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25周年,一起回憶《我的社交樹》
一、背景:尋找所有的關系的起點
25年前的2月9日,大家靠一只企鵝和一根網線,撥通了一個時代。
這就是QQ,開啟幾個世代國人網絡社交生活的初代超級App,在2024年2月10日,迎來了25周歲生日。這個過程里,見證無數人找到自己的同學、朋友、戀人……。
在25周年QQ生日這天,QQ想為大家找回和看見,所有關系的容貌和起點。
二、策略:繪制一幅社交圖鑒
社交由無數段關系交織而成,有遇見,有分離,有常駐,有短聚。如果把社交過程比喻成一幅畫,退后看會發現:大家都有著類似的社交節點,但又有著不同的社交脈絡。
不同于以往的盤點活動,重點呈現結果的方式恰好相反,過程即精彩。所以,何不用社交過程的數據,繪制一幅生動的社交圖鑒。
三、創意:為用戶造一棵樹
那么,怎樣的圖鑒才能體現出「過程感」呢?Brainstorming階段,我們嘗試了諸多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盲盒/穿越/狼人殺/復古/拼接/場景化等等。在創意進入卡點之際,我們還是回到用戶數據本身,從中找到最合適描述方式。
一個QQ號,就是一個社交故事的萌芽,用戶用自己的人際探索,交織出去定義未來的關系。
大家在不停的聚散離合中,延伸長大。
正如Family Tree能夠定義一部家族史,用戶也在用自己的成長際遇,長出自己的社交樹。
四、執行:讓故事長出來
1.視覺設定
a:場景設定
圍繞著“樹”這一先行視覺主題元素,結合QQ25周年的運營盤點的用戶數據,我們試圖找到樹各個部分與用戶數據之間的聯系,使場景具備關聯性和合理性。
通過視圖網絡,我們將“用戶數據”和“樹的部位”一一關聯起來
b:分鏡與動線的設定
我們希望用戶在體驗過程中。有向上“爬樹”的感覺,所以結合前面的用戶數據呈現與樹的關聯,我們做了一個從樹干到樹頂的一個動線設計,讓用戶在體驗的過程,既可以感受到樹每一個場景的變化,也能有不斷向上的爬升感。
c:鏡頭設計
1)前期準備
在有了整體的分鏡構思之后,我們結合每個鏡頭需要展現的數據,分別嘗試找了相應的鏡頭設計參考,為每個鏡頭找出能夠呈現出最佳質感的可能性,給接下來的建模工作打好基礎。
2)過程優化
在建模初稿完成后,我們會根據當前情況,給到更加準確的設定/色調/質感參考。以下圖的首頁為例,可以看到在初期的設定中,只有一個“種子懸在草原上方的空中”的大致概念,有了雛形之后,再不斷的豐富畫面,像水塘、倒影、光影效果等,力求細節刻畫到位,虛實前后層次分明,能夠充分體現出我們理想中的“故事鏡頭感”。
所有頁面合集
2.字體設計
字體的設計上,我們嘗試了不同的方向,有的將“樹”融入字體設計中,也有將字體進行夸張變形,最后我們選擇了辨識度比較高的字體設計方向。通過小幅度的筆畫變形處理,保持了字體的可讀性和美感。
最終選定的標題字體設計
3.文案設計
除了一些通用數據,個性化部分則主要側重在兩個信息內容:星座與省份。因為這兩個部分是用戶個體無法預判和總結的,有著同樣的不可確定性和命定感,且只能官方后臺統計,展示出來,更具用戶價值和獨占性。
星座&省份的細分文案
4.版本設計
a.4大版本
本次活動中,用戶在每一個場景里都可以進行分享,我們在文案上做了兩套設定。有活動體驗過程中的文案,也有保存為分享頁后的文案。前者可以保持用戶體驗活動的流暢感,后者的文案改動可以保持每個場景作為分享圖的獨立性。
不止如此,對無數據的用戶也單獨設定了文案和分享頁,盡最大可能讓QQ的所有用戶都可無損體驗本次活動。
b.員工彩蛋
我們還為騰訊員工準備了一頁彩蛋,只要是用戶現在或者曾經在騰訊工作過,都會收到一頁特別的彩蛋頁面,感謝QQ25周年過程中,曾經一起并肩作戰過,來了就是鵝廠QQ人!
c.投放物料
本次活動也涉及到了很多物料的宣發設計。我們充分利用了每個畫面進行物料的延展設計。
五、彩蛋反饋:我們比想象的更易破防
在整個流程中,有兩頁內容,意外的成為抖音與小紅書的“爆款”,那就是「數據最多的人」、「早期好友」頁,無意中,成了大家的“前任墻”。回憶來的時候不講道理,美好夾雜著酸澀,就這樣喚醒了大家,那些放不下的羈絆。
六、結尾:一棵樹,不會停止生長
一個QQ號,就是你我投出的一顆社交種子,一路上我們收獲美好,也體驗遺憾,走遠了回頭看才會發現,原來每段關系,都有它的意義。當每個故事持續生長,最后就慢慢變成你獨一無二的社交樹。
正如一棵樹,不會停止生長,我們對生活的探索也不會停止。祝QQ25周年快樂,祝你的社交樹,依舊人來人往,向上生長。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你的QQ25周年社交樹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