因誤食垃圾死去的羊羔,在垃圾的縫縫補補中,又重新撿起生命的光芒。這是江文朋措一生都想看見的星光。
光影藝術作品04:《馬背上的守望者》
才旦文次為了小時候的夢想,學會了騎馬。又低頭騎了半生的馬,追趕長大后守護土地的夢想。
光影藝術作品05:《三江源生態項鏈》
孩子們用小小的身體,戴上了重重的「垃圾項鏈」。也為自己披上了心中美美的草原。
光影藝術作品06:《愛意與自然同頻》
劉先生與愛人,在守護三江源的環保途中相愛。再后來就是一生同路,和青山相待。
光影藝術作品07:《草原的導演》
有人抬頭拍天的寬闊,她拍自己低頭的生活。巴央用鏡頭記錄下來的善意,是比許多電影還要真誠的作品。
這些故事的原型,來自三江源上每天低頭撿垃圾的人。他們撿著隨處可見的垃圾,心里卻裝著外人看不見的美好善意。
我們以他們低頭守護生態的真實故事作為靈感,通過光影藝術進行二次設計與藝術包裝。最終以「垃圾藝術作品」的形式,讓這些來自高原的善意與星光,照進更多人心中的平地。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這一場「撿來的藝術展」在成都月涌藝術中心正式開幕。
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家奚志農也親自到場,講述自己一路環保攝影的經歷與理念,用真誠撥動了在場每一個人心里的弦。
現場除了雕刻故事的光影裝置,也請來了著名光影戲藝術家申昕彤,用巧奪的光與影,將每一片藏在垃圾背面的星光,擺在了裝滿故事的幕布上。
無論是現場垃圾制成的導視系統,還是裝滿星光的伴手禮,都與現場那些動人的故事一起,鑄成一塊塊人們心中難忘的琉璃。
再遠的人,也都能和這片土地連接。中國銀聯始終相信,就算我們遠在城市,也能握住這條和三江源生態之間的紐帶,也都能用自己的一點善意,去點亮那些默默替我們守護土地的星光。
這份被他們藏在心里的善意,與我們的生活有點距離。但他們關心的土地,卻關聯著數不清的生命。 當人們愿意透過垃圾,多看一眼他們的夢想,一定就都能感受到這片土地,以及他們心中善意的重量。
守護每一份善意,讓星光照進現實里
2024年,是中國銀聯協助治理三江源生態的第二年。這一次,銀聯看到了這樣一群低頭撿拾垃圾的人。他們就像是這片土地上最純粹的“孩子”,把撿拾垃圾當作生活的本能,把守護環境的星光藏進心里。這一份純粹的善意,深深觸動了我們。
他們夢想守護土地,我們想好好守護他們的善意。今年,中國銀聯發起「低頭撿星光」公益行動,幫助所有低頭撿拾的人,用撿到的垃圾兌換夢想物資,讓每一份對自然的善意,也收獲一份自然的回報。
自然的回報,自然不能只是口號。第一座銀聯星光超市即將在在玉樹曲麻萊投入使用。當地居民可以用撿拾垃圾累計的生態積分,在這里兌換夢想物資,也許是一盒嶄新的顏料,也許是能更好記錄美好生態的相機......希望這些替我們照看土地的人,都能點亮屬于自己的夢想星光。
扔在地上的垃圾,被撿起來,就成了星光
它們終將,會從這片土地上,照向更遠的地方
補充
數英獎案例展示
創作人員名單
導演:孟晨
天與空合伙人:鄧斌Billy
創意總監:許可Chris
品牌副總監:蘇蘇
品牌經理:蕾蕾
創意組長:Gillian
文案:子羲 / Robin
美術:Lucas
創意組長:張燕玲
策展團隊:不是美術館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天與空,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項目背景:
中國銀聯攜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開展持續多年的「生態環境修復計劃」公益項目合作,除了參與種樹、治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環保事項外,銀聯還發現在三江源有一群“心中有星光”的環保參與者,包括當地的牧民、群眾、學生、馬幫和很多外面來的自愿者,他們自發參與撿拾地上的垃圾,讓三江源重回潔凈,銀聯希望通過一次公益行動,去贊美和關懷這群“隨手撿垃圾”的環保參與者,并讓更多泛大眾知道他們的故事。中國銀聯希望通過一次公益行動,去贊美和關懷三江源“隨手撿垃圾”的環保參與者。
項目目標:
1.讓更多人關注到中國銀聯X三江源的環保公益行動,全網曝光超過1億
2.提升中國銀聯的企業社會責任形象,把三江源公益項目打造成長期可做的CSR公益IP
【洞察與策略】
核心洞察:
這群低頭撿垃圾的人,是心里有星光的人。
他們低頭撿起垃圾,抬頭看見星光。
我們搜集了很多三江源低頭撿垃圾的人的真實故事,包括放學路上隨手撿垃圾的小學生,在草原撿垃圾避免牛羊誤食的牧民,希望撿到黑頸鶴回家的少年,一邊跑馬一邊撿垃圾的生態馬幫,外面來的志愿者……他們把“隨手撿垃圾,讓三江源重回潔凈”這件事刻進了骨子里,有垃圾的地方,就會有他們低頭的身影。他們近乎本能的撿拾,不籍任何外力驅動,完全出自對這片環境最純粹的善意。
我們發現,這群低頭撿垃圾的人,也是心中有星光的人,他們對三江源這片土地的善意,就是他們的星光,他們低頭撿起垃圾,抬頭看見星光。
項目策略:
中國銀聯「低頭撿星光」公益整合創意,以三個創意落點,實現“公益理念-公益體驗-公益落地”的閉環。
1.一個公益IP:中國銀聯「低頭撿星光」公益行動
2.一個核心主題:低頭撿起垃圾,抬頭看見星光
3.三個創意落點:一支改編自當地真實環保故事的《低頭撿星光》公益理念影片(5月底/6月初在社交網絡/朋友圈廣告/央視等渠道播放)、一場用垃圾制成的「撿來的藝術展」公益體驗事件(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成都月涌藝術中心開幕)、一個幫助當地人用垃圾兌換夢想物資的「星光超市」公益落地行動(7月在三江源曲麻萊縣落地建成),通過以上三個創意落點,實現“公益理念-公益體驗-公益落地”的閉環。
【創意闡述】
整合創意1: 公益理念視頻:《低頭撿星光》公益影片
影片改編自三江源環保人物的真實故事,以當地藏族少女秋卓的獨白為線索,講述了一群在三江源撿垃圾的人的星光故事,通過細膩的情感和優美的鏡頭,贊美了那些「低頭撿起垃圾,抬頭看見星光」的人。影片一經推出,在金融圈和全社會,贏得了廣泛好評,被央視新聞轉載,被數英網評為周精選。
整合創意2: 公益體驗事件:用撿來垃圾創作的「光影藝術展」
三江源當地撿垃圾的故事雖然感人,但身在城市的人還是比較難真實的感知。我們聯合藝術家,在成都太古里旁邊的「月涌藝術中心」,舉辦「低頭撿星光公益藝術展」,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開幕并展出8天,整個藝術展,都是用藝術家和工作人員撿來的垃圾做原料,通過多媒體的聲光電,表現8個三江源的真實環保故事。讓無法去到三江源的普通民眾,也可以通過現場藝術體驗和互動,真實體驗到三江源環保人士的星光故事。
整合創意3: 公益落地行動:
建設落地「銀聯星光超市」并號召捐款
守護自然的人,也應當收獲自然的回報。秉承「付出必有回報」的品牌理念,中國銀聯捐贈物資,和三江源公益保護區共建「銀聯星光超市」,在青海三江源的曲麻萊縣建成落地,當地人可以用撿垃圾兌換的生態積分,去往「銀聯星光超市」換取夢想物資,讓公益理念落地實處。此外,人們可以在云閃付APP上為「低頭撿星光」公益行動捐款,用于為「銀聯星光超市」購買公益物資,形成有始有終的公益閉環。
【結果與影響】
項目結果:
結果一:「低頭撿星光」公益行動內容全網曝光量約2億,視頻播放量約2918萬,吸引60多家主流媒體報道跟發,其中央視新聞對本次公益行動進行了正向評價,并且央視新聞視頻號同步轉發了【低頭撿星光】公益主題視頻,讓公益行動實現高度曝的同時,也為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吸引了更多社會實際關注。
結果二:「低頭撿星光」線下藝術展累計參展人數約1萬人次,社交媒體相關內容累計曝光量約5355.4萬,累計互動量約21.29萬,撬動更多人對三江源當地人群以及公益行動本身的關注。
結果三:本次公益行動發布朋友圈廣告,截止2024年6月21日,曝光總量約1393.4萬次,點擊量約21.7萬次,點擊率1.56%。
結果四:截止6月27日,累計約有1萬人登錄銀聯云閃付為【三江源銀聯星光超市】捐款,讓公益行動切實回落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
結果五:銀聯「低頭撿星光」公益行動空前成功,獲得外界和內部的高度認同,已在中國銀聯內部立項,成為長期持續開展的CSR公益IP項目。
項目影響:
1.全新的敘事角度:跳出眾多品牌公益一貫的敘事邏輯,不再只是簡單地從公益對象的現狀進行表達與號召,「低頭撿星光」另辟蹊徑從當地特殊人群切入,將他們可挖掘可共情的故事作為與大眾溝通的介質,讓感性內容成為更多人關注、守護生態的實際驅動。
2.整合的公益行動:既有星光超市這樣實際推助當生態保護事業的公益實體,也有撬動社會關注的事件與人文內容。讓人們通過故事了解三江源生態現狀的同時,借助品牌完成實際的捐贈,讓整個公益鏈路完成閉環。
3.有空間、可持續的公益概念:「低頭撿星光」公益概念本身具有可持續可延展的成長空間,在第一波打響之后,未來還有更多創意的可能。
項目信息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公益單元-公益類
-
簡單輕松的創意,星光的意象既浪漫詩意又心系遠方,把枯燥的公益行動變成非常有詩意的事情。
-
有人文關懷
-
“善意是藏在心里的”
-
‘撿垃圾’=“撿星光”,做公益的人閃閃發光。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TVC的呈現很直觀,畫面也很有震撼力。
-
從宣傳片到公益事件再到行動,整個項目非常完整,極具創意
-
寓意深遠,與特定人群結合具有特殊意義
-
類似主題的公益很多 但「撿星光」確實是個很新穎的敘事角度 也有很好的落地形式
-
聚焦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
立意高尚溫暖低頭撿星光一句話清晰明了,lang
-
公益與藝術結合,作用到商業宣傳,執行到位
-
將垃圾變成星光,充滿創意和善意
-
簡單的行為,誰都可以做。但能彎下身來低頭撿起人為的垃圾,卻毫不簡單。這些善意,透過鏡頭讓我們備受感動,也看到了希望。這公益善舉最終照亮了我們的心。
-
「撿垃圾」是最好實現的公益之舉。有更多好的辦法可以讓人們開始撿垃圾,而不需要這么大消耗。
-
無
-
值得鼓勵
-
有意義,希望長期做下去,而不是形式主義
-
將環保意識提升到精神層面
-
持續為之,就會成為星光!
-
視頻內容可以做的更好,有倡導,但是似乎和人的鏈接少了一些。
-
-
立意很好,但這個受眾是誰?是在三江源的人們?還是我們普通消費者?營銷包裝感太重了,品牌的銀聯星光超市(可能是正真公益能作為行為的事)反而不清晰
-
用創意點亮環保行動,激發社會責任感,滿足了年輕人對環保參與和社會實踐的需求。
專業評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